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反流与呼吸道疾病: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部分 专题荟萃

1.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ELTS)的发现与命名

汪忠镐 刘建军 陈 秀 吴继敏 王利营 巩 燕 董元元 胡亚辉 来运钢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消化道外表现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不少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诊治。当前,药物为GERD的主要治疗方法,但难以达到实质性疗效;胃底折叠术、腹腔镜下手术均为有创性治疗,远期疗效也有待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则属于微创疗法,更易为患者接受。第一作者由于“哮喘”、多次呼吸窘迫经抢救最终完全缓解的经历,出于救治同类患者的意愿,于2006年4月促成国内首家GERD中心。至2007年3月已为248例GERD患者实施射频或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感到疗效满意。笔者探讨前200例临床特点和射频治疗效果,并提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的概念。

一、资料及方法

(一)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4月~2007年2月接受射频治疗的GERD患者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17~85岁,平均47岁。病史3个月~40年。
(二)临床表现
按症状分:①食管性:反酸79例,胃灼热150例,咽部异物感55例;②呼吸性:喘息或“哮喘”93例(46.5%),气短23例(11.5%),咳嗽、咳痰128例(64.0%),夜间不能平卧23例(11.5%);③口腔性:流涕35例,喷嚏33例,打鼾33例,耳鸣25例,鼻后滴流20例,听力下降15例;口腔溃疡24例,牙齿腐蚀37例,嗅觉消失1例,吞咽痛20例和吞咽困难14例。按系统表现分:仅表现为反酸、胃灼热、反食、嗳气等消化道症状49例(24.5%);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憋气等呼吸道症状36例(18.0%);消化道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并存98例(49.0%);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偶有反酸等消化道症状15例(7.5%);表现为胸骨后疼痛,误诊为冠心病2例(1.0%)。本组有呼吸道表现者共占74.5%,病程中多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肺纤维化、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疾病。“哮喘”多在进食后及夜间平卧位时发作,20例发生过昏迷或经历过多次急症抢救,其中2例曾发生瞳孔散大,3例曾行1或2次气管切开,1例住院治疗时因发作晕厥致面部撕裂伤,1例并发肺气肿、肺大疱形成和自发性气胸,1例并发左肺不张行全肺切除术,1例因严重咳嗽和喘息曾发生2根肋骨骨折;8例形成支气管扩张;19例发生肺纤维化和肺气肿,其中1例肺实质病变严重已确定为肺移植对象;2例以胸骨后疼痛误诊为冠心病,其中1例病史34年,曾放置冠状动脉支架无效。
(三)诊断标准
①胃镜检查:反流性食管炎采用洛杉矶诊断标准;②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采用Johnson-DeMeester标准,即pH<4认为有酸反流;DeMeester积分<14.72分为正常,15~50分为轻度异常酸反流,51~100分为中度,>100分为重度;③食管动力检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正常参考值14.0~34.5mmHg,吞咽松弛率≥90%为下食管括约肌完全松弛。

1.胃镜所见

176例(88.0%)胃镜下见贲门口松弛(图1-1),31例为反流性食管炎(LA-A14例,LA-B13例,LA-C4例),167例为非糜烂性GERD,4例为Barrett食管,11例合并食管裂孔疝。
图1-1 胃镜所见:治疗前食管下端开口松弛

2.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

46例轻度酸反流,34例中度,78例重度;22例无酸反流;20例未检查。

3.食管测压

101例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下,72例正常,27例未检查。
(四)治疗方法

1.设备

日本PENTAXEG 2970K电子胃镜及图文系统,荷兰便携式MMS动态胃食管pH监测仪,丹麦9043G0132胃肠功能测定仪,美国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及射频治疗导管。

2.治疗指征

首先进行药物治疗,然后考虑射频或手术治疗,本组患者大多以笔者的经历而来求治,显然症状更重:①有呼吸窘迫而严重影响生命的患者;②有严重胃灼热、反酸以致几乎持续呕吐的患者;③药物治疗不满意、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的患者。

3.步骤 (1)置入导管:

于患者两肩胛骨之间放置1个电极板,另一端与Stretta微量射频治疗仪相连;内镜下测量齿状线距门齿距离;通过胃镜活检孔道引入Stretta导丝,将导丝留置于十二指肠后撤出胃镜。沿导丝将Stretta导管引入食管,撤出导丝。

(2)确定治疗平面及次数:

食管治疗平面分别选择齿状线上1.0cm、0.5cm及齿状线、齿状线下0.5cm,每个平面均于0°、右旋45°治疗2次;再将导管气囊推至胃内,分别于气囊内注气25ml及22ml后外拉导管至适当阻力,胃内两个平面均于0°、右旋30°、左旋30°治疗3次,全过程共治疗14次(每次同时治疗4个点,共56个点),每次60秒;全组手术时间30~57分钟,平均38分钟。

(3)启动射频治疗仪:

注气扩张导管气囊至适当压力,推动Stretta导管末端激发装置,将电极针插入食管壁确定的治疗平面,Stretta治疗仪显示屏示电阻迅速下降,确认电阻及温度正常即启动治疗仪,按上述程序治疗。治疗过程中控制组织电阻<1000欧姆,温度80~90℃,黏膜表面通过预冷水冲系统进行冷却保护,黏膜表面温度<50℃。射频结束后复查胃镜。

二、结果

1.内镜检查
200例治疗后即刻复查胃镜,见190例贲门口包绕内镜紧密,10例贲门口较前缩紧,其中4例食管裂孔疝患者贲门口较前缩紧(图1-2)。
图1-2 Stretta射频治疗后该部得以收紧,白点由治疗引起
2.并发症
本组无食管黏膜撕裂或穿孔等并发症。
3.治疗后即时结果
治疗后,除2例外,198例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有严重呼吸窘迫者缓解更为明显,包括1例原定为肺移植对象者;治疗后立即感到呼吸顺畅,当夜便能平卧睡眠;另1例合并严重肺大疱形成、肺气肿和发生过气胸者,治疗后次日即可步行登楼;2例自备呼吸机、制氧机和1例误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无效者,治疗后症状立即消失。
4.随访
本组随访1~11个月,随访期内5例认为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3例于术后1~7个月有不同程度复发,其中1例严重“哮喘”住院8次的患者于术后2个月复发,于5个月后再次射频治疗,治疗后“哮喘”再次立即消失;1例合并食管裂孔疝者6个月后反酸症状有所复发,需减量药物治疗,1例反流性食管炎于7个月后偶有反酸症状,少量服药可缓解;12例失访,姑且视为无效,仍有180例(90.0%)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尤其明显。1例疗效很好者术后半年死于其他原因。少数患者偶尔间断应用消化道或呼吸道药物。合并严重肺气肿和气胸的患者治疗后尽管体能略逊于常人,仍可胜任司机工作;1例以呼吸道表现为主者曾因感冒诱发气短1次。由于患者拒绝检查等客观原因,本组仅2例随访中同意复查24小时胃食管pH监测,1例DeMeester评分从84.4分降为12.4分,从中度反流到正常;另1例从200.5分降为99.0分,仍属重度反流,接受了再次治疗。

三、讨论

严重GERD患者常出现复杂多样的食管外表现,以致长期被视为支气管哮喘等。第一作者曾发生多次严重和难以抢救的“哮喘”,在被抢救过程中领悟到所患的“哮喘”实由GERD引起,经过治疗得到新生。为解救同样患者,促进了GERD中心的建立,在国内首次引进内镜下射频治疗法、经腹或经胸的胃底折叠术和Belsey Ⅵ手术,至今共实施射频治疗233例,手术治疗15例。
(一)确实存在与GERD相关的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
必须重视GERD引起的呼吸道或喉气管黏膜的持续和严重的刺激和损伤,以及由GERD引起的胃内容物自下向上的经咽部的喷射,其是导致哮喘或喉痉挛的直接因素。这些患者病程长,反流胃液长期经咽部喷射,刺激了咽喉部和气管,逐步形成喉气管甚至整个呼吸道的炎症、激惹、肺大疱形成、肺气肿和肺纤维化等严重器质性损害。本组74.5%的患者有呼吸道症状,而且18%的患者仅有呼吸道窘迫,重者表现为发作性喉气管痉挛,长期误诊为支气管哮喘。此类“哮喘”患者在紧急状态下施行气管切开可挽救其生命,而气管切开对“哮喘”无效。第一作者5次急诊入院均做了气管切开的准备,本组尚有3例曾行气管切开1次或2次。因此,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此时治疗消化道的病变才是解决GERD源哮喘的根本之策。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显然分为3组:反酸、胃灼热、咽异物感和吞咽困难等为主的食管性的;哮喘、气短、咳嗽、咳痰,夜间不能平卧为主的呼吸性的;流涕、鼻后滴流、喷嚏、打鼾、耳鸣、听力下降、口腔溃疡、牙齿腐蚀、嗅觉消失为主的口腔性的。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者常表现为连续嗳气、反酸、不断呕吐,说明胃内容物的高位(经咽)反流和有反流物进入或喷入口腔、喉、气管、支气管,除引起恼人的口鼻腔症状外,尚可引起严重咳嗽、呛咳、咳痰,重者则有发生喉气管痉挛和窒息的危险。笔者不仅有持续呕吐、反流、肺不张、肺大疱形成、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纤维化病例,尚收集到不包括在本组的2例尸检材料,证明气管、支气管内有大量胃内容物,也旁证了GERD所致呼吸道病变的严重性。由GERD所致的以呼吸道窘迫为主的表现可以是单纯的呼吸道危象,也可伴有消化系统表现。总之,通过咽和喉实现了呼吸和消化两大系统和口腔的充分连接,咽喉成了形成发生在消化、呼吸两道和口腔的一系列综合征的关键的解剖和病理反应中心。为此,笔者认为由GERD引起的以咽喉部为核心的、常以呼吸道表现尤其是哮喘、喉气管痉挛为突出点的、涉及呼吸和消化两大系统和耳鼻口腔的一系列相应临床表现(但偏偏可以没有胃灼热和反酸),或者是以胃食管交接处为启动器、以咽为反应器、以口鼻为效应器,以喉气管为喘息发生器的新的临床综合征,姑且称为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gastroesophagolaryngotracheal syndrome,GELTS)或两管一腔综合征(two track one cavity syndrome)。所提及的无食管症状患者似乎不可理解,但本组这些病例经胃镜检查并无食管炎,间接证实其食管对酸可能有颇大的抵抗力。GELTS这个新概念的提出很可能为许多患GERD、“哮喘”、重症咳嗽、咳痰等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带来了希望乃至新生,似乎很有必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和研究。
(二)射频治疗是改善GERD症状的有效手段
药物治疗可使许多GERD患者症状缓解,笔者在确诊GERD后首选药物治疗,对疗效不佳和不能坚持药物治疗者,或有严重呼吸道窘迫者首选射频治疗。射频治疗效果不好或复发者,可重复治疗或行各类胃底折叠术。

1.治疗原理

电磁波不同频率应用于不同领域,其中200kHz~3.3MHz被临床用于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治疗仪由射频发生器和能量传递导管组成,射频发生器通过温度反射调节系统产生正弦波能量,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导管头端镍钛电极针。当射频电流经人体组织时,因电阻损耗而转化为热能,使病变部位升温,细胞内外水分蒸发、干燥、固缩以至无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射频治疗已广泛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关节囊松弛、椎间盘突出症、实体肿瘤、心律失常、慢性疼痛等治疗。射频治疗技术在国外已应用于GERD,治疗原理主要通过热能灭活神经末梢和迷走神经受体、收缩胶原组织,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厚度和收缩力,减少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起到缓解胃食管反流的效果。
由于本组病程较长,最长者达40年,患者已经形成严重的呼吸道和口腔、喉气管器质性损害,需经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有所好转,但如能让患者呼吸顺畅,生命得以维持,痛苦便立即减轻。这是患者在治疗后即刻感到十分满意效果的重要原因,也是个别患者在中期又感到欠满意的原因,如严重肺大疱形成、肺气肿、气胸和需要肺移植者,治疗后虽然症状立即消失,且术后恢复并能胜任工作,但时间一长,总感到体力不如健康人。此种情况必须在治疗前向患者解释清楚。

2.注意事项

在呼吸道为主要表现者射频治疗过程中(平卧位)很容易出现反流性误吸和喉痉挛,可导致窒息和肺部并发症,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综上所述,临床各科医师似乎必须强化“某些哮喘患者的根本病因在GERD”这一意识,或有GELTS或一腔两管综合征这一概念,对这些患者及早进行干预,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病情,尚可起到预防严重呼吸道并发症的作用,并有助于降低国家和个人的医疗负担。内镜下射频治疗用于GERD对改善症状的效果显著,即使复发,也可重复治疗,或改用诸种手术方法,因而具有治疗前景,尤其适宜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病例或胃食管喉气管综合征患者。

(本文已发表于《临床误诊误治》2007年5月第20卷第5期)

参考文献

1.Wang ZG.It i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ot asthma:acase report.Chin Med Sci J,2006,21(9):189-193.
2.汪忠镐,Ibrahim MI.胃食管反流病而非哮喘:个例报告.美中医学,2006,3(4):50-54.
3.汪忠镐,陈秀,韩冰,等.胃食管反流病引起“顽固性哮喘”以致气胸一例报告.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1):8-9.
4.Lundell LR,Dent J,Bennett JR,et al.Endoscopic assessment of oesophagitis:clinical and functional correlates andfurther validation of the 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Gut,1999,45(2):172-180.
5.Johnson LF,DeMeester TR.Development of the 24-hour intraesophagealpH monitoring composite scoring system.JClin Gastroenterol,1986,8(Suppl 1):52-58.
6.Tam WCE,Schoeman MN,Zhang Q,et al.Delivery of radiofrequency energy(RFe)to th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and gastric cardia inhibits transient LES relaxations and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in patients with reflux disease.Gastroenterology,2001,120(1):77-83.
7.汪忠镐.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治疗进展.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10):721-724.
8.Utley DS,Kim M,Viera MA,et al.Augmentation of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 and gastric yield pressure after radiofrequency energy delivery to the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porcine model.GastrointestEndosc,2OO2,52(1):81-86.
9.Liu JJ,Wang ZG,Chen X,et al.Applying Stretta radiofrequency to treat patients with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6,21(Suppl 6):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