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财务报表的作用
财务报表是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审视企业的重要窗口。
1.1.1 财务报表在企业内部的作用
对企业内部而言,财务报表是股东对管理层业绩考核的度量衡。管理层在经营周期内是否完成公司指标,是否在所有内控环节均能有效管控,是否在所有风险环节都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股东都可以通过财务报表得到相关反馈。管理层自身也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找出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制订相应的工作计划加以改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管理水平的一面镜子,管理层更应该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分析,整改企业潜在问题,不断提升公司业绩、强化内部管理,给所有投资者信心和回报。。
以表1-1为例,这是A公司2013—2016年的部分财务数据。
表1-1 A公司的收入分析
从数据上看,收入和利润均有稳定增长,但经过分析后会发现如下问题,如图1-1。
图1-1 A公司2014—2016年收入增长率
我们把表1-1的数据换算成图1-1的增长率,就会发现:从2014到2016年,净利润的增长率分别是17.92%、24.79%、20.91%,低于销售增长率22.89%、33.21%、22.29%;并且随着销售收入的不断提高,应收账款在2015年、2016年对应的增长率分别为37.40%、27.79%,也显著高于销售增长率。
A公司的销售收入获得大幅提升的同时伴随成本费用的急剧增加,原因到底是超出企业规模经济导致的成本增加,还是大幅提高销售费用导致的费用增加,抑或是规模扩张导致的财务费用增加,还需要我们继续对财务报表其他科目进行具体分析来确定。再者,收入增加所导致的应收账款增长率跑得“过快”,是因为历年呆账积累导致,还是因为实施了激进的销售政策,还得进行账龄分析才能确定。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企业就可以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对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这样,管理层在取得相关结论后,可以决定是否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
针对成本费用增长快于销售收入增长的问题,如果是属于超出企业规模经济的问题,就要研究是否需要扩大产能;如果是销售费用过快增长导致的,则首先要评估销售费用是否与企业近期的战略相匹配,企业要短期迅速占领市场,那市场占有率是否同比增加。如果不是,企业就需要重新评估费效比,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销售费用比例,保持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
针对应收账款的增长过快问题,企业要分析是否是激进的销售政策所导致的,如放宽了客户的信用评价标准,或者大幅对客户进行授信销售。了解了原因后,我们需要评估发生呆账、坏账的风险,在综合评判收入增长带来的收益、资金占用成本和呆账坏账造成的损失后,进行相应决策。
由此可见,在对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中,各个因素环环相扣,如果只考虑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标,无异于盲人摸象,容易做出错误决策。这就要求企业内部信息使用者要充分、全面、详细地了解财务报表逻辑、原理、钩稽关系和企业所处环境,从而能够结合企业业务实质,做出合理、准确的判断。
1.1.2 财务报表在企业外部的作用
对企业外部而言,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是潜在投资者、潜在供应商、各级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了解企业并做出相应决策的重要依据。
(1)潜在投资者。潜在投资者既包括潜在股权投资人,也包括潜在债权投资人。前者关注的是投资逻辑及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后者关注的是资金的安全和可回收性。潜在投资者既可以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过去和现时的经营情况,也可以通过对财务报表主体所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在某种程度上得出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甚至对于企业投资价值评估的数据基础也依赖于企业财务报表的工作质量。对于投资人来说,通过对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尽可能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潜在的经营风险,是风险投资评估的重要抓手。
(2)潜在供应商。潜在供应商也同样关注企业的资金状况,他们通过对财报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审慎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做出产品最终报价。
(3)各级监管部门。各级监管部门包括税务机关、统计机关等。这些部门通过对企业定期报送财务报表的分析,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及税务风险,并通过将所有企业的数据整合后,形成全行业、全口径的经济运行数据,从而为下一步的调整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因此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全方位展示的一扇窗口,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素质、运营成果和生存能力。
(4)第三方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他们共同组成专业的行业专家团队,实地考察企业,深入了解经营,并凭借自身扎实的业务积累和宏观的产业研策,结合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可以判断管理层的意图和存在的管理问题。通过他们的鉴证,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信用等级能够获得极大提升;同时,企业管理层还可以通过上述专家团队的管理建议,洞察企业潜在的、未被发现的管理问题。
外部信息使用者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其相关信息的分析,获得相应的企业经营信息,从而做出对应的投资、干预决策。例如,表1-2是对B公司2017年度现金流量的分析。
表1-2 B公司现金流量表
通过分析表1-2可以看出,尽管B公司账面有46,506.99万元的现金等价物结余,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经营现金流量为-13,693.46万元,说明B公司2017年度涉及主营业务的资金支出大于资金流入;其次,可以看出企业2017年度的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409.14万元,其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和“投资支付的现金”占主要部分,说明企业仍旧处于购买资产扩大生产、增资扩股的扩张期;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525.94万元,2017年整体现金等价物的余额减少了7,576.66万元,说明企业2017年在资金收支上不但在消耗往年积累,还需要借债经营投资,如果趋势形成,这样的经营是不可持续的。
企业如果要改善资金状况,则需要结合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来分析:如果是销售收入的降低造成经营资金下滑,则需要加强销售渠道建设或者审慎评估加大投资的必要性;如果是因为应收账款的急剧提高导致经营资金下滑,则需要加强回款催收。如果站在潜在投资者的角度,B公司在2017年的资金状况需要结合企业发展阶段和上述资金逻辑进行相应分析:如果企业发展平稳,则相应管理动作导致的资金安排就可能会受到投资人的质疑;此外,报表中的46,506.99万元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看似充足,但并未考虑资金受限状态(报表附注中介绍),如果具体分析企业资金状况,还需要考虑受限资金的因素。
基于此,无论是内部信息使用者还是外部信息使用者,如果想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挖掘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则财务报表既是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仅仅依靠对报表数字的阅读或者个别科目、个别指标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会产生片面的、错误的结论。这就要求每一个潜在报表使用者都要对财务报表有一个逻辑的、全面的、透彻的理解,并将财务报表的数据信息置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信息中理解,这样才能够准确地剖析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而做出合理的经营、投资、监管决策。
1.1.3 财务报表的组成与分类
(1)财务报表由这些部分组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注。
财务报表的这些组成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2)财务报表还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①按照编制主体的不同,财务报表可以分为单体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与单体财务报表不同的是,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财务报表。
②按照编制期间的不同,财务报表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和半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