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北大学子讲海淀治违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走实干路,依“治违”路,循“创新回路”:共构城市新形态

杨梦皎

凌大波而流风,绕海甸以居业。振振而鼓,如鹏翮抟风依新枝;昱昱而升,如晨星启明占新魁。彬蔚之文美,競爽之才盛,鲜有俦匹。洪基固千年之期,邦彦遍地,自古而然;鼎祚彰维新之命,拔犀擢象,焕然光明。彰往而察来,使津冀翼助,畿辅衔应,以正中枢:善政也,修文也,进技也,礼则相交也。循理奉法之吏,既祓旧染污俗,并收百业之冗,日乾夕惕,勖勉于衷。科令所正,如身之使臂。虚造诈谖者,无以遁迹;僚佐所应,如箕帚相接。河泉湖汊复其清,街陌巷弄复其洁。卉木蓁蓁,千里秩然。人皆攘袂引领,民心甚慰。

顾问来路,壅川难行

金井梧桐,萧萧几度黄,千间广厦,倒映了琼窗宫墙,也许很多人想象中的北京该是这样。

但如果你走得近些,将发现有时生存艰难得拼不成半句韵脚。

在2014年启动腾退疏导之前,位于海淀区东升镇的塔院村人员结构复杂。受当地“万家灯火”等大型批发市场的“虹吸”牵引,大量违建出租房密密匝匝地加盖起来,楼与楼间距最窄处不过50厘米,一抬脚,似乎就能迈到别人家去。

每逢吃饭,小煤炉产生的浓烟把“一线天”染得乌黑,家家如此,户户乱搭,水电也不够用,生态也好不起来。到了高峰时段,横七竖八的三轮车和小电驴将路面堵了个水泄不通,建材垃圾、瓦块、塑料袋被扔得遍地都是,抬头望,只见高压电线像蜘蛛网似地松垂着,蓝色天空变得破碎。

2014年,当地发生30多起火灾,“万家灯火”成了“危家明火”。

关乎城市形象已兹事体大,造成人员伤亡更是呜呼痛哉!生命线,岂能有一寸让予?

事实上,批发市场在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让规范化管理变得困难重重。当这里为住户提供了租金低廉的出租屋,也便难于提供完善的基础安全设施了。因为难致富,为生产生活投入的资金就会更少,就容易想办法去钻制度和规范建设的空子,但在这样“散乱污”小企业遍布、高危高风险的环境里生存,只会是越发展,越发展不起来,越滞留,越埋下更多隐患。

居民难,可走下去还是前路不通的“黑胡同”。向违法建设开刀,固然是为消灭如此这般的发展“死循环”,固然是为一时、一地、一民的安全负责,却在更大程度上是为整座城市腾出呼吸空间。

交通拥堵、垃圾横流,这片“四环边上的唐家岭”的外伤,又何尝不是触及了长久困扰着北京城的“痛点”?

高污染、高耗能业态遍布,发展转型动力受掣,功能叠合导致运行成本推高,它的心病,焉能说不是这座吐纳2100万人口的首都的心病?

过往不可追,来日尚可期。我们怎么发展、朝何处发展、向哪里要发展、要走什么样的路?这是被“城市病”所困扰的悠悠烝民之问,京畿重地自成枢,这更是历经千年变故,把握环球新的机遇期腾飞而起的神州之问。无数人、无数城都在看着北京,既热切关怀着它能突围而出,也翘首企盼着它的样本引领。

迍邅途次时,就要有劈浪斩棘、破而后立的胆识,而真理之灯,也常常在入夜的黑暗中被擦亮。就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并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方楸枰差落子。2017年2月23日,习总书记再临北京,明确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课题。他强调要在天津、河北所形成的有效转移侧翼的基础上,进一步“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啊,城市功能并不是多多益善,当运行成本已被推高甚至触及“天花板”,继续走资源堆积的老路,只会让负重压垮速度、数量盖过质量,一边治理老问题一边产生新问题。

风物长宜放眼量,已选择走疏解的路,便片刻都不能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而回答怎么走疏解新路的问题,需要将视线投回关于北京市建设的整体导向和最终目标上去——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同时意味着其余非核心功能的减重、减负、减量发展,毕竟我们面临着环境承载量和资源有限的硬约束条件。随着北京市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的三条红线相继卡紧,要实现城市总体规模的控制,就必须首先控制建设规模,向违法建设要空间。换言之,拆除阻碍区域发展的违法建设,就是攻破首都发展难题的“娄山关”,是拉紧“牛鼻子”上的“鼻环”。

面对这盘四极已立的河洛吴图,作为持子者的海淀城管工作者们,责无旁贷之托,义无反顾之理。这一次,不唯是国民之问、神州之问,城市管理者整装前进的方向之问,也有了答案。

“治违”新路,铢积寸累

从定点突破,到战略高瞻,历史的时针仿佛走过一个浑融的圆。其间,海淀区始终对标着党的十九大战略安排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描绘的宏伟画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地办。

重拳打击违法建设,无疑是服务于新的历史条件下首都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方面的“减法”法则。反身回溯,海淀城管工作者们其实一直是走在促进相关建设合规、合法,维护家园洁净、有序的路上,可以说,“拆”年年都有,“减法”年年都做,但其中关键的是厘清为何而“拆”,事随势转,尤其要扣合住首都发展新的问题导向,去筑牢“拆违”工作的主心骨。

说到底,这个问题导向就是“升级导向”,而且是全市、全国、全视野的“升级导向”——那是在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是要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科技创新高地、文脉标志和美丽家园的愿景。届时,北京将作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样本而飒立于世界的东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常思初心一二,方得使命始终。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不能停留在为拆而拆的城市治理前阶段,“拆”的“一字诀”势必要破。眼下,拆违工作的升级导向就是“治违”,是让拆除违法建设精准对接悬解“城市病”的迫切需求,面向北京在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城市治理能力提升上有新突破,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有新思路。

过去,城市往往是扩张性规划,现在,要转向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跳出“拆违”看“拆违”,走好拆除的第一步,前提是规划好治理的每一步,拆除重要,治理更重要,盯着数量,更要把好质量关,让每一次的拆除都是“拆当其时、拆当其用、拆其所害”,万不可混淆了手段和目标、起点和终点。

由“拆违”到“治违”,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停留在嘴边,或只是在思想领域的遽然而变。可以说,这是海淀区城管局通过多年勤勤恳恳的实干获得的,也是在“为什么拆”“怎么拆”“靠什么拆”“拆后效果如何”等系列问题的贯通思考中,一步步细化工作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联防到位的牢固组织堡垒,“拆违”到“治违”的转型只会是匆忙上马,效率有失。在区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海淀区瞅准“大城管”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多方合作的“大平台”实现现代化治理目标。2009年,海淀区研究制定《关于建立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长效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正式确立了依托区查违办的“1+2+N”的工作机制。其中,“1”是指街镇牵头组织,“2”是指城管强力执法、公安强力保障,“N”是指消防、规划、国土、交通、工商、食药、环保、市政、建委、水务局、园林局等相关部门强力支持,各街镇、部门坚持属地管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联动到位如同纵贯线,力促街镇和相关委办局深化合作,各司其职,同步实现了责任到位、防控到位和考核到位。

适逢首都规划的大转型、大腾飞之际,认识和把握这条转型之路,有了进一步深化的条件。今年,海淀区研究制定了治违“五维”评判标准(是否拆出一片绿,是否拆掉一批“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业态,是否消除一批安全隐患,是否拆出弥补城市功能短板和创新发展所需的空间,是否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实地践行这条转型之路安上了“助推器”。

于是,时间开始了。

2017年的2月22日上午,新年才刚刚过完,二河开21号院已打响2017年海淀区拆违工作的第一枪。早部署、早行动,就能早落实,“早”字开局,是大家凝心聚力以克难的信念表现,亦奠定了海淀区全年工作的基调。全区治违工作同样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重视,蔡奇同志就对二河开21号院违法建设拆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批示“海淀区拆违敢于啃硬骨头,好。”铢积寸累,万事可成。回顾2017,海淀区共拆除违法建设402万平方米,完成市折子工程277万平方米任务的145%。

2013年到2017年,全区拆除违法建设面积由162万平方米、164万平方米、171万平方米,一路突破了400万平方米,初步构建起了“不敢违、不能违、不想违”的警戒线。数字的攀升是表,环境品质“当春乃发生”的变化是里,从数字上看,2017年拆违工作在质量上有了更加精细化的追求。在所有已拆除的违法建设中,消除安全隐患的面积是2016年的24倍,腾出的城市功能用地高达1/4,相比2016年的1/6,比例有了不小的提升。2017年腾出36万平方米的绿化用地,根据国家规定的城市公共绿地定额(每位城市居民3—5平方米),等于多让12万人享受到了绿色生活的福利。

这样的变化是切切实实看得到的。

在海淀区花园路街道,有个月季园小区,园名虽馥,实无花香,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小区里没有一株月季。有人在人行道上盖起了一溜儿的彩钢板简易房、小卖部和小餐馆,走进地下旅馆,蜂巢般的房间将安全通道都挤没了。随着2016年11月、2017年4月两轮拆违工作的陆续展开,小区内包括外接阳台、储物棚等5000多平方米的违建全部清零,腾出来的空间大面积还路、还绿、还便利,打造大伙的美好“新窝”。月季园小区7号楼的地下室被粉刷一新为居民活动室,其余地下室建起送水站和小卖部等服务网点。在大家的一致提议下,小区北门东侧空地还引种了数千株月季,三季常绽,红蕊吐芳,居民赏花休闲有了新去处,月季园小区也终于不再是“徒有虚名”。

“治违”如春风过野,吹到哪里哪里就有绿意、有暖意。曾经垃圾乱堆乱放的田村路地区,经拆违建绿的重新规划后实现了“大变脸”。田村路93号院街道在此建设了4片5人制笼式足球场和足球文化墙,定慧北桥街心公园还试点了公益性的“一米菜园”,通过居民认领种植蔬菜的新形式,激发起大众爱绿建绿的热情。“治违”变出了田村路地区的新颜。

治理违法建设,要在这条实干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2017年的365个日子,城管队员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从重拳出击“痼疾”地区,集中攻坚拆除五塔寺地区、肖家河村、定慧寺周边重点难点违法建设,再到努力推进“一山、一水、一线、两街、一镇”六大区域违法建设整治,一户一户做工作,一处一处搞调研,终于让这431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寸一寸起了变化。

在这一年里,有些基层的领导干部嗓子发炎到说不出话,但还继续顶着大太阳查办环保督办件;也有女同志身怀六甲,还在节假日埋首整理档案、收集数据。风里雨里总关情,若不是灌注了为家园、为百姓的理想信念,我们怎能把每一步都走得这么坚实?

当断头路打通了、停车场修好了、配套公租房开建了、一大批便民服务点覆盖社区时,一切都是值得的。它们仿佛是路上报春的跫音,愈发坚定城管队员们走“治违之路”的信心、决心和笃行之心。完成好治违的大工程,就是构建城市新形态的1号工程,就是用海淀今天一砖一瓦的实践,奉献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首都的明天。

时间,还将继续;路,依然在延伸。

创新回路,“治违”引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报告中10余次提到科技、50余次强调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意义可见一斑。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中国智造”将领跑世界,煌煌中国梦,熠熠科技梦,自当成为每一座城市注视的方向。建首善自京师始,大国首都更要在创新路上撸袖争先,发挥引领作用,用创新成果服务全局。

对于新时代的北京而言,这个“新”除了智慧城市、科技城市等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容,也内在包含了功能疏导做减法的“新思路”,这就使得城市建设主干任务中有关“创新”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在以往的拆违工作中,城管队员们有时并没有将违法建设的治理与区域创新承载力紧密结合起来,整个行业发展也缺乏断鳌立极的升级自觉,导致拆违工作的“溢出效应”还远不能辐射周边。

随着海淀区加快核心区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建设,尤其是优化创业环境、促进重点产业等发展目标对拆违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感奋于首都科技中心定位、国家创新驱动站位的指引,“科技拆违”越来越成为城管队员们“治违”之路上自觉的方向、瞩目的招牌。是啊,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向来不就是海淀区的金名片?清华科技园、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关村智造大街……这些创新资源不正提供了全行业创新的示范氛围吗?

固有优势的深度启发,成就了治违工作的认识论转变。过去的“拆违指标论”变成了今天寸土必究、拆尽其用的“治违经济学”。大家分析这一语汇时,便能看到其中创新和治违两个方面的内容。

所谓“治违经济学”,若把理解重点放在“治违经济”,就是要挖掘“拆违工作”的基础性作用,释放其示范效应,将之作为一个杠杆去撬动经济结构优化的“产业板”,通过提升后的环境品质吸引好项目、好资源,打造“拆违经济”。而在建设和谐宜居新城市的目标照耀下,若把目光投向“经济”这个名词兼形容词上,是要用同样的投入成本,换取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消除更多的隐患,谋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换言之,“治违经济学”无异于“经济治违学”,包含着高效治违与科学治违的内在要求,如此一来,创新手段的匡助不可或缺。这会导致两个结果:创新和治违二者互相促进互相借力,同时作为有效手段帮助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也正是在“治违+创新”的认识论激发下,全区违法建设治理工作“质”字贯穿的主线中,跃现出创新元素这一最为活跃、最为核心的要素,也成就了2017年工作的新亮点、新特色——且看“治违经济学”如何振奋。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大数据实现“科技控违”的新型平台建设成果。目前,海淀区已建立“大城管”统一工作平台,平台内有全区域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基础数据库,覆盖所有街道、社区(村)和网络单元,即时采集、派转、解决、反馈各类问题信息,“全区综合指挥调度平台”负责最终的问题汇集,方便各级部门及领导同步获取信息、统筹调度,确保各项措施全面落实,使得信息处理反馈的响应速度得到大幅提高。在违法建设的监管方面,科技含金量也大大提高了——卫星遥感“天眼”系统和视频监控“电子眼”系统,可以做到实时监控管理、有效采集比对。

在借助拆违手段助推产业升级方面,海淀区同样走在前面。目前,全区已腾出近20处高端产业用地,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作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转型项目之一,彰显出拆除违法建设工作在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巨大蓄能作用。这里曾是北京金隅集团最早开发建设的建材工业基地,主要生产黏土砖、隔墙板和石膏砌块等传统建材。在金隅涂料、科实五金公司、三重镜业等9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撤出后,取而代之的是能吸纳近万名高科技人才的“智造工厂”。

老建材基地转型科技园不可能是一日之功。所谓创新回路,是让创新成为“治违”路上的结构性要素,带领和联通着其他服务发展的要素,让全盘活起来,而不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抓了这边放那边。

西三旗的建设正是如此,地处北京“两城两带”中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带的战略性位置,创新转型是它的不二之选,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创新发展所需的配套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除了打造“高精尖”产业,这里还计划增加学校、幼儿园、医疗用地各一处,增加公交场站、社会停车场各一处,规划建设人才公寓12万平方米,修建配套公租房项目,力争实现区域综合发展,构建新型城市形态。

一条由拆违到控违,再由治违返回产业对象的正向强效益的完整回路正在海淀成形。通过扎实的拆违治违工作,海淀区引来了“科技东风”,在全区形成了“创新+”的利好局面:盖茨基金会赞助推进健康药物研发,北京石墨烯产业创新中心、加州-北京创新中心、中国-以色列创新中心在海淀区揭牌成立,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文物保护装备、新材料、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制造业在腾退转型后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大放异彩……

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治违工作是奠基性的工作,它换取空间以倒逼发展模式转变,如高云,将区域综合实力不断托高,如柔枝,将高新技术成果引渡落地,为创新引领型城市形态在中关村大街及北清路“两轴”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创造条件。

还记得灾起祝融的塔院村吗?今天,旧日的塔院村早已成为生态宝地与科技新高地。14个批发综合市场全部拆除,涉及腾退面积较大的万家灯火等市场意向迁往河北沙城,将在新的经营地点开始它新的生涯。以教育科研为翼,新规划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三期项目势必带动塔院村的腾飞。

如果你站得高些、望得远些,还将看到一条蜿蜒滴翠的玉带,卧在北三环马甸桥到北五环上清桥106公顷的土地上——它是北京首条建成的楔形绿地,能借打通城区北部的一个风口吹散雾霾,守卫湛湛蓝天。百亩腾退用地周边是新植的国槐、栾树、银杏、油松,来年,会许这座城市一个浓郁的夏天。

你我面前,一个春秋繁盛有活力、创新驱动有智慧、宜居宜业有荣景的北京正在复兴的号角中冉冉升起。将习近平总书记二度视察北京的时间向前推一个月,是城市管理者不断下功夫、出实招所绘就的显明路线图:

2017年1月4日,北京市委启动“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将拆除违法建设列为其中的第一列表和第一任务。

2018年1月5日至6日,海淀区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在总结了前一时期疏解整治促提升的经验基础上,会议首倡构建人文活力型、创新引领型、新型智慧型、宜居宜业型的“新型城市形态”。按照有关“新型城市形态”的首倡,海淀区还将铆紧三个时间坐标:

2018年,在中关村创新发展会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要加快建立区域创新生态体系和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构建新型城市形态奠定基础;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欣然梦圆,全面城市化的基本实现将为新型城市形态勾勒雏形;

2021年,新型城市形态基本形成,崭新的城市面貌是对建党百周年的衷心献礼……

人文活力型的城市形态,需要“治违”工作机动执法,一展文明首都新风采;创新引领型的城市形态,需要“治违”工作劈石辟路,腾笼换鸟助升级;新型智慧型的城市形态,需要“治违”工作精简管理,继续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宜居宜业型的城市形态,需要“治违”工作长远布局,让“绿色生态学”和“居民美好生活学”立根、生长、深化。

此后,长川虽浩漫,同向则不觉形役;波涛纵翻涌,同心则虽远必达。千年未有的城市革命,让海淀建设者的城管队员们和你一起来做。谨以实干的路铺垫来程,放京畿于海上,来日,且看神州一逐宇内!

采 写 随 笔

杨梦皎,北京大学中文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

人们常常怀念逝去了的窗户,却看不到眼前一块更新更亮的玻璃被安上,人们记得大中午的暑热,却不知道还有人在烈日下巡逻,人们一下子就能看到权力的抓力,大多不知道责任的重力。有时我们和某些群体站在一起,那么谁为这个城市高屋建瓴?

城管人,是不能被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