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指长比来识别人的性取向,是真的吗?
“比比食指和无名指的长度,判断你的性取向。”网上有这样一种说法引人关注,手指的长度真能看出性取向?
据说母亲怀胎期间性激素的水平会影响胎儿手指的长度差异。所以,食指比无名指长的男性、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女性,更容易成为同性恋者!
“指长比”是一个人食指与无名指的比值,它具有个体差异和终生不变的稳定性。由于它可以看作一个人暴露在外的遗传因子,因此它的比值高低同人的性格、认知能力和运动能力,甚至易患的疾病都有关联。
以上说法是否是“手相学”的理念?这是真的吗?
剖析>>
“指长比”的奥秘
俗话说,人的五指也有长短,再进一步观察人手的食指与无名指,长短差异特别明显,而有差异就有一个食指长度除以无名指长度的“指长比”,每个人不同,男女间更是不同。
其实,食指与无名指长度之比(2D:4D)是一个曾经的研究热点。早在1930年就有研究者发现不同性别的人“2D:4D值”不同。1998年,曼宁发现“2D:4D值”可以作为间接测算出生前性激素水平的参考。目前,在科学界已经基本达成一致的认识是,这一比值与人出生前周围环境的雄激素水平有关,而且右手的“2D:4D值”比左手的“2D:4D值”更能体现这一水平。
因为决定“指长比”大小的是一个名为HOX的“建筑师”基因,奇妙的是这种基因对脊椎动物的指趾发育有影响,同时又对生殖系统及荷尔蒙有影响。在医学上已知此基因的突变会造成多指症及导致手脚及生殖器病症。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胎儿若在母体内接触到的雌二醇浓度高,其食指长度生长便加快以对增加的雌激素产生应答,而胎儿浸润在睾酮多的氛围里,其无名指受刺激,加快变长。由于长短是个相对的概念,两指长短之比才有研究价值,所以才出现“指长比”的概念。指长比高说明食指比无名指长。女性指长比普遍高于男性;在男性中,指长比越低就越有男性气质,但也易患男性疾患。
指长比与性取向无关联
2010年,盖瑞博斯等人发表在《行为神经学》上的一篇论文总结了前些年发表的与“2D:4D值”以及性取向相关的多个独立研究结果。收集的研究都经过严格挑选。最后的统计数据来自34个独立样本,一共包括1618个异性恋男性,1693个异性恋女性,1503名同性恋男性与1014名同性恋女性。根据这些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异性恋女性相比同性恋女性,双手的“2D:4D值”均较高,意味着食指相对较长。但男同性恋与男异性恋的“2D:4D值”则没有显著差异。
然而,盖瑞博斯收集到的研究主要来自欧洲和北美两地,参与研究的人群种族资料许多已经不可考。而亦有许多研究显示人种可能影响“2D:4D值”。因此,他的研究结果是否适用于亚洲人群尚不可知。另外,由于测量手指长度的方法众多,有的研究直接测量,有的研究则是将手拍照后测量照片,这些都可能给实验结果引入误差。
真相是这样的>>
食指和无名指长度差可能确实会体现人在出生前所处环境的一些特征。但目前没有任何可靠证据证明它与人的性取向有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统计学上的相关,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两回事。想通过“手相”来了解某个特定人物的性取向堪称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