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案例评论(第4卷第1期)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结论、建议及局限性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法人治理结构、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文献综述,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审计治理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及相应审计治理政策的路径,以及公立医院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需求与供给等多层面的理论分析,采用扎根理论和案例编码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及审计委员会制度进行了质性研究,得到如下研究结论:

1.目前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成效不足

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有效性的质性研究结果表明:① 医疗改革中公立医院托管模式的出现以及政府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推进对公立医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发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② 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是将医院的决策权、监督权与执行权相分离,但现实执行中,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决策权虽然设计到位,但功能有限。③ 法人治理实施后,对医院的工作机制、经营业务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同时国有公立医院和混合医院也出现了产权争议以及医院公益性本质弱化等典型问题。质性研究发现,现有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对公立医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够重大。现行公立医院改革存在医院领导在医院管理和治理决策上的双重职权、法人治理结构章程与实际执行差异大等一系列问题,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成效不足,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仍需进一步深化。

2.公立医院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本文认为,公立医院建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符合政府对医院公益性的监管需求、医院内部治理的自愿需求以及社会公众的心理需求等现实需求。同时实证研究发现,56%的医院管理和专业人员认为在法人治理结构下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是可行的,而这一比例在社会人士中更高,达到80%。质性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对民营资本影响重大,随着国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医院改组的政策力度加大,在民营资本加入的混合公立医院中,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设立将成为必然趋势。

3.审计委员会制度将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与审计治理

在公立医院三权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中,审计委员会无论是在理事会或董事会下设立还是在监事会下设立,均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和政事分离;同时,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将使得其法人治理结构与国际趋同,公立医院治理更加现代化和专业化。另外,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设立将在医院治理层面增加监督、控制和治理职能的审计职能部门,将内部审计提高至治理层面,有利于增强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审计委员会可以由上级主管审计部门成员参与,强化和辅助政府审计,并且由审计委员会聘请外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更具有专业性和公益性。因此,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将有效连接医院法人治理和审计治理,发挥内外部审计的协同治理效应。

(二)研究建议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GDP增速放缓、宏观调控放松、经济结构升级、增长动力多元的新常态发展阶段,审计治理也上升为国家治理下的监督机制。刘家义审计长于2012年提出,审计治理应推动、完善和服务于国家治理。因此,为顺应新常态下审计治理的发展,根据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提高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中非执行理事的比例,增强法人治理的独立性。目前县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已基本建成,市级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正在不断推进。根据本文研究发现,现有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对公立医院产生了一定但并非重大的影响。现行公立医院改革存在医院领导在医院管理和治理决策上的双重职权,因此,未来公立医院改革应强化分离医院决策权与经营权。此外,增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的独立性还需降低政府干预的程度,增加公立医院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提高公立医院的实际执行力和监督力,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第二,推行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试点工作,从审计视角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公立医院审计治理机制应着重解决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脱节导致审计证据重复、审计资源浪费以及审计质量不高等问题,不断减少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外包,加强内部审计部门在医院重大基建项目以及经济合同的同步跟踪审计中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重点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国家审计的权威性,发挥内外部联合审计的协同效应;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中推行审计委员会试点,发挥审计委员会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和审计治理的连接作用,提高医院的监督治理效率。

第三,人口老龄化问题以及健康产业的迅速发展,要求完善医疗市场。国家应进一步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院,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放宽民营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组的市场准入。国家需制定严格的筛选机制,选择优质的民营资本进入公立医院,同时应将公益性纳入筛选指标,从而维护国家基本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能力。民营资本进入也应促进医院治理改革,完善医院监督机制,提高经营绩效。

(三)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1.研究局限性

本文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本文的案例来源于浙江省,没有考虑全国其他地区[1],因此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一定试用于所有地区的公立医院改革,只是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深化提供一种思路。其次,本文调查选取的案例较少,未来研究应进一步丰富案例类型,以使研究结论更具普遍性。再次,未来应对审计委员会的具体章程等做进一步研究,以及对设立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民营医院的运行效率等进行实证和案例研究,从而为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的设立提供更丰富的经验。最后,随着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深化,未来对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效率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应加入医院财务方面的指标,具体分析法人治理实施前后对医院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

2.未来展望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化医疗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国内诸多公立医院已经完成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型,在公立医院设立了董事会或理事会,而且部分医院已经设立临时的审计委员会或者类似机构,例如上海电力医院、上海曲阳医院(委托给上海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等。与实践发展相比,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审计委员会制度的理论研究严重落后于实践。因此,深入研究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符合医疗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及内部控制改革的趋势。

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推行公立医院审计委员会制度,必然会经历一个漫长的论证过程。其一,各医院的环境和软硬件设施不同,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操作指南应适应不同医院发展规模。其二,我国的医疗机构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非营利医疗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我国的医疗机构中,公立医院、卫生院是主要形式,公立医院的比重虽逐渐降低,但仍不低于60%。所以我们要明确,国外的制度并不一定是好的,就是适合我们的。我国公立医院的产权归国家所有,我国能否在医疗机构中实行审计委员会制度还需要大量调研和论证,本文只是抛砖引玉。其三,在公立医院推行审计委员会制度需要政府的推动以及公立医院管理层的大力配合。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及法人治理结构在全国公立医院的推行,其配套制度——审计委员会在公立医院设立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1] 实证部分研究覆盖了全国多地样本,但西部地区样本仍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