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拆后反思
俗话说,不破不立。“破”和“立”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是人们对“破”和“立”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人们往往去赞颂“立”,因为建设往往会给人带来希望、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人们赞颂干净整洁的小区、出入方便的停车场、商品齐全的大超市、防风隔尘的绿化带。而“破”往往让人联想到不便。有人会说,拆违工作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以前每天早晨我都喝碗豆腐脑,现在喝不到了;以前晚上加班回来喜欢吃个烤冷面,现在吃不到了;以前租金800元一个月的小单间,现在租不到了;以前那么便宜的蔬菜、水果,现在买不到了。这么看,拆违工作仿佛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其实不然,违法建设给整个城市带来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远远大于它们所能提供的便利。违法建设是与一个美丽的城市不相符的,更是与北京作为首都的核心功能所不相符的。大家都希望别人在提起我们的城市、我们的首都的时候,想到的是高楼幢幢、绿荫行行,是有着“鸟巢”“水立方”“五棵松体育馆”的现代化大都市;是有着天坛、故宫的文化古城。不会有人希望别人一提起我们的北京首先想到的是脏、乱、差的违法建设,占道经营的小商小贩。违法建设就像是口腔中的龋齿、树木横逸斜出的枝条,“拔牙”“剪枝”是很疼,但是这只是一时之疼,疼完之后这个城市将会更加健康。城管同志正在扮演着“牙医”和“园丁”的角色,他们是建设更美丽北京的排头兵。若干年以后,当拆除了违法建设的空地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片片绿地送来清风,一个个大型超市带来便利的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这一切美好的建筑都是建立在城管同志的“破”这项工作基础之上的。我们一定不要忘了那些无比耐心、不怕麻烦、面对着尘土、顶着骄阳进行拆违的城管同志们。他们承担了太多的委屈、太多的不理解,为建设美好的北京腾出了空地。
采 写 随 笔
黄思思,北京大学中文系2015级博士研究生
我觉得这次采访、写作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毫不夸张地讲,随着这一活动的进行,自己对拆违工作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在此之前我对拆违工作的认识主要来自于一些媒体的报道,这次采访的经历让我有机会挖掘拆违工作背后的故事。这些鲜活的故事让我更加系统、更加立体地认识到违法建设的危害性、拆违工作的必要性、拆违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拆违人员面对的种种艰辛。当然感人的拆违故事还有很多,我所叙述的只是“冰山一角”。但是,我希望这些小故事能成为一个窗口,帮助大众去全面了解城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