儿童教育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自卑情结

每个人都会追求优越感,也会产生自卑感。我们追求优越感是因为我们自卑,成功获得优越感有利于克服自卑。自卑感不会对个体的心理造成明显影响,除非个体无法追求优越感,或器官缺陷造成的心理反应致使自卑感超出个体的忍受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就会形成自卑情结,即一种异常的自卑感。自卑情结会促使个体寻求简单的补偿和表面的满足,同时还会放大障碍并削减个体的勇气,进而阻碍任务的顺利完成。

现在,我们再从自卑感方面来看看那个十三岁口吃男孩的案例。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他的沮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的口吃问题,而口吃又反过来增加了他的沮丧情绪。这样就形成了常见的神经性自卑情结恶性循环。这个男孩想要把自己隐藏起来。他失去了希望;他甚至可能有过自杀的念头。口吃已成为男孩生活模式的表达和延续。这个口吃习惯影响了男孩周围的人,使他处于他们关注的中心,这减轻了他的心理不适。

这个男孩为自己设定了一个过高、错误的目标,即成为有所成就、举足轻重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努力获得好的声望,因此,他必须表现得善良,与他人友好相处,有序地完成他的任务。除此之外,以防万一遭遇失败,他还需要一个借口,这个托词就是口吃。这个男孩的案例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他的生活总体是向有益方向发展的;只有在一个阶段,他的判断出现了错误,他的勇气因此而消减。

当然,口吃只是那些气馁的儿童采取的无数武器中的一种,他们不相信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取得成功。这些武器就如大自然赋予动物自保的武器(爪子和尖角)一样。很显然,这些源自于儿童的无力感,以及他们对自己的不自信(认为如果没有这些武器,他们无法成功应对生活问题)。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有很多东西可以被用作为这种武器。其中有些儿童将缺乏对大小便的控制作为武器。这表明他们不想告别婴儿期,因为他们在婴儿期没有任务、痛苦。这些儿童并没有肠道或膀胱问题,他们只是把这些症状当作伎俩来换取父母或教育工作者的同情,尽管这些伎俩有时会引起同伴的嘲笑。因此,这些表现不应被视为疾病,而应被视为自卑情结的表现,或无法获得优越感的表现。

我们可以想象出口吃问题的形成过程,这可能是从非常小的生理原因发展出来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个男孩一直都是家里的独子,他的母亲将全部心思放在他的身上。但随着他慢慢长大,他可能感觉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就想出了一个新伎俩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口吃具有较大的意义:他注意到与他说话的人会看着他的嘴巴;口吃可以为他争取父母的照顾,这些时间和关注本来是属于他弟弟的。

学校的情况也是一样。他的一位老师在他身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他的口吃问题让他获得一定的优势。他获得了大部分好学生拥有的、他也渴望得到的关注。这个男孩在学校的表现不错,但口吃可以使所有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虽然他的口吃毛病为他赢得了老师的温和对待,但这不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方法。在没有得到他认为应得的关注时,这个男孩受到的伤害要比其他儿童严重得多。而随着他弟弟的出现,其对关注的保卫实际上成为一个令人痛苦的问题。与其他正常儿童不同,这个男孩从未培养将自己的关注分散给其他人的能力:他认为他的母亲是家中最重要的人,除此之外,他对其他人都不感兴趣。

综上所述,对这些儿童进行治疗时,人们必须增加这类儿童的勇气,并让他们相信他们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人们需要通过同情的态度与这类儿童建立友好关系,而不是通过干预措施吓唬他们,但这仍然是不够的。人们必须与这些儿童建立友好关系,鼓励他们不断改进。为此,我们需要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并通过各种方法让儿童对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力量抱有信心。他们必须坚信只要他们勤奋、有毅力、有勇气且多加练习,他们可以轻松地实现他们现在尚未完成的任务。

父母或教育工作者在儿童教育中所犯的最严重错误是对误入歧途的孩子做出他们不会获得好成绩的判断。这种愚蠢的做法会让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这会使这个儿童变得更加胆怯、自卑。人们应该做的恰恰与这个相反:乐观地激励孩子。正如维吉尔所说的,“他们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认为他们可以成功”。

虽然我们有时发现儿童因为害怕遭到嘲笑而对他们的行为进行了修正,但我们绝不能相信我们可以通过羞辱儿童或奚落儿童的方法来促使儿童真正改正他的行为。下面这个案例就证明了通过嘲笑进行刺激的方法是不合理的。一个男孩因为不会游泳而经常受到同伴的取笑。最后,他忍无可忍,从跳板上一跃跳进了深水中。人们几经努力才将溺水的男孩抢救回来。在即将失去声誉时,胆怯的人可能会而做出一些事情来抗衡他的胆怯,但他所做的事情通常都是不适当的。正如我们在上述案例中所看到的一样,这些行动通常是应对原始胆怯的一种胆怯、无用的方法。其实,这个男孩的真正胆怯在于他不敢承认他不会游泳,害怕会因此在朋友之中失去地位。因此,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并没有治愈他的胆怯,而是强化了他不敢面对事实的胆怯倾向。

胆怯这一性格特征可以破坏人际关系。一个总是担心自己,以至于无暇考虑他人的儿童更可能会牺牲同伴的利益来获得声誉。因此,胆怯的人会带有个人主义和好斗的态度,这会导致社会情感消失,但远不能消除他们对他人意见的恐惧。胆怯的人总是害怕被人嘲笑、忽视或贬低。因此,他总是受到别人意见的摆布。他就像一个生活在敌国的人,形成了多疑、猜忌和自私的性格特征。

这种胆怯型的儿童通常会成为爱批评他人、挑剔的人,他们不愿意称赞别人,且会在别人得到称赞时感到愤怒。因此,当一个人不是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是通过贬低其他人的方法来超过他人时,这就是一种胆怯的表现。发现这些症状的人应该消除儿童对他人的敌意,这是不可避免的一项教育学任务。当然,没有发现这些症状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这样一来,人们将永远不会知道如何纠正由此产生的不良性格特征。在知道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使儿童适应世界和生活,向他说明他的错误并向他解释他想要的是在没有付出努力的情况下获得声誉后,我们就会知道在哪些方面对孩子进行引导。我们知道,我们必须加强儿童之间的友好感情。此外,我们还必须教育他们不能因为某个儿童获得了较差的成绩或做错了什么就看轻他。否则,这会导致儿童产生一种自卑情结,并使儿童丧失勇气。

在一个儿童对未来失去信心时,他会脱离现实,并在生活中的消极方面寻求补偿。教育工作者的最重要,也可以说是神圣的任务就是要确保学校里的儿童不会感到气馁,并确保在入学时已经失去信心的儿童能够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恢复对自己的信心。这与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因为除非儿童对未来满怀希望和喜悦,否则教育是不会成功的。

除上述情况之外,还存在一种暂时性的气馁,这在目标较高的儿童中特别常见;尽管取得进步,这些儿童有时会因为他们完成了最后一次考试,必须进行选择而失去信心。此外,还有一些目标较高的儿童会因为没有在考试中位列前茅而在一段时间内放弃努力。这种情况是长期无意识累积的冲突的突然爆发,儿童会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或精神焦虑。如果不能及时消除他们的气馁,这样的儿童将无法把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他们在长大以后会经常换工作,从不相信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能够获得良好结果,且总是害怕失败。

儿童的自我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我们不能通过简单的询问判断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无论采用哪些机巧的方法询问,我们都会得到不确定或模糊的答案。一些儿童会认为他们自己很好;有些儿童会把自己说得一文不值。对后一种情况的调查通常表明这些儿童的周围人会经常对他们说“你简直一文不值!”或“你真是愚蠢!”

很少有儿童在听到如此严厉的批评后不受到伤害。不过,也有一些儿童通过低估自己的能力来保护他们的自尊。

虽然我们不能通过提问的方法获知儿童对自己的判断,我们可以观察他看待问题的方法,例如,他是自信、坚定地迎向困难,还是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这一迹象在气馁的儿童中尤为常见)。有些儿童可能在开始时勇往直前,但在逐渐靠近目标后变得缩手缩脚,甚至裹足不前。这类儿童有时被认为是懒惰的,有时被认为是心不在焉的。人们对这类儿童的描述可能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儿童并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处理他们的事情,而是会被一些障碍困扰。儿童有时会欺骗他们的长辈,让他们错误地认为他缺乏能力。我们如果从整体情况出发,并通过个体心理学的原则分析这问题,我们会发现儿童的问题就是缺乏信心,即低估自己。

在对错误的优越感追求方向进行研究时,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是社会中的异常现象。人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儿童因为对优越感的过分追求而忽略了其他人。这类儿童是不友善、贪婪和自私的,且还会做出违法行为。当他们发现秘密时,他们总会用这个秘密来伤害别人。

不过,我们在那些行为非常恶劣的儿童身上仍然可以发现一种属于人性的特征:他们在某些方面仍然认为自己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尽管儿童的生活规划偏离合作概念越远,他们的社会情感就越少,但他们的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会以某种方式暗示或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可表露其隐藏自卑感的那些表达方式。然而,这些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儿童的眼神。人类的眼睛不仅仅是接收、传导光线的器官,也是进行社会交际的器官。一个人打量另一个人的眼光可以表明他倾向于与另一个人建立何种程度的联系。这就是所有的心理学家和作家都非常强调人类眼神的原因。我们通常会通过其他人看我们的方式来判断他对我们的看法,并可以在他的眼神中发现他的部分人格。尽管通过眼神进行判断有可能会出现错误或误解,但通过儿童的眼神可以更容易地判断他是否是友善的人。

众所周知,那些不敢直面成年人的儿童容易受到怀疑。但这些儿童并不全是问心有愧或有不检性行为习惯的儿童。这种目光躲闪可能只是表明这个儿童试图避免与另一个人建立联系。这表明这个儿童并不合群。此外,在招呼一个儿童靠近时,他保持的距离也是一个指示迹象。很多儿童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先要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并在认为必要时再靠近。而且,如果儿童之前有一些不好的经历,且将他们的片面认知概括化并滥用,他们会用怀疑的态度看待亲密接触。而且,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一些孩子有依靠母亲或老师的倾向。与一个儿童所说的他最爱的人相比,这个儿童更愿意与之相处的人更重要。

有些儿童的行走方式、挺拔身姿和高昂的头颅、坚定的嗓音和毫不胆怯的表现都表明他们具有自信和勇气。但有些儿童在与他人说话时会表现出畏缩的神情,这表明他们具有自卑感,他们担心无法应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研究这种自卑情结时发现,许多人认为这种情节是天生的。不过,也有人对这个观点持有反对意见,认为无论儿童多么勇敢,他都可能会在后天影响下变得胆小怕事。例如,如果一个儿童的父亲和母亲都比较胆怯,这个儿童可能也会胆怯,这不是因为他遗传了胆怯的性格特征,而是因为他是在充满担忧的氛围中长大。因此,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性格特征是最重要的。在学校里独来独往的儿童往往来自很少或几乎不与他人联系的家庭。当然,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会不由地想到遗传的特性,但这是一个片面的理论。因为器官或大脑的物理变化不会使人失去与人交往的能力。然而,有些事实虽然不一定会导致此类态度的出现,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种特性出现的原因。

我们可以以具有天生器官缺陷的儿童为例来从理论方面理解这个问题。具有天生器官缺陷的儿童在一段时间内都是病怏怏的,承受着疼痛和身体虚弱的折磨。这类儿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并认为外部世界是艰难和敌对的。此外,还有另外一种有害因素发挥了作用。一个弱小的儿童需要一个可以照顾其生活、为他减轻痛苦的人,但他人的这些奉献和保护会让儿童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因为儿童在体型和力量方面与成人存在差异,所以所有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尤其是在儿童被经常告知“孩子要乖,少插嘴”时(这是经常出现的情况),这种“逊色”的感觉会被强化。

所有这些印象都会强化儿童对自己处于劣势的认知。而他自己根本无法接受他比其他人弱小的认知。他越是无法接受这种认知,他就越会为了强大而努力。这样,他会更加努力地争取他人的认可。他不会尝试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便与周围的其他人和谐相处,而是会制定一个新的原则,即“只考虑自己”——只关心自己的儿童就属于这一类。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弱小、残疾和丑陋的儿童都有强烈的自卑感,而这种自卑感通常会表现为两个极端。在与其他人说话时,有的儿童会畏缩、退出,表现得比较胆怯;有的儿童却表现得非常有进取心。这看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行为方式,但它们是由相同的原因导致的。在争取获得认可时,这类儿童要么少言寡语,要么滔滔不绝。他们的社会情感几乎为零,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没有任何期待,且相信他们无能为力;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将这种情感用于个人目的。他们希望成为领导者和英雄,始终处于中心位置。

如果一个儿童多年来一直在向错误的方向努力,一次谈话根本无法改变他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耐心。如果儿童试图改善自己,但症状会偶尔复发,教育工作者应向这些儿童解释他们不会很快得到改善。这样做可以让这位儿童平静下来,不会因此气馁。例如,如果一位儿童的数学成绩在过去两年之内都很糟糕,他不可能在两周内取得好成绩,但他最终肯定可以取得好成绩。一个正常的孩子,也就是说,一个勇敢的孩子,能够弥补任何不足。我们经常发现,儿童能力欠缺是因为人格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错误,这造成了特殊、笨拙、古怪的整体人格。因此,帮助没有低能问题的行为问题儿童是可行的。

能力欠缺或表面上的迟钝、笨拙、冷漠都不足以证明儿童低能。低能儿童的大脑发育不良会伴随有一些身体机能迹象。影响大脑发育的腺体会引起一些身体缺陷。这些身体缺陷有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只留下一些心理印记。也就是说,一个最初因机体脆弱而显得孱弱的儿童在变得强壮后可能会继续表现得虚弱。

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大战,心理上的自卑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不仅可以由既往的器官缺陷和身体虚弱造成,也可能由与器官缺陷无关的不同环境所造成。例如,它们可能是由错误的教育,或缺乏关爱和严酷的教育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生活之于儿童不啻一场苦难,儿童会对他周围的环境抱有敌对态度。这个问题引起的心理问题与器官缺陷造成的心理问题相似(如果不是完全相同的话)。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对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进行治疗时,我们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他们会用一贯的敌对态度对待我们。每一次督促他们上进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压迫。他们总会认为自己受到了束缚,并且总是会有反抗的倾向(这取决于他们的力量)。此外,他们无法对他们的同伴采取正确的态度,因为他们羡慕那些拥有快乐童年的儿童。

这类心中充满怨恨的儿童经常会发展成为可能危害他人生命的人。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战胜他们所处的环境,因此,他们会通过压迫那些弱者来补偿自己的无力感,或利用表面的友情彰显自己的优越感。然而,只有在其他人允许被他们控制时,这种友情关系才能持续下去。许多这类儿童甚至只与那些身处更糟糕环境中的儿童交朋友,这就与成年人更喜欢与遭遇不幸的人来往一样。或者,他们更喜欢与更年幼、可怜的儿童交朋友。此外,男孩们有时喜欢特别温柔、顺从的女孩(这与异性吸引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