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恐惧,可以多行4000英里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比恐惧或者沮丧的念头更加折磨人的情绪了。在《圣经》流传最盛行的时代里,人们把遭受恐惧折磨的人称作是被魔鬼附身。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为此紧张不安,程度从轻微的忧虑到惊慌失措。恐惧的心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事实上,最可怕的不是令人恐惧的事,而是自己内心的恐惧。
面对丰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为了战胜自己的懦弱,他选择了放弃。面对遥远的路途、身无分文的困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接受了挑战。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到东海岸的恐怖角,4000多英里的行程,他一个人走过。他就是《不带钱去旅行》的作者犹太人麦克·英泰尔。
麦克·英泰尔在37岁那一年,放弃了收入丰厚的记者工作,做出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疯狂决定,他要以搭便车的方式,走遍美国。他将身上的3美元捐给一个流浪汉之后,带上衣服,就只身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出发了。
然而,这个决定是他在精神快崩溃时所做的,而这趟旅程的目的地,则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一切缘起于某个午后,他莫名地哭了起来,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会不会后悔?”停顿了一会儿,英泰尔肯定地说:“会!”
面对一直以来一帆风顺的日子,他发现,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燃起过丁点儿火花,甚至连一场小赌注都玩不起。继续回想这30多年的时光,他又发现,因为他没有自信,即使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总是因为“恐惧”两个字,而一再退缩。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了一张清单:打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他不断地回想、反省,懊恼地对自己说:“什么都怕,活着能干什么?什么都听别人的,活着有什么意义?”当他强烈质疑着自己的存在价值时,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突破这一切!”于是他决定要独自去北卡罗来纳州的恐怖角。
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要独自去往传说中的恐怖角,确实需要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当英泰尔告诉家人自己的这个决定时,家人大吃一惊,亲友们甚至语带恐吓与嘲讽地说:“你确定自己行吗?这一路你恐怕会遇到各种麻烦,你一定很快就会退缩。”
“不会的!”英泰尔对亲友们说,也向自己保证。他真的成功了,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路上,他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他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在几个陌生人的家中住过;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凭着信心和一份坚强的毅力,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事的英泰尔,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来到了恐怖角,他一个人完成了4000多英里的路程。英泰尔发现恐怖角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的恐惧。
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一切就没什么大不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排斥、孤独、伤害、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失职、失恋、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
当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自信、盲从,看不清前面的路,也就失去了自我的评判标准。因为恐惧,人们会失去很多做大事的机缘,停住探索的脚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忘记心中的恐惧,大胆地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胆怯而错过人生中太多的机遇。
——马克·富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