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西水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
尽管学界对于明清时代尤其是明中叶以来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水资源日益减少等问题的研究结论122毋庸置疑,但对于明清时代生态环境恶化的地步,水资源减少的程度并没有明确的指标,由此极容易形成一些简单化的推断,从而违背历史真实。本篇对明清时代山西水力加工业数量、规模和效益的分析,证明了明清时代水力加工业在山西大量存在的事实,纠正了论者对于明清时代华北地区水力加工业业已彻底衰退的错误判断。
由于水力加工业完全依赖的是水能,遍布山西南北各地河流泉畔的水磨(碾、碓)也充分说明明清时代山西的水资源环境并非如论者所言的那样恶劣,明清时代的山西不但具有发展水利灌溉和水力加工的能力,而且是封建时代生产力条件下水利发展最快,社会经济发展最为迅猛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电动机械的广泛应用以及水库建设、挖煤采矿、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河、泉干涸等原因才使得传统农业社会中这一重要动力机械退出了历史舞台。
环境史作为近年来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吸引了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和现实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对史学研究成果的迫切需求,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迎来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然而,对唐宋时代人口资源环境尤其是气候、水资源环境的过分美化和对明清时代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严重恶化似乎已成为一些论者研究时的预设前提,不假思索地将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等结论性词语运用到明清环境史的研究当中,在此基础上实难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也有悖于史学严谨、客观的学术风格。在开展历史时期类似问题的研究中,这一点理应得到高度重视。为此,本文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否可以对历史时期生态环境演变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度量并使之成为衡量不同时期生态环境优劣与否的重要参照,这个问题有待于环境史研究者的回答,也成为我们在山西泉域社会研究中,首先值得重视的一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