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从根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湿热证的治疗

湿热证的治疗重点不在清热,而在除湿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夏天的脏衣服,第二天去洗,会发现衣服明明是用冷水泡的,放了一天后竟然开始发热、发酵,盆内衣服温度变高,水都成热水了。为什么会发热?脏衣服如果是干燥的,没有泡在水里,纵然放上三五天,也不会发热。但衣服浸水后,加上夏天天气炎热,一旦不及时洗涤,就会出现发热发酵的情况。这其中的关键问题是水,水湿导致了衣服不透气,郁积而化热。其实,人体湿热型疾病的病机——湿阻气机才是湿热证的致病关键。

如果湿邪偏重,阳气运行容易受到阻滞,进而产生郁积,气有余便是火,火与湿相合,即化为湿热,有的甚至化为湿毒。因为湿性趋下,所以容易形成湿热下注,在人体的中下部分出现相关的疾病表现。比如妇科带下病、男性前列腺炎、慢性肠炎、脚气、湿疹等。

治疗人体湿热为患的疾病,许多医生认为是湿毒,要采用清热解毒的办法,以寒凉之药治疗湿热之病。这样用药虽然可以暂时缓解湿邪所化之热,但不久病情还会反复发作,因为湿邪依然存在,人体阳气依然被阻滞。

其实治疗湿热为患的疾病,就如同洗衣服一般,只需要洗干净后,及时将衣服晾起来,衣服中的水分自然会蒸发掉,而不会发热发酵。

所以说,治疗湿热证的最佳办法,不是针对热邪来用药,而是针对湿邪来用药,运用利湿的药物,把湿邪化去,人体阳气自然会上升,湿阻气机的病机就会扭转。

对付湿邪,关键在调理脾脏

人体内为什么会产生湿邪呢?可以通过利湿的药物来扭转湿热病的病机,但湿邪产生的源头不解决,湿邪离去之后还会产生,这样疾病还是治不好的。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湿邪的产生,当然要从土来寻找。“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水湿之邪的产生,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脾虚失运,最容易导致水湿停留,化为湿邪。湿热病的治疗,最关键的是除湿,而健脾最能促进水湿代谢,从根本上治疗湿邪为患。因此,利湿升阳,健脾除湿,才是治疗湿热性疾病的根本方法。

湿热证的几种中医治疗方法

现在患有湿热证的人数逐渐增多,人们对于湿热证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不同类型的湿热证对应的症状特征及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下面介绍一些湿热证的中医治疗法。

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发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

①黄芩6~10克,黄檗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芩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胃肠湿热证的饮食疗法

胃肠湿热证是由于偏食肥腻、辛辣、甘甜食物或饮酒,以及湿邪化热,引起湿热蕴阻肠胃的病症。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病常出现或伴有此证。

胃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宜忌食物:

临床表现:

以胃腑湿热为主的症状:胃部疼痛伴有灼热、烧心感,口干、口苦;以肠道湿热为主的症状:腹痛、泄泻、泻下急迫、泻而不爽、肛门灼热、粪色黄褐而臭。以上两者的共同点是均有口粘、口渴但不想饮水,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宜食食物:

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莜麦、玉米、薏米、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蚕豆、苦瓜、黄瓜、冬瓜、大头菜、空心菜、金针菜、苋菜、莴苣、茭白等。

忌食食物:

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如籼米、狗肉、羊肉、鸡肉、河虾、海虾、海参、草鱼、荔枝、橘子、刀豆、芥菜、薤白等。

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如韭菜、辣椒、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菜茴香、大蒜、白蔻等。

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如山药、糯米、红枣、蜂蜜、龙眼、花生、西瓜、松子、猪肉、牛奶、枇杷等。

具有收涩而可滞留湿邪的食物,如乌梅、莲子、石榴、芡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