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本万利
房屋腾退通知书贴到自家小店的门口时,许多民大西路的店主表面上照常招徕着生意,心里却焦急不堪。没有营业执照,店主们也自知理亏,让他们发愁的是店铺拆除后的赔偿问题。
根据法律法规,对于违法建设,政府没有给予补偿的义务,店主的损失如何弥补只能和房东协商。
“我这小店一年几十万的租金,加上人员设备,投资了将近100万元,现在还没回本呢。”“我更冤啊,我的铺子是从不知道几房东的手上租来的。他们转租来转租去,我根本找不到大房东,谁都不愿意谈赔偿。”两家待拆小店的老板互相吐起了苦水。
背街小巷里的临街店铺很多已经形成了十年、二十年,其历史渊源十分复杂。
20世纪90年代,很多人还没听说过违建的概念,一些没有固定工作的人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就借着居民楼的一层搭起简易棚,扩建房屋,开起小卖部、小饭馆。后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人们购物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不少居民搬离老小区,许多一层的住户也看到了商机,纷纷把自己家的房屋加以改造,有的人加盖出一截门脸,有的人直接把临街窗户打开成门,出租给商户。
一间临街的一层房屋,扩建成本不到一万元,出租给商户一年就可以收入20万元。如此暴利让房主们争先恐后地搭起了违建,风气最盛的时候,一夜之间就会冒出几间新房子。最终,居民区一层几乎全部变成了底商。
民大西路的居民楼底商
“开店一要看位置,二要看租金合适不合适。开在居民区里,人流量大,生意自然就好。至于是不是违建,我们没考虑过。”店老板一副无辜的表情,“大家都是讨生活,谁顾得了那么多。”
“那你也不应该……唉,小伙子也不容易……但是真的太扰民了,我住在楼上都没法开窗户,太吵。”刚才还义愤填膺的大妈也不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