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苏联党性民间文艺理论强调改造和利用各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国际意义,强调党性民间文艺理论建设对于本国和国际社会主义阵营联盟国家的双重责任。对这方面苏联理论的内容和走势,我们还要进一步讨论。在这类问题上,我们能深刻地认识到,在中苏党性民间文艺理论的异同点的背后,是两国文化传统和民间文艺的异同点在起控制作用。叶果洛夫提出:
艺术的民族特点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这一问题是与加强各族人民的友谊及其在艺术创作和文化方面实行合作的任务,与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争取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胜利的斗争密切相联系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持的出发点是:一切大小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民族艺术上,成为多民族的世界文化和世界艺术的组成部分。世界文化集约着一切民族艺术和一切民族文学的优秀成果。
一切民族的民主主义的艺术和社会主义的艺术,就其性质和内容来说都是国际的。但是它决不是非民族的。它揭示了人民的生活,显示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民族生活的具体情况,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先进的社会美学观念,反映了由于历史与文化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各民族的优良特点。这种特点也就赋予各个民族的艺术以独特性和定型。
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文化建设的实践令人信服地证明,各族人民可以用适合自己语言、生活和民族特点的方式达到全人类的即社会主义的文化。民族艺术与国际艺术的有机统一、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中进步艺术所固有的。正如列宁所说: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势必要在资产阶级民族中产生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自然也表现在艺术制作方面。注144
苏联学者在这方面讨论的具体问题是:本国民族的心理素质在艺术中如何反映?艺术家如何从自己的世界观和社会审美观出发“摄取”民族特点?艺术反映人民的民族性格发生在哪种社会发展的阶段上?艺术的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什么?艺术拥有自己所喜爱的、反映自己历史文化和民族“环境”特点的形象是什么?哪些艺术拥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段?这些手段怎样发扬和构成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的财富、艺术的民族传统和国际关系?叶果洛夫认为:“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由于各民族劳动群众有共同的根本利益,由于他们具有反对压迫者、争取社会进步的共同目的,因而每个民族的艺术的内容乃是国际的,但是共同的、国际的东西在每个民族中都是独特地表现出来的。”注145我国也有“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说法,但这不是我国党性文艺理论的主要问题,更不是现在所说的国际化问题。
我国在探讨党性民间文艺理论的过程中,是始终将继承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当作全党全社会的重大问题来讨论的,并将之视为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独立自主建设的方针政策的高度予以重视。它所面向的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中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传统的问题。在我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中,新旧矛盾很多,就民间文艺来说,其中一个比较尖锐的矛盾是如何处理民间文艺作品中的宗教迷信成分?是允许其进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还是将之排斥在外?高尔基曾因夸大民间文艺中的宗教作用受到批评,此后苏联党性民间文艺理论都采取了治理精神污染的做法,我们后来称之为“庸俗社会学”。但当时我国政府是效仿,还是走自己的路,这是必须做出的选择。我们从周巍峙先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他希望一切从我国实际出发。在195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他以保留所谓宗教迷信成分较多的中国戏曲为例,提出应保护这笔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族优秀遗产”,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政策。
许多优秀的传统戏曲剧目一直到现在还在起着鼓舞人心、教育人民的作用。许多历史人物,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还有很深的影响。在大跃进中许多群众经常提到黄忠、罗成、武松、穆桂英、花木兰、孔明等等为人们所推崇和崇敬的人物,这和戏曲长期在舞台上介绍他们、歌颂他们,有很大关系。因此,今后仍然应该重视优秀传统剧目的发掘、整理、加工、演出的工作。……要从思想上重视传统剧目,两条腿走路,不能因强调现代戏而忽略传统剧目的教育作用。
传统如不发展就不易保存,传统的革新正是为了发展民族优秀遗产。京剧《白毛女》的演员就反映,过去演历史剧很不注意人物性格的思想分析,演了《白毛女》以后就比较注意了。
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优美的表现形式,丰富而精湛的表演技巧,这一笔优秀的遗产很宝贵,它对现代剧目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好处,应该好好加以保护,不要使它丧失掉,这一点应很明确。注146
当时我国遇到的另一个矛盾是如何处理多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是否要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标准设定一个框子,去框定各民族民间文艺?对此周巍峙先生也是反对的。他在各种场合都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要千人一面,不要强求一律,不要艺术风格雷同。要支持汉族与少数民族文艺平等、多元化地发展,要培植百花。他说:
民族风格问题,不仅是一个表现形式,它牵涉到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审美习惯,还牵涉到民族自尊心问题,必须很好地注意。特别是汉族文艺工作者,在表现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时,对少数民族风格问题更要严肃对待。
解放以来,汉族文艺工作者向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学习了许多东西,丰富了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内容,其中有不少作品和表演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欢迎和称赞,这一点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当然,我们也应看到有些汉族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或工作时,由于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艺术传统理解不深,也有的由于方法不对头,或思想认识上的原因,而产生了一些缺点,这也是事实,应该认真加以改进。我们认为,汉族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少数民族题材时,首先必须强调要采取学习的态度,必须十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心理、生活习俗和欣赏习惯,必须深入少数民族生活,向人民学习,向少数民族艺术传统学习。从选择题材到成品,以及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都应征求少数民族人民和文艺工作者的意见,取得他们的帮助和指导。特别是在艺术风格方面,更要多向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求教。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对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艺工作者创作表现自己民族生活的作品,应该热情欢迎,积极提供帮助,使他们获得成功。注147
怎样建立党性民间文艺理论的民族特色?苏联理论认为,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党性文艺思想的胜利,表现为党引领苏联文化发展的持续高涨,证明“苏联人的思想和文化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了;党正用最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来培养他们的欣赏力”注148。总之,民族特色的本质不是历史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标志党性文艺理论水平的社会主义现实问题。我国曾引入了高尔基的观点,将高尔基视为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创始人。周巍峙先生多年在党的领导岗位上处理丰富复杂的中国民间文艺问题,在这类问题上具有特殊的发言权。他在一篇评论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文章里谈到这个观点:
该剧所以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歌剧,不仅因为它有很高的思想水平,能作到政治与艺术的和谐统一,给人们较大的感染力,有相当大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该剧在歌剧民族化的问题上,作了较成功的尝试,证明新歌剧工作者必须向民族、民间文艺学习的重要意义。
……
在新歌剧的创作和演出上如何进一步民族化、群众化的问题,《洪湖赤卫队》也有突出的成绩。创作开始,同时就考虑到民族化问题,要求有突出的民族色彩,力求在形式上更加完整些。曲调用了许多沔阳花鼓和洪湖地区的民歌调子,采用革命民歌歌词,加以发展,听起来十分亲切动人。用强烈的方法写英雄人物,用夸张的手法写反面人物,使正面人物更美,反面人物更丑。这都是戏曲手法,学习得很有成绩,也是戏曲演员和新歌剧工作者密切合作、共同创作的结果。注149
周先生还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发动革命文艺活动的现实意义,指出:“掌握文化艺术这一武器,创造性地发展了革命歌曲创作和演唱活动,发展了富有工人阶级风格的音乐运动,成为整个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150他认为,党性民间文艺理论中的民族特色,应该从这种“政治与艺术”的统一性中获得;要在具体艺术创作中突显民族特色,要“深入生活,体会群体情感,认真研究民族风格”注151。在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回顾这些理论忠告和经验之谈总有启发。
(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100875,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