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传习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何陋轩与君子亭

王阳明主仆在“阳明小洞天”中的生活虽然新奇,但是好景不长,艰难的环境使得大家很快都感觉到了身体上的不适。原来,石洞阴冷潮湿,终日不见太阳,很容易滋生疾病。好在王阳明身体健硕,有抵抗能力,倒是苦了三个仆人,他们三个很快就病倒了,不得不卧床休息。王阳明天性善良,再加上和他们相处的日子里,可谓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因此他每天只身到四周的山上采药,回来就生火熬制汤药给他们三人喝。仆人们哪里受到过如此待遇,心中自然是感激不尽。

但是,在王阳明看来,三人每日神情焦虑,病情也不见好转,于是他就再三询问其中的缘由。仆人们这才说出了他们内心的恐惧,原来当地的民众非常信奉诅咒蛊毒的法术。而人一旦生病,很可能就是被诅咒,这样一来即使药草也无法医治。王阳明得知后,也感到束手无策。如何才能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呢?忽然,王阳明计上心头,他想如果自己能够占卜算卦,三人肯定对他会崇拜有加。于是,他就装模作样地算卦,告之他们诅咒已经解除,不久就会痊愈。三人信以为真,病情也就好了一半。在王阳明的照料下,三人不久就康复了。

不知不觉,来到贵州已经有些日子了。这里虽然没有京城的繁华热闹,也比不上杭州等地的富饶喧嚣,但是此处草木葱茏、空气清新,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王阳明也感觉到自己天天跋山涉水,无形中身体已经变得愈来愈健硕,心情也舒畅很多。他琢磨此处正是开园耕种的好地方。于是,三个仆人身体恢复后,王阳明就带着大家在石洞的四周开荒种地。如此每天汗流浃背,心里的包袱就能够卸下很多,大家倒也能够落得个自在轻松。

王阳明带着仆人们在“阳明小洞天”附近开荒种地。

然而,即便每天想尽办法来使生活过得充实,这种生活还是与他饱读诗书、满腔抱负的个性格格不入,所以他满心的无奈和心酸,无人可以倾诉。

心地善良、平易近人的王阳明在龙场定居不久,便与在四周居住的苗族人、瑶族人、彝族人熟识起来,慢慢地也能够用一些语言进行沟通。大家非常喜欢王阳明给他们讲中原发生的故事,认为王阳明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之人。

当大家看到这位能人居然住在冰冷潮湿的山洞里时,大家都商量着要给他建造一个舒适的居所,并且很快就破土动工了。动工之前,大家反复地征求王阳明的意见,力求建造的居室满足王阳明的起居、读书、处理政务的要求。

在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下,新居所居然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建成了。虽然此屋难以与王阳明在京城的居所相比,但是在方圆几十里内,这已经是规模最大、构造最为齐全的房屋,包括居室、书房、客厅、凉亭,远远望去可称得上庄重大方、气势壮观。新居建成后,竟然成了当地的“知名”建筑,再加上王阳明的学识渊博,因此吸引了周围很多读书人前来拜访。

王阳明的生活随着新居的落成陡然间变得忙碌而充实,他经常要接待慕名前来求教的读书人。和他们一起畅谈学术,已经成为他的一大乐事。时间长了,大家都建议王阳明为新居取个名字,王阳明也欣然应允。因凉亭的四周树木葱茏、层峦叠嶂,常常有读书人在这里谈古论今,于是就将此亭命名为“君子亭”;而居室虽然简陋,没有名贵物品的点缀,却是窗明几净、朴实无华,就命名为“何陋轩”。

王阳明学识渊博,新居落成后,吸引了很多读书人前来求教。

王阳明将新居命名为龙岗书院,并作《何陋轩记》抒发自己的感想。

王阳明认为这里既为自己的居所,同时又是传播知识、畅谈学问之地,就将这个居所命名为“龙冈书院”,此名赢得了众人一致的称赞。王阳明也非常高兴,于是就作文一篇《何陋轩记》来抒发自己的感想: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

夫爱憎面背、乱白黝丹、浚奸穷黠、外良而中螫,诸夏盖不免焉。若是而彬郁其容、宋甫鲁掖,折旋矩镬,将无为陋乎?夷之人乃不能此,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则有矣,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不视予,喜不予陋,益予比。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辩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推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

斯孔子所谓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王阳明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赞扬了当地人民质朴且乐于助人的品格,批驳了“陋”的说法。孔子曾居九夷,不以为陋,王阳明今居龙场,也不以为陋。相反,比起中原那些诡诈、无所不至的人来说倒是更加显得本真,像从未雕琢过。当然,这篇《何陋轩记》并非简单地描述居所本身,而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思考。王阳明出身书香门第,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因此他自己从小到大并未直接接触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之前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多是受到书籍的影响,很少有机会能够切实接触到社会的真实生活。因此,这次被贬到贵州来,虽然在物质生活上的确非常简陋,但是却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阅历,为他提供了认识和理解社会最穷苦民众真实生活的机会,更加激励着他洞察世事、砥砺学问的志向。

王阳明从小在祖父的身边长大,祖父偏爱竹子,在居所的四周都有竹林,那里是王阳明儿时生活的乐园。长大之后,王阳明就意识到祖父爱竹不仅仅在于竹子本身,更在于竹子的品质。从小的耳濡目染,王阳明也对竹子有了特殊的爱好,所以他也在自己的居所四周种植了很多竹子,以此鼓舞自己要坚持不懈地砥砺学问,有所作为。他的精神也深深地打动了前来切磋学问的读书人。不过王阳明心里非常清楚,自己距离竹子的高洁品质,还有很大的差距,要再接再厉一步步接近竹子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