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说“反了”
原来《西游记》第四回里有这样的话:
新任弼马温孙悟空,因嫌官小,昨日反下天宫去了。
第五回上又有这样的标题:“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可见大闹天宫确实是“反了”,这也许正是那满有把握的最后理由,可是这也仍然是没有把握的;因为仅仅是“反了”也还不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并不能代替具体的分析。这里我们不妨先从小说说起,例如《水浒传》里有宋江吟反诗,这是“反了”,《封神演义》里就又有苏护吟反诗,这又是“反了”,同是吟反诗,同是“反了”,能说都是农民起义吗?至于历史上的“反了”,则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左传·庄公八年》:
齐侯使连称管至父戍葵丘,瓜时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问不至;请代,弗许;故谋作乱。
结果杀了齐襄公。这是由于戍边日子久了而“反了”的。《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戒孙文子宁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鸿于圃;二子从之,不释皮冠而与之言。二子怒。
结果孙文子作乱,卫献公奔齐。这是由于国王召宴,到时候又不给饭吃,并且简慢无礼而“反了”的。襄公二十五年:
乙亥,公问崔子,遂从姜氏;姜入于室,与崔子自户出。公拊盈而歌。侍人贾举止众从者,而入闭门。甲兴。公登台而请,弗许;请盟,弗许;请自刃于庙。弗许。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听命;近于公宫,陪臣干撖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墙,又射之,中股反坠,遂弑之。
这是由于国王荒唐的黄色事件而“反了”的,至如之后秦的嫪毐作乱,是由于和皇太后私通而公然“反了”,当然是不足为训的。而《史记·廉颇列传》:
赵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
廉颇由于赵王对于他的不够重视而大怒,他拒抗赵王之命,把派来接替他的乐乘打得抱头鼠窜,然后反出赵国去了。这“反了”与孙悟空的“反了”,其神态间,颇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姑且不多说。反正信手拈来历史上就有如此多种多样的“反了”。我们能一见“反了”就把它们都贴上农民起义的标签吗?
所以一个笼笼统统的“反了”,并不能就代替大闹天宫具体情节的具体的分析,可是我们偏偏就是在分析上找不到农民起义,我们所有的往往只是一些教条的概念,却作出非常坚决的结论;我们有把握的到底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