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会计把戏
一家公司从事业务的数量以及财务报表的复杂性,使得人们有很多的机会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会计丑闻的审计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最常见的问题分为五类,如图1-5所示。
图1-5 会计丑闻分类
在本章中,我们将对上述五类问题分别进行简述,并在后续的章节中结合真实的公司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虚增收益
投资者和债权人都会对一家公司的盈利水平感兴趣。更高的收益或收益会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回报,或是对未来进行更多的投资。因此,公司实施会计把戏的最常见动机是希望收入看起来比实际要好。这一目的可以通过虚增收入或收益(见图1-6)或低估费用或损失(见图1-7)来实现。有些公司采取极端的做法,即对上述两部分同时进行调节。在这些情况下,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会因收益虚增而被高估。为了能使资产负债表平衡,公司必须选择如下几项的其中一项进行调节:高估资产,低估负债,或低估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最可能选择其他综合收益)。上述可能性在图1-8中通过箭头指向表示。
图1-6 虚增收入或收益
图1-7 低估费用或损失
最常见的是高估资产。在虚增收入的情况下,最有可能被高估的资产项目就是应收账款。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公司在报告中列示虚假收入,但其实并不会发生现金的流入,而应收账款在此期间则出现持续性的增长。在其他情况下,公司可能会采用激进的方式在报告中确认收入,在交易发生之前或是取得收入确认权利之前就确认收入(例如,在合同签订后就确认收入,尽管在未来才会交付或合同约定是在一段时期内使用资产而不是直接出售)。在这种情况下,近期的应收账款会比常规的增长速度要快,但是可能(希望)会在后续期间趋于正常。因为欺诈行为具有重复性,即使在后一种情况下,应收账款余额也将会出现非常规的快速持续增长。
图1-8 资产负债表的潜在影响
应用:Satyam Computer Service Limited
Satyam是印度的一家大型技术服务提供商,该公司被发现伪造了2003~2008年期间的收入、收益以及计息存款(一项资产)。让我们看看在会计丑闻被报出之前其年度财务报告的相关数据。
*在损益表中列示的收入是已经确认的——基于长期合同完成的比例进行确认。
**2007财年列示的是长期,2008财年列示的是短期。
首先,注意收入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如果该项收入属实则是一件好事。问题在于,资产负债表中三个应收项目的增长远大于收入。如果公司做了充足的工作从客户处回收款项,那么应收账款的增长不会明显高于收入的增长。这一快速增长暗示了一个问题(有可能并不是欺诈行为,但也应视为一项警示信号,必须进行更深入的尽职调查)。在资产负债表中最不寻常的科目是独立于现金进行列示的银行存款投资。该科目为非常规项目,它向审计人员提供了不同于常规现金科目的实质性信息:这里一定存在某些原因使得该科目被单独列示。应收账款项目的增加与银行存款投资的合计为37 470万美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涉及该问题的诉讼,Satyam仅在2008财年3月就虚增收入43 040万美元。它虚构了资产负债表中累计超过90%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投资(最引起注意的是银行存款投资科目),而实际上这些资产都是不存在的。通过该案例,你可以清楚地看到虚增收入是如何导致资产被高估的,以及其带来的警示信号之一就是有些内容是虚构的。
费用被低估的情况,通常会导致相应的资产被高估。举个例子,一家公司销售商品(存货)并在损益表中确认收入,但是没有将存货(资产负债表中的一项资产)结转至损益表的销售成本中(一项费用)。因此,收入被高估,资产(存货)也被高估。这样做会导致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余额大幅增加。
另一个低估费用的方法是在损益表中延迟确认费用。为达到该目的,公司可以通过将费用支出归类为购买厂房、物业以及设备的资本性支出或另一类递延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一些公司会在资产负债表中为这些递延费用创造一个特殊资产类别,称为“递延客户购置成本”。有时这一处理方式可能是合法的,例如在保险业。但是在其他情况下,这仅是为了避免在损益表中确认费用的一种简单处理方式。
很多分析师都将焦点放在公司的收益构成上,而并不关注损益表中的最后一行——净收益或净利润。举个例子,大家通常会关注经营性收益,并去观察公司是如何通过主营业务来实现该收益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了解公司有多少利润是来自可循环的一般性经营业务,我们必须明白公司也同样会认识到这一点,并可能会尝试误导我们。无良经理人常用的一个伎俩就是将非经营性收益作为经营性收益的一部分在报表中进行确认(按照合计金额进行列示,而不是净额)(请见图1-9)。这一做法会同时高估收入和经营性收益,但是对于项目净收益却没有影响。
图1-9 将利润在损益表中“向上”移动
另一个选择是将费用在损益表中下移并将其划分为“特殊的”或“非经常性”损失,以使得正常经营性收益看起来更大(请见图1-10)。
我们将对虚增收益的案例进行探究,详情参阅本书第2章。
图1-10 将损益表中的费用“向下移”
夸大财务业绩
夸大财务业绩也是一种会计伎俩,目的是使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看起来更稳健——通常是通过低估公司的负债来实现的。正如我们之前看到的,公司不可能简单地将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或是在不影响资产负债表(也可能是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其他项目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确认。如果负债被低估了,那么一定是资产被低估或是所有者权益被高估了,如图1-11所示。
图1-11 在资产负债表夸大财务业绩
在第一种情况下,资产或是负债被低估,公司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相同金额的资产和负债——举个例子,将资产和负债转移至特殊目的公司或其他目的实体,就可以避免将它们合并至自己的资产和负债中。那么这样做会如何改善财务状况呢?资产不是件好东西吗?当然,是也不是。让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分析师常用的比率是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对于这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0.80或80%,以及资产收益率为0.05或5%。如果这家公司能够使用会计把戏将500万港元的资产和负债从资产负债表中移除,他们就会使得资产负债率达到0.60或60%,以及资产收益率达到0.10或10%。这样一来,他们的风险看起来就比以前更低(债务水平更低)并且呈现更强的盈利性(更高的资产收益)。
而第二种情况,这里有一个常见的例子,即一家公司并没有将未来会产生的一项费用确认为负债(即高估利润)。比如,公司知道可能会有一项与环保损失有关的负债,但在当期并没有因此确认一项负债或是损失,这将会高估利润并夸大公司的财务业绩。
应用:奥林巴斯株式会社(Olympus Corporation)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创建于1991年,是日本一家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商。在2011年,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被发现自1990年起,使用了一系列技巧隐瞒了重大亏损,并转移负债,使得多年以来其财务状况比实际情况看起来要好。根据预测,其1990年的亏损接近1 000亿日元。多年以来,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投资一系列公司的金融资产价值出现下降,于是将这类资产转移到一系列不需要合并报表的公司中。同时安排另外一家公司按照他们的账面成本而不是市场价值购买该项金融资产,从而将投资亏损进行转移。另一家公司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的资金来自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的银行贷款。因此,在财报中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对此次资产出售既没有确认任何收益也没有确认任何损失。
多年以后,会计准则发生变化使得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必须将这些外部实体的数据进行报表合并,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设计了一个计划,即以远高于这些公司价值的价格收购他们(这些公司都隐含着巨额亏损)。奥林巴斯株式会社将收购价格高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为商誉。同时,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的其他并购同样采用了过高的支付价格,支付明显过高的“费用”以便在未来用于掩盖亏损。所以,奥林巴斯株式会社能够将负债和亏损隐匿于财报之外很多年(低估负债以及高估所有者权益),并且当他们重新购回这些公司以致不得不确认负债时,他们会通过高估资产(商誉)来对此进行抵消。同大多数会计把戏一样,当奥林巴斯株式会社最终不得不确认亏损时,这一会计把戏就玩不下去了,而上述与大多数并购相关的亏损在确认时均按照减值损失进行处理。
我们将对夸大财务状况的案例进行研究,详情见本书第3章。
操纵利润
操纵利润就是为了让当期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比实际的要好。公司也可以粉饰几年间的收入和费用,让某一年看起来好于实际情况而其他年度则比较差。比如,一家公司已经经历了非常优秀的一年并且预计盈利能够远高于一般水平,但这一异常的盈利水平无法持续。公司可能想要将盈利变得平滑——即有目的地令该年的盈利更低从而可以在后续年度中呈现出更好的盈利。他们这么做也许是想使收益的波动看起来更平滑或令后续年度可以获得的奖金最大化。公司可以通过活用之前提到的应计和递延相关的规定对未来设置准备金或备抵金用于之前提到的应计项目和递延项目。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一家公司高估坏账(认为应收账款不能回收的金额)水平。这样做,就会高估当年的坏账费用,从而减少净利润。在后续的年度,如果收益低于预期,他们可以通过转回该项应计(准备金)项目用以增加当期的收益。当然,公司也可以采取相反的措施——如果前期的收益低于预期,他们可以减计坏账以增加收益并且在后续年度通过计提更多的坏账准备来降低收益。有时,是会计把戏自身催生出问题:一年使用一个小的会计把戏,希望能够在未来逆转。而问题却会在未来几年业绩疲软的时候加剧,那时为了将游戏继续下去,公司将被迫使用一个更大的会计把戏去掩盖之前的问题。
我们将对利润操纵的案例进行研究,详情请参阅本书第4章。
虚增经营性现金流
本小节将重点关注现金流的错误分类以及虚构当期现金流,而这些将对未来一段时间产生不利影响。举个例子,公司明显延迟向供应商进行支付,这将对当期的现金流产生实质性影响。这一做法将会提高当期的现金流,但是会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现金流产生负面影响。一家公司也可以通过将应收账款折价售出,将现金提前收回用以提高短期现金流。一般来说上述两种在短期内增加经营性现金流的方法都是不恰当的,对此都应该保持怀疑,因为公司在透支未来的现金流。
然而,公司可能会试图通过对现金流进行错误分类来使得其看起来比实际情况要更加稳定。现金流量表由三部分组成:经营性,投资性和融资性。分析师希望看到公司产生正的经营性现金流并使用这些现金对未来进行投资(投资)或回报投资者或债权人(融资)。一家公司可以试图将现金流入计为经营性活动(而不是融资性活动)或将现金流出计为投资性活动(而不是经营性活动)来使得自身看起来更好。举个例子,一家公司可能将应收账款进行抵押向债权人借入资金,而在报表中将该项交易被处理为应收账款的销售(经营活动)而不是借款交易。公开销售和一笔贷款之间是有实质区别的。在出售的情况下,当所有的应收账款不能完全收回时,买方不能向卖方行使追索权。然而,在借款的情况下,公司将始终对未收回的金额承担责任。
另一种方法如我们在虚增利润部分所讲述的,即将一项正常的经营性支出当做资本性支出。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性现金流会被高估并且投资性现金流将被低估(由于经营性支出被列为资本性支出)。
我们将对虚增经营性现金流的案例进行研究,详情请参阅本书第5章。
公司治理及相关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会计把戏主要是围绕对公司财务报表的操纵。而另一类问题则是涉及公司治理,即通过对其他可控制的公司进行投资,以全体股东的利益来达到牟取私利的目的(有时可能是他们的朋友和家人)。另外,我们也将那些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非财务信息但是同样会加剧对公司质疑的问题,归于此类问题中进行讨论。
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为公司建立一种制度,在该制度下可以确保内部(主要管理层)与外部股东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能够得到解决。良好的公司治理应该成为外部(多数)股东的坚石,使得管理层能够在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独立地进行经营管理活动。良好的公司治理还包括有效的透明度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有效披露,这些可以使外部投资者能够很好地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管理层的业绩表现。如果公司治理欠缺,而投资者又想投资或继续投资这家公司的话,就不得不对业绩进行更加深入的尽职调查。当存在多个投资机会供你选择的时候,最好能够避免公司治理薄弱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风险可能很高。
我们将对公司治理相关问题的案例进行研究,详情请参阅本书第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