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设计:城市活力规划样本解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城市空间活力的地域制约

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所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泛指冬季漫长、年平均气温偏低、地理纬度较高、气候相对严酷的城市[1]。根据国际寒地城市协会的统计,世界上至少6亿以上的人口具有在冬季气候中生活的经历。我国的东北地区基本处于严寒地区的范围之内,寒地城市数量之多和所占地域面积之广,迫使我们需要对寒地城市空间活力进行更多的关注。气候条件是寒地城市街道发展的首要制约条件,以哈尔滨为例,该市每年月平均气温低于-14℃的月份有三个月以上,冬季室外温度持续偏低,达不到人体舒适温度,并时常伴有寒风和降雪等恶劣天气(图1-1)。严酷的冬季气候特征给城市人们的户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便,寒冷的冬季气候问题成为摆在寒地城市活力面前的重要挑战。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设计和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不断探索寒地城市空间与气候的关系,如何才能突破寒地城市的地域制约,给行人创造较为舒适的冬季城市街道空间环境,激发城市活力,是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图1-1 1971—2000年哈尔滨全年温度和风速变化图

1.1.1 冬季漫长的寒地气候

寒地城市的冬季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城市街道作为重要的室外活动空间,其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要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根据2011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来自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的1971—2000年气候平均数据,对我国主要寒地城市的气象资料进行了对比总结(表1-1),由于气温偏低,冬季降水主要以冰雪的形式出现,结冰的路面严重影响行人的出行安全。如果清除不及时,就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和行走困难等问题,尤其对于身体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出行活动,冬季出行对交通工具的依赖性更强,导致很多老年人在整个冬季几乎都不敢出门。对于普通行人,街道上的积雪和冰层也严重降低了步行速度,同时增加了事故的发生概率,人们走在街道上总是小心翼翼。寒冷的气候影响了人们对出行的基本需求,出行安全受到威胁。

表1-1 我国主要寒地城市气候概览

另外,影响街道中人体舒适度的气候因素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及蒸发散热等,其中太阳辐射和风速大小是直接影响人体热感觉的重要因素。寒地城市街道在冬季里更是面临着强风和缺乏日照等问题的挑战,给街道活动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以哈尔滨为例,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为-19.4℃,极端最低气温为-38.1℃,年内气温变化幅度较大,气温年较差(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为42.2℃,在冬季风的影响下,会加剧人的寒冷感受。冬季里接受太阳辐射可以有效地提高街道环境中的温度,而寒地城市的冬季太阳高度角偏低,太阳辐射在街道上的范围也大大缩小,各种不利的气候条件造成了寒地城市街道的设计挑战。

1.1.2 差异显著的季节变化

由于寒地城市的冬季温度较低,城市街道绿化在冬季基本消失,行道树、绿篱和花坛等给街道带来美化作用的景观设施都不复存在,加之白雪覆盖整个城市,更是遮挡了城市街道往日的生机,使寒地城市街道在冬季呈现一片孤寂的景象,因此,寒地城市街道在夏季和冬季的形象呈现明显的不同。寒地城市夏季凉爽的天气适合人们在街道上逗留聊天,城市街道在绿茵的映衬下成为人们室外活动的良好去处(图1-2)。而到了寒冷的冬季,天气的变化和街道形象的变化将人们拒之千里之外,使人们被迫选择在室内活动;缺少了人们的各种街道活动,寒地城市街道的冬季形象更显得有些了无生气,缺乏活力(图1-3)。

图1-2 寒地城市街道的夏季景象

寒地城市街道在冬季时节绿化景观的缺失,以及街道景观设施利用率几乎为零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寒地城市的整体活力;同时,城市街道的空间环境对行人的关注甚微,如何提高冬季城市街道的使用率,同时更多关注使用者的感受,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提升冬季街道活力,并给行人提供更舒适的冬季活动空间,是值得思考的突出问题。

图1-3 寒地城市街道的冬季景象

1.1.3 极度匮乏的冬季活力

寒地城市的夏季凉爽,人们享受在街道中的惬意生活,而在寒冷的冬季,室外环境恶劣,行人在街道中的感官舒适度下降,不愿在街道上驻足,街道活动频率骤然下降,这给寒地城市的冬季街道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寒地城市的冬季不仅气温极低,而且时常伴有大风天气,加剧了行人不舒适的感官体验,街道中的行人大多步履匆匆,不会在街道中逗留、休息或观赏景观等,街道设施使用率几乎为零,冬季的街道顿时失去了往日的活力,显得空荡荡的。

冬季城市街道白雪覆盖,呈现一片萧条的景象,行人大多选择在阳光充足的中午时间在街道中聚集,其余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喜欢在室内活动,怎样提高行人的冬季活动频率,让人们积极自发地参与到街道生活中,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寒地城市街道受到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都是以消极的方式在进行应对,被迫接受现有的外界环境。因此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主动利用寒地城市街道中特有的地域资源,突出城市的品牌特性,主动应对冬季的气候挑战,激发寒地城市街道中的冬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