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
己①所不欲②,勿③施④于人。
《论语·颜渊》
己欲立⑤而立人,己欲达⑥而达人。
《论语·雍也》
注解
①己:自己。
②不欲:不喜欢,不希望发生。
③勿:不要。
④施:施加。
⑤⑥立、达:都是指使事有所成,可以理解为成为有德行有成就的人。
孔子弟子仲弓
听老师讲
爱人如己
这两句话都出自《论语》,是孔子在谈论“仁”的时候提出的主张。“仁”是孔子的人生理想,其含义非常深广,表达的时候却很简约,境界非常高,又能密切联系实际。
那么,“仁”是什么?这里的两句选文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希望发生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不要让它在别人那里发生。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自己想成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那就帮助别人也成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合起来看,“仁”就是推己及人、爱人如己。
我们如果对这两句话的背景有所了解,就会对孔子所说的“仁”有更深的理解。第一句话的语言环境是这样的。孔子的弟子仲弓向自己的老师请教“仁”的问题。孔子举例子说:出门的时候要像去会见最重要的客人一样重视自己的言行;如果自己是执政者,役使百姓要像举行重大祭祀仪式一样慎重小心;自己不喜欢的事、不希望发生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不要让它在别人那里发生。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准则。孔子回答说,那大概就是“恕”了。“恕”是什么意思呢?孔子紧接着解释说,“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人同此心,将心比心,就可以理解别人的处境。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发生战争,那就不要对别的国家发动战争。
孔子告诉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第二句话的语言环境是这样的。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如果有人能对广大的老百姓进行救济和帮助,这算是“仁”吧。孔子说:这岂止是“仁”,这是圣人才能做到的事,就算尧舜这样的人也未必能做到;如果自己想成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那就帮助别人也成为有成就有德行的人;我们能从身边的事情做起,这就是实践“仁”的方法了。同样,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如果我想让自己的居住环境舒适优美些,那么我也应该帮助别人居住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保护环境,那么这也是在实践“仁”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孔子所说的“仁”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不要伤害别人,至少不要故意伤害别人。第二层意思是,如果可能,要尽量帮助别人。如果做不了大事,那么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可以的。如果能做到这些,就算是“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