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2.1 政治环境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变化令世人瞩目,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的持续高速发展更是成为世界历史上的奇迹。今天中国的发展成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制定的基本路线方针是分不开的,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社会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进而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一直贯穿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此后几十年,中国的发展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改革开放逐步解放生产力,让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发展中,中国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过程,承接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产业转移,建立起全面的制造业全产业链,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造中心,被称为“世界工厂”。除了在经济发展规模上成就显著,中国在高科技发展领域也硕果累累,不仅在高铁、路桥工程等领域领先世界,在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生物科技、卫星导航等领域也都处于世界前列,科技已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迈向更高阶段的重要动力。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迅速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党的政策,是改革开放。可以说,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中国崛起背后的根本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所有的经济增长动力根本上都来源于政策对生产力的解放,来源于政策红利。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各种社会矛盾逐渐显现,并且与过去所认识的已有所不同。基于此,2017年党的十九大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基本矛盾认识的转变,是一种根本性的转变,意味着中国不能再以扩大经济规模为第一目标,而是要把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摆在更重要的位置;意味着中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放在核心位置,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这正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之体现。
作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战略方向,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的时候,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的时候,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均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了强调和安排。党的十九大更是清晰地列出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指出中国将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持续稳定的内部政治环境,为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中国逐渐崛起的背景下世界政治格局也出现了巨大变化,进而反作用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日益崛起的趋势下,美国的国际霸权受到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不断,这在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表现得尤为明显。2020年1月15日,经过中美两国经贸团队的共同努力,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文本达成一致。此次协议的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等多方面内容。但是,由于中国的日益崛起趋势没有改变,美国一方独大的世界经济格局也没有改变,中美之间的摩擦仍在继续。在2020年COVID-19疫情冲击之下,美国政府仍以遏制的态度对待中国的崛起,并在2020年5月15日对中国华为公司提出了更强的出口限制。预计未来中美关系仍会在妥协与冲突之间不断来回反复,逆全球化的挑战仍将持续。此外,由于美国减税带来的财政赤字问题具有长期性(杨全社等,2020),而且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各国不断制造贸易冲突,对其国际领导地位有削弱的作用。在2020年COVID-19疫情冲击之下,美国为了应对流动性危机而推出了“无限量QE”政策,并且增加了国债的发行。这些因素可能使得美国在领导国际社会的过程中越来越力不从心。与此同时,欧洲自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一直处于经济低迷状态,政治经济格局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郭子珍,2020),COVID-19疫情的冲击更是雪上加霜,深陷脱欧泥潭的英国甚至破历史纪录地发行了负利率长期国债。反观中国,则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形成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带来的挑战,2015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方案,依靠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和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为新时期世界走向共赢带来了中国方案。自2018年起,中国开始在上海举办每年一次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旨在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2018年的第一届进口博览会吸引了5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超过1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又一个重要支撑。2019年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更是盛况空前,有超过18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超过3800家企业参展,超过50万境内外采购商到会,成交金额达710亿美元以上,较首届增长了23%。在上海举办进博会,有利于中国激发进口潜力,帮助中国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多边和双边合作深入发展。这是促使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策略,使中国消费者有机会享受全世界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也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可以预见,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并在全球国际政治格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