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间文艺与少数民族文艺
自1950年起,我国的党性民间文艺理论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共同发展,侧重民间文艺与少数民族文艺的协调发展。自1950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向少数民族地区派遣由中央干部和高校学者共同组成的中央民族访问团,了解民族地区的社会文化情况,增进民族团结。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团,费孝通等参加,于1950年7月出发注132。赴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团,沈钧儒、萨空了等于1950年8月出发注133。赴中南少数民族地区访问团,费孝通参加,于1951年6月20日出发注134。中央民族访问团的工作也会包括对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作品的搜集,但从理论上说,这一工作是将国家“统一性”“民族性”与“民间文学”的概念共同理解的: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6月决定派出中央访问团,分西北、中南、西南三路,后又增加东北共四路访问各少数民族。访问团的任务是传达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对全国少数民族同胞的深切关怀,宣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密切中央人民政府与各民族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除此之外,访问团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拜访各地的少数民族,弄清楚他们的民族名称(包括自称和他称)、人数、语言和简单的历史,以及他们在文化上的特点(包括风俗习惯)。周恩来认为,接触少数民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艺术来接触。于是,从中央戏剧学院等一些文艺团体抽调骨干,在中央访问团里成立了文艺组。注135
中央访问团的工作方式以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流和友好调查研究为主,收获颇丰,包括整理和出版了一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选。这些资料后以国家命名,变成中国民间文学作品集,在首都北京陆续出版。钟敬文1950年9月对此总结说,这项工作也推动了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高校以往偏重“古典文学和文艺学”,现在纷纷开设了“民间文艺”的课程,产生了高校人文学科知识体系格局上的变化:
这一年来民间文艺学的活动,我觉得有几点是值得郑重指述的。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一般文艺界、文化界对于民间文艺的注意或重视。自去年以来,北京及各地,日报和定期刊物逐日增加。在报上刊载民间文艺资料和谈论民间文艺的文章,已经成了一种很常见的事情。有些报纸,并且辟有“民间文艺”的副刊,专门登载这方面的作品、论文等,例如《光明日报》和《大刚报》等就是这样的。
……
此外,许多地方的文艺工作者、文艺工作团队等,都集体地、有计划地在采集和学习民间文艺(主要是民歌、民乐和民间舞蹈等),例如西北文联曾派工作队到青海、新疆等地方去做采录少数民族歌谣的工作,并且得到相当数量的资料和一些可贵的经验。渤海区音乐工作者们也在当地展开这种工作,结果编辑成一部《渤海民间音乐集》(共二百多篇,油印本)。不久以前出发到西北和西南去的中央访问团,他们的文工团也把采集民间文艺列在此行的工作表上。在一向注重古典文学和文艺学等的大学中文系,现在已经纷纷开设“民间文艺”的功课,教育部也在新定的该系课程中,列入这个课目。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曾经广征这方面的资料,准备编辑出版。注136
中央访问团的工作还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与对新诞生的社会主义统一大家庭的社会认同。曾与钟敬文教授一同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共事的老舍先生也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文联的领导下,中国作协对少数民族文学是同样给予重视的,这种工作让作协认识到了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注137。老舍在这份报告中分析了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西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学分布状况,并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搜集、整理、翻译和创作等工作都做了讨论,提出了开展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具体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推动各文艺团体的各级领导重视兄弟民族文学工作,加强领导,鼓励搜集、整理、翻译与创作。大力培养搜集整理兄弟民族文学遗产的干部,培养翻译人才与作家。”注138
中共中央宣传部曾经计划和组织过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据195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少数民族文学史编写工作座谈会纪要》:
目前社会上迫切需要编写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的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已制订了关于编写这部书的计划。准备先编写“中国文学简史”,四卷里少数民族占一卷(如少数民族须占两卷,即改为五卷本);后出版“详史”,十二卷中少数民族占三卷。每卷约计二十万字。书中各少数民族文学史的部分,决定由各民族自治区和有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负责编写,或由有关省、区协作完成。各省、自治区党委应指定专人,组织当地力量分头编写,最后由文学研究所汇编定稿。凡是不能写出文学发展史的民族,均写“文学概况”。注139
根据该文件,这次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由中宣部主持,由中央民委和各省有关机构组织,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国内院校的学者共同参与。少数民族文学史的编写工作,对缺乏文字记载的少数民族来说,无疑进一步加强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戏曲和史诗等体裁的搜集与整理。钟敬文教授本人于1956年参加了中国文联作家西北考察团,同行的有冯至、朱光潜和张恨水等人。他在此行中见到了延安说书艺人韩起祥,回京后满腔热情地撰写了歌颂民间文艺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种作品,将个人访问体会用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