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写作指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选题的原则

选题的原则又称论文选题的最佳考虑。首先要结合学科的发展方向,要有一定的基础和一定的延续性;其次要结合研究者的具体情况,经费有多少。应当在学科主要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研究者具体的情况,主要是根据经费情况及实验技术掌握的情况来选题。发现课题不容易,选择最佳课题也非易事。理智的判断需要有标准,这就是选题的原则。一般来说,选题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需求性原则
需求性原则是指课题的选择应面向社会的需要和科学理论发展的需要,这是选题的首要和基本原则。社会需要包括经济发展的需要、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的需要等,医学科研课题主要是面向医疗卫生的需要。科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包括开拓科学领域、更新科学理论、改进科学方法等方面的需要。
需求性原则对发展研究、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具有不同的要求。发展研究担负着把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任务,其选题应将当前社会需要置于首要地位,充分注意新开发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所提出的实际科学技术问题,其任务是把理论推进到应用形式,其选题方向应指向加强生产活动的技术基础,弄清技术原理;基础研究要从科学理论发展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本学科的前沿,去研究和发现自然界的新现象和新规律,为正确地认识和成功地改造世界提供根本性的理论性依据。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课题必须符合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和客观实际,也就是说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根据。选题必须建立在总结过去有关领域的科学实验结果和理论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否则为“空想”,一无所获。13世纪以来,人们不断研究永动机,牛顿晚年醉心于论述“上帝的存在”,这都是历史的教训。恩格斯说:“无论是在自然科学或是历史科学领域中,都必须从现有的事实出发,因而在自然科学中必须从物质的各种实在形式和运动形式出发。因此,在自然科学理论中也不能虚构一些联系放到事实中,而是应该从事实中发现这些联系,并且在发现之后,尽可能地在实践中证明。”但客观事物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事实和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创造性的发现与发明多数是从对已知事实和已有理论提出怀疑开始的,因此科学性原则要求我们在选题时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对已变动的事实提出怀疑;既要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创新。当然对已被实践检验基本符合客观事实、现在又没有新事实所否定的理论,不应随意加以怀疑。
三、创新性原则
科学技术研究本质上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活动,以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选题必须要有创新。选题的创新是科研的灵魂,贯穿于科研的全过程。创新性原则要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字,可以是前人没有接触过的课题,也可以是已有人接触过但尚可深入挖掘的课题,可以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力求论据确凿,言之成理,增添一点新的东西。当然这种新不是故意标新立异,而是有自己的一得之见,哪怕是提供一点别人不知道的学科资料也有价值。
选题的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探索前沿,突破禁区

不迷信权威、书本、传统观念,张开想象的翅膀,不为名人、权威所吓倒。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要跳到最前线去作战,问题不是怎样赶上,而是怎么超过。要看准人家站在什么地方,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能老是跟,那就永远跑不到前面去。”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歌德说:“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假说是科学家的天梯。”但被否定以后,不能盲目坚持。

(二)各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

要勇于开拓,填补空白。要寻找各学科之间交叉和渗透所产生的空白区。“处女地”问题最多,最需要研究人员去开垦和耕耘。要寻找部门与部门之间、课题与课题之间、被忽视或被视为畏途与力所不及的空白区域或薄弱环节。因为“科学在两门学科的交叉处是最有前途的”。难度较大、借鉴较少、荆棘丛生、拦路虎多,但又是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广阔天地。

(三)补充前沿,有所前进

解放思想是前提,要敢于打“?”,抓住理论上的“瑕”作为研究突破口,或修正,或补充,或用新的方法、新的材料去验证,或从新角度、新层次上去论证,以得出更充实、更完善、更全面的新见解、新结论。

(四)纠正通说,正本清源

即对已被承认或流行的学术观点中的偏颇甚至错误进行纠正,消除其不良影响。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19世纪70年代末期的大争论,解放了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大发展。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要根据实际上已具备的或经过努力可以创造的主客观条件选题,否则,无论课题如何需要、如何先进、如何科学,也只能是徒劳而无法实现。选题必须考虑可行性,细致分析完成课题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
主客观条件主要指人才、信息、经费和实验手段、管理四方面。人才指学术带头人的学术素养和组织才能,学术梯队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组合,有无专人、时间与精力保证,学术梯队的团结和学风状况;信息指有无迅速、全面地获取信息的条件,包括图书资料、计算机信息、情报研究机构、资料室等;经费和实验手段是指经费是否充足,能否供给及时、必要的实验仪器、试剂、实验动物等;管理指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组织是否合理,任务的分解与衔接是否周密等。
一般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专业要对口

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的课题要力求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以便对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是自己的特长和感兴趣的问题。基础理论比较扎实而又有特长的研究者,可选择侧重理论性的课题;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比较丰富者,可选择技术性的课题,这样一来能快出成果。比如本科刚毕业的学生,可选择基础性课题,而有临床经验的研究者可选择临床课题,这样容易出成果。

(二)大小要适中

课题有大有小,有难有易。太大了,力不从心,难以完成;太小了,发挥不出水平,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一般来说,选题不宜过大,提倡小题大做。一篇论文,不可能反映作者掌握的全部知识,所以不必去追求一定完成全面论述性的大问题。一个重要的小课题,如系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能够深入其本质,抓住要害,从各方面把它说深说透,有独到之处,论文就有分量。把一个小问题解决了,比隔靴搔痒、泛泛而谈要好得多。当然,如果题目选得太小,轻而易举,不费力气,在学科中不起任何作用,这样也不行。“小题大做”,是要能解决实际问题,能促进学科发展。
课题的大小难易也不是绝对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具体的论证角度。这样大题也可以小做,小题也可以大做。一般来说,初搞科研和写作的同志,选题应从小到大,不能急于求成,应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对于那些有能力的研究者,则可选择有难度的课题,在学术上做出较大的贡献。

(三)条件要具备

选题时还要考虑客观条件,比如有没有经费来源,有没有图书资料,有没有实验场所,有没有仪器设备,有没有实验用的原材料等。如果条件没有保证,题目选的再好,也无法顺利完成。
五、经济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在选择课题时要考虑到本课题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其二,在选题时要预测此课题完成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原则不仅是主要原则,有时甚至还是关键的原则。
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应用、开发研究,要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应科学合理地支配自然资源,合乎国情,低消耗,产品讲求实用、经济。在社会科学领域,要认真预测和估计其近期和远期的经济效益,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等起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