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才华初绽
时光让生命老去,也会赋予生命非同一般的意义。每一个生命的开始,也是一段未知命运的开端,或许当时的李客并没有想到,“李白”这两个字,会在历史的光阴流转中传承下来,成为流传千古、家喻户晓的名字。他成了锦绣盛唐中一个璀璨的标识,成了民族魂里永远活着的“谪仙”。他为后世子孙,造就了无数浪漫仙逸的梦境。而他的人生,更是一段浪漫而真实的传奇。
李白在诗中从未提及自己的母亲,所以他母亲的身世也就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蛰伏在每一个关注李白的思想里。
谜,是一朵有灵性的花,会在人们的思索里,展现各色美态。人们不禁会想,是否就有这样的一位女子随了李客,然后孕育出了半个盛唐的见证人呢?李白的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又是否来自他的母亲?然而岁月埋葬了诸多真相,留下了诸多亘古的谜题。这一切的一切,唯有时间才知晓。
李白的兄弟姐妹很多,其中有一个名叫“月圆”的妹妹。
李月圆比李白小两岁。相传她是个貌美娇俏的才女,儿时月圆和李白一起跟父亲读书,平时自己也喜欢吟诗作对。偶尔妹妹月圆还会比李白略胜一筹。
相传李月圆年轻时,为代哥哥李白尽孝,虽许配人家,但留而未去,于是李白为妹妹建造了粉竹楼作为绣楼。
李月圆死后,就埋在陇西院后的山坡上。《彰明县志》记载:“李氏月圆墓,县西十五里天宝山陇西院旁,道光八年培修。”
在墓前不远的地方,有一方石刻,上面的诗句让人回味:
纵使今生不复相见,兄妹情意长生于天地。
李白的父亲李客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才子,而他的母亲似乎毫不逊色。那是在李白只有三岁时的春天,一家人坐在院中正观赏着满园的春光美景,李客随口说出了“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
而李白的母亲则微笑起来:“火烧叶林红霞落。”在李树下玩耍着一朵白色李花的李白似是无意地举起白花:“李花怒放一树白。”那时的李白只有三岁。时光流逝,李白慢慢长大了。尽管他没有表现出比其他小孩更加突出的才能,但是父亲还是把早就准备好了的桑弧蓬矢挂在了屋前,希望李白他日可以大展宏图,不要像自己一样隐居在这里过一生。
任何事物都像是有着既定的轨道,井然有序地走向自己的繁华、衰败,抑或是平凡。
盛唐皎洁的月光照耀着一寸寸光阴里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然后陈酿出独特的历史味道。
孩童的世界里总会充满奇异和浪漫。小时候,李白听到大人关于神仙的谈话,他说:“月亮就是神仙的镜子,那些神仙还时常会照镜子。”
听到月亮中有月兔在捣药,李白就会马上问那些药是给谁吃的,还自言自语地说:“给我吃哩!蜜蜜甜!”说着还咂咂嘴。
母亲笑着摸摸这个调皮的孩子的头发,嗔怪他又在扯谎了,但是在旁边的奶妈却说:“我带的娃娃从不扯谎。小孩家多半说起风就是雨,长大懂事了,自然就不会这样‘神说’了。”
但是,随着时间一年一年地流逝,李白的“神说”却完全没有停止。
当父亲教会了他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他就会说自己看见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云梦大泽。他还能够清楚地说出那里的山石花草是什么样子,恍如那梦境,是他真实到过的地方。而读过《楚辞》和《庄子》以后,他就更加“神神叨叨”了。
每当李白远眺群山的时候,总会说从雾霭中看见了“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而当他漫步在波光潋滟的江边,他又会有“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的想法。年幼的李白,迷恋在一个又一个古老而仙逸的幻境里。
父亲李客对李白的幻想感到不解,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正是他教给儿子的那些古人典籍为儿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让儿子有了各色古怪的幻想。
儿时这样的经历,也正契合了后来李白创作的大气磅礴、想象丰富的诗篇。是性格与环境的造就,亦是命运使然,他注定要背负起一段盛唐繁华时光。
李白是受后世瞩目的星光耀眼的才子,幼时,他同样和其他孩提一般,有烂漫活泼的童年。
小时候的李白很淘气,和很多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大人们强加的学习任务,更喜欢自由地去游戏。但一次非同寻常的见闻,却让他有所顿悟。
一次,李白偷偷地从无聊的课堂溜出来到河边玩耍,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石板上磨着一根粗大的铁杵。李白的好奇心油然而生,便兴致勃勃地跑上前去问婆婆在做什么。
然而婆婆的答案却是令人费解,她竟要将这样的一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在李白难以置信的眼神中,婆婆轻轻地说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件事触动了李白的心灵,让他有所顿悟。
李白收起到河边戏耍的想法,对婆婆道了谢之后,就跑回了学堂。
功到自然成!这故事在光阴里传承了下来。今时揭开,我们看到了神秘之下的奇光异色,有人说那位老婆婆是天上的神仙,下界来点化李白的。
且不论传奇的真实与否,这个故事揭示的是一个朴素而永恒的道理,那就是坚持。
正是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李白真正明白什么叫作恒心、什么叫作坚持。这才有了李白后来的刻苦读书,泼墨成诗。
在李白十五岁的时候,远方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引起了李白极大的兴趣,这位客人在青莲乡的这一个多月,李白几乎是每天都紧随左右。在这些日子里,李白似乎忘记了他平时喜欢的那些游戏和玩乐,整日缠着他还嫌不够。
这位客人究竟有哪些地方如此吸引李白呢?自然是见多识广的心胸和滔滔不绝的文采。他不仅见识了开元盛世的崛起,更有着精忠报国的决心。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李白总是感觉笼罩在一种绮丽的华光中。
这样一位文采斐然、见识广博的客人,更是让李白的心思开阔了许多。本来就爱幻想的李白找到了更多源源不尽的灵感。渐渐地,他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憧憬更加深切。他仿佛能听到心底强烈的撞击声,他渴望去见识一个繁华而锦绣的世界。
明明是一堵墙,墙角长满了青苔和未知名的花朵,可是他的心中仿佛已经看到了墙的另一边广阔天空和壮美山河,即使他仍不知道那种花的名字。
繁华的京城长安,古香古色、蔓延着云翳的东都洛阳。万籁俱寂的夜晚,萤火虫和暖暖的夜光带来的浪漫,肃静幽寂的山乡,奏着《秦王破阵乐》的骁勇战士……那里,是如仙如幻的繁华境地;那里,富贵遍地开花,盛景在流年里不曾衰颓。
当访客告别时,他激动地对李客说道:“令郎绝非池中之物。”李客笑着答道:“青莲乡或许对他来说真的有些小了。”命运是个神奇的东西,也许从生命的开始便为传奇埋下了伏笔。
纵使山水波折,每一个人,都将到达属于自己的彼岸。贝多芬是为音乐而生的,即使命运多舛的他丧失了听力,但他还是孜孜不倦地在音乐的世界中创造自己的天空;凡·高因为不受人们的赏识,最终走向了自残的道路。但是后人却无法否定,他那独有的细腻狂野的笔触和色彩的配合,并不是仅仅努力就可以做到的。在他的生命开始之时,涓涓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的,便是艺术。
李白的生命中,无疑是被嵌入了诗的灵魂,还有一个朝代的气魄。命运锻造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情,而豁达与经历,无疑是造就了他的诗文与众不同的原因。“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李白的才华,绝对是担得了此言。强烈的渴望呼之欲出,李白知道,是时候出去见识一下在这个小村庄里他所见不到的风景了。
于是,随着岁月的风雨交替,李白便开始了生命的流转。其实从幼时,李白就有了举家迁移的经历。现在许多人仍旧不明所以,不知道几代生活在碎叶城的李家为什么会东归回内地。或许是因为李客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会大展宏图,这也算是神说了。
那是一次艰辛的迁徙,旅途中满是马蹄和骆驼的声音。碎叶城虽然是李白的出生地,但青莲乡却是李白的故乡。那里承载着李白成长的记忆,连地名都带着李白式的浪漫——漫坡渡。这里的水是那样清,远远地看去似云气蒸腾似的,有些淡淡的白雾,天和水是不大分的……举目是一片淡黄色的树,夹杂着一些青竹,有些缥缈,有些空虚。
虽然是第一次离开家乡,但是李白好像天生就能适应这样的生活,那时的艰苦没有带给李白任何不好的回忆,他反而是那样的兴奋,再次萌生了远游的愿望。一开始,他先是在附近的一些小州县逛了逛。随后又去了锦州州治所在的巴西、龙州州治所在的江油、剑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就这样,渐渐地,李白走过很多地方,寻过一些故事,也经历了真实的人生。在风风雨雨的人生路上,他渐渐地丰满了自己的羽翼。随之,他生命的疆界,便更加广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