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下惯性选择眼罩,拒吃过期爆米花
害怕有所改变,害怕改变引起的波动,因此不敢作出与当前截然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导致不幸的主要原因。很多人正是因为选择了安于现状,因此一般意识不到是自己选择了不幸之路。他们总是说:“我什么都没做,但不幸总是跟着我!”而这些人的另外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总为自己的选择找各种理由合理化。这种“惯性”时常会披着“满足”的外衣,让一般人无法轻易察觉。“不管别人说什么,现在这样,我就已经满足了。”
星期六早上,当我们上街随便逛时,我们经常会突然发现自己走在上班的路上,而不是去目的地——杂货店的方向。星期天早上,我们会按照惯例喝一杯咖啡,看一看报纸,但我们会突然想起自己约了一个朋友吃饭,而这时距离约会时间仅有一小时了。吃似乎是我们最为漫不经心的一项活动了,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只是将眼前的东西一股脑儿塞进嘴里而已。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会把自己设置为“自动驾驶”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人们不会主动意识到自己究竟在做什么。而当人们面对即便是过了期的爆米花时,也依然会在惯性选择的怂恿下继续大吃下去。
在大嚼过期的爆米花的时候,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些爆米花可能存在问题,可是选择性惯性使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吃下去。而最后大桶爆米花的获得者要比小桶爆米花的所有者多吃53%这一数据说明,当自己处于一种吃的较多的状况下,他们很难停下了——即使是觉得爆米花有问题。
自制力差与盲目选择交互作用,会使人们遇到一系列的麻烦。尽管有证据证明吸烟会对身体产生严重伤害,但是仍有数百万美国人吸烟,尽管他们之中大部分人都信誓旦旦地说要戒烟;几乎2/3的美国人超重或肥胖;许多人都没能加入公司的养老金计划,尽管这一计划能够给予个人很大的补助。
惯性思维指人习惯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问题,仿佛物体运动的惯性。惯性思维常会造成思考事情时有些盲点,且缺少创新或改变的可能性。人们在进行惯性选择的时候都受制于惯性思维的影响。
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常常不在知不觉中,受惯性思维的干扰,陷入惯性选择的旋涡。
惯性不仅可能在瞬间形成,更可能在大尺度时空中形成,不但会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更会在群体中形成和延续,就像漂移中的各大陆板块,虽然在常规经验中你看不出它的移动,但这种移动却是缓慢而坚定的。人们惯性思维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个人习惯性的偏好所导致,而另外一方面也受到相关制度的影响。
经济生活中,惯性选择对于投资决策的干扰和影响最为常见。投资决策惯性行为的理性选择假说认为,改变已有投资状况是有固定成本的,这些成本随时间的变化而随机变化,因此维持现状、等待低成本的改变时机是节省成本的理性选择。具体而言,这些改变已有投资状况的固定成本包括两部分:直接的改变已有投资状况的成本和间接的了解、评价各种投资选择的成本。尽管直接成本可能较低,但是如果间接成本超过了已有投资状况的改变所带来的短期收益,理性的个体会选择维持现状。
在银行存款、外汇、股票、债券、期货、基金、借出、做生意、保险金、收藏品、房地产、理财产品、彩票等广义投资项目中,个体当前和未来期望的选择都表现出了参与惯性,即倾向于维持他们过去的选择;这种惯性选择是行为偏见的结果,而不是理性选择所致。
投资决策惯性行为的行为偏见假说认为,个体可能是不完全理性或非理性的,决定其倾向于维持投资现状的因素是基于某些心理偏好所导致的行为偏见。具体而言,投资决策中的惯性行为可能来自两种个体行为偏见:禀赋效应和延迟决策。
理性选择和行为偏见两种理论假说解释的个体投资决策中的惯性行为包括两种:一种是参与惯性,即个体在决定是否选择特定投资方式时的惯性行为;另一种是调整惯性,即在已经选择了特定投资方式的情况下,个体调整具体投资比例时的惯性行为。不难看出,参与惯性与更为基础性的“是”、“否”选择相关,而调整惯性则是在参与选择基础上进一步的比例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