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事略·北京纪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學術

國文與國語

世界人民的進化都是從野蠻裏慢慢的變化,纔能到了文明的地方。文理也是由難懂裏慢慢的更改,纔能成了明顯的文理。古今天下萬國,都出不去這個定理。雖然語言文字各有不同,可是發表出來的意見却都是一樣。以中國而論,五千來年的文字經過了多少朝代,直到現在,文法比較從前簡便多了。在上古的時候連字還都没有哪,那更説不到‘文理’兩個字了。在那個時候,一天有幾件事就拿繩子結幾個扣兒,大事結大扣,小事結小扣。後來有字了,就寫在竹片上。那還甚麽文法可説麽?可是看那種説話的神氣很是實誠,真是後來的文法趕不上的,所以中國的國文都拿四書五經爲根本。中國從秦漢以來作出來的文法很有規矩,您要作官必得拿國文作個台階。人人都知道國文作好了就能出去作官,誰還不求着往好裏作呀?這麽一來不要緊,您要求古時候的那份樸實可就没有了。後來又興出甚麽詩詞歌賦,不過一時高興拿他發表自己的心意。可是詩詞歌賦那些個法子,限制非常的嚴,因爲是要拿他解悶,所以纔定出種種的法子,立了種種的規矩,實在麻煩的很。自從八股廢除改爲策論,也是很費腦力。現在所作的論説把文語改成了白話,把舊詩改成了新詩,並且加上新式標點,比較從前容易多了,令人一看就懂,真是方便極了。但是白話這一種,雖然句法都一樣,可是各處的聲音不同、口音不同。語言是人生時刻離不開的,語言不通,甚麽事都不能作。比方兩個人初次見面,您要不懂他的話,您有甚麽意思他也不知道。這都不是因爲言語不通、口音不同的原故。從前雖然有官話,不過是官商各界的一種應酬話,還是不能普及的。有學問的人又好説文話。同在一國,同是一省一縣的人彼此誰不懂誰的話。既然連話都不懂,那裏能生出感情來哪?這不是因爲國家没給定出一定的國語來麽?現在人人都知道這個毛病,所以立了一個讀音統一會,請各省有名望的人來到會裏研究國語,研究了多少回,費了好幾年的工夫,纔定了注音字母。後來各省的讀音或者一樣了。這字母就是聲母、韻母、介母三樣,彼此拼用,叫各省的人皆容易念。日子一多就成了國語了,所以現在各學校的課本上有的注上字母。將來各地方土語就變成了國語了。那時全國的人都像一家人是的[1],彼此親愛,感情一天比一天厚。可見注音字母有這樣大的好處哇。後來無論作官的、爲商的以及平常的人,都是用國語説話,這也是一件很通快[2]的事。我很盼望這種國語早早的實行,那時中國必然另有一種新生活發現出來了。

學 校

“聞先生少見哪。”“可不是麽,偺們有好幾年没見了。您倒發福了。”“托福,托福。現在您做甚麽事了?”“現在在教育部有點兒事。”“這教育部管甚麽事呀?”“各學堂的事都歸教育部管。”“我請問您,這學堂一共分幾種?各校的課程跟畢業的年限都有一定的規矩麽?”“您要問學校的大概情形啊,我可以説一説。各學校都歸我們本衙門管,大約就分三種。”“那三種呢?”“就是普通、專門、師範這三樣兒。”“普通都是甚麽學校呢?”“就是大學、中學、高等小學、初等小學,以至於幼稚園,這都是普通的學校。”“普通是甚麽意思呢?”“就是教授普通知識的學校。”“這一種學校,都是甚麽功課哪?”“就是國文、算學、地理、歷史、圖畫、體操、物理、唱歌這些樣功課。若是大學有分科,比方各國的文字,還有聲、光、化、電,各學科可就只能認一兩門,然而也算是一種普通的學識。”“分科跟專門不一樣麽?”“不一樣。專門,是教他們一樣兒的學術技藝,所以有一種專門學校。”“專門都有甚麽學校呢?”“有商業學校、農業學校、工業學校、各國語言文字的學校、法政學校等等的,還有師範學校、高等師範院校兩樣兒。他們的功課就是普通的科學了。”“是了,功課我也都知道了。那麽這各學校畢業的年限都是一樣麽?”“也不一樣。國民學校是四年,高等小學是三年,中學四年,大學四年,大學預科只有二年。”“師範學校呢?”“師範學校本科四年,預科一年。高等師範學校本科三年,預科一年。”“專門學校幾年畢業哪?”“專門學校本科三年或四年,預科是一年。但是現在的新學制,一切學校都是三年,叫‘三三制’。”“是了,這就是各學校大概[3]的情形了。那麽,從前没有學校的時候,是用甚麽法子呢?”“就是私塾。有的人請先生到家裏來,就是專館。别的學生來念書,就是附學。到現在教育進步了,那樣的舊法子就不適用了。”“這麽説起來,這教授法也比從前有進步了。”“實在是進步的多了。”“是是。”“現在兄弟要到部裏去了,改天再談罷。”“不遠送,不遠送。”

新學舊學

“喝,楊先生,您在家哪!巧極了,我正來找您談談,解一解悶。”“很好很好。”“我們彼此許久没見面,今天您來,正好談一談。您現在還處館[4]哪麽?”“没有,早就把館擱下了。我如今在家看着幾個小孩子,天天給他們講講書、改改文,累的我一天一點工夫也没有。”“您爲甚麽不呌他們上學校去念書哪?”“不瞞您説,我是一個守舊的人,所以學堂裏現在的新學我是一竅兒不通。我正想給您寫信,請您細細的指教指教。”“豈敢豈敢。提起‘新學’二字,他的範圍是大極了。”“今天您要没事,請您慢慢的談談。”“可以。我先説學校的國文罷。現在都用的是白話,爲是叫人一看就懂,句法也顯明,話語也簡單,就是地理、歷史等等,也都用語體講解。”“請問您這地理不就是各處山川的形勢麽。比方要是没到過的地方怎麽能往詳細裏説呀?”“不要緊哪,書裏都印着很細的地圖,分五大洲,把各國的形勢連出産的東西都詳詳細細的寫在上頭。歷史是分中國史、外國史,把人類一切的事分出種類來講。”“我想這歷史就是史學罷。”“不錯,就是用綱鑑,從古至今按着朝代編的。可是按着學年程度定出課程,先學中國史,後學外國史。還有外國文也是很注重的,因爲有好些科學書都是由外國文繙譯出來的。”“甚麽是科學呀?”“就是從前説的那格物學。現在科學裏分聲、光、化、電,很有好些新發明的學問。還有算學,是用筆算,不用算盤。可是起頭兒,也是先學加減乘除,又有三角、幾何、代數,都是很費腦筋的功課。還有體操、圖畫、音樂,爲是活潑人的身體跟腦力的。”“我想在舊學裏這是不甚要緊的。”“不然。舊學也説這是有用處的。”“您没聽見説,孔子的門徒都能通六藝麽?”“請問您,甚麽是六藝呀?”“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可見這六樣兒本事當初也很講求,不過後來都拿作文章一門。爲求做官,把這些事就都看成玩藝兒了。”“是的,就是我方纔説的那些樣兒,不過是新學裏頭的普通學。要在專門學校裏,還有哲學、理學、文學、法政學、經濟學,藝術學,好些樣兒哪。果然有一技之長,不必人人都去做官,這就是提倡新學的目的。”“請問您,講舊學的爲甚麽要人一定做官呢?”“您聽我告訴您。在從前小孩子念書的時候,先教他念四書五經,把這些經書的意思給他講解明白了,自然他心裏就存着個道德的思想。”“那麽爲甚麽又總得呌他作文章呢?”“因爲念的那書本子上頭的話都是死的,作文章是要用他自己[5]的意思説出話來,就能看出他是不是真明白。至於作文的法子,大概分古文、時藝二種。”“甚麽是古文哪?”“古文是從前的人做的文章,時藝就是爲科考用的那八股文章。”“甚麽是八股兒呢?”“就是用起承轉合的法子,把文章分開八段,一段有一段的意思,那就呌作八股兒。”“我聽説舊學不是還講究詩詞歌賦哪麽?”“不錯呀。詩有古詩、律詩、試帖詩。五個字一句的是五言,七個字一句的是七言。作歌詞的法子不跟作詩一樣,句有長短,規矩很多,很費心思。可是遇見不高興的時候,做幾首詩歌,填幾首詞,能把煩悶表明出來。若是遇見痛快的事,也能寫出滿紙的高興話來。總而言之,也算是借文章發表自己[6]的意思罷了。”“我看從前的舊學多注重在詩文上。現在的新學都是求實際的。您的少爺若是能新舊兼學那是更好了。”

清華學校

“請問您,那清華園的清華學校内容的大概是怎麽個辦法呢?”“那學校的學生有考取的,有保送的,還有半官費的和各機關轉入清華官費的。”“一共分幾班呢?”“就是中等科、高等科兩班,一共八年畢業。考試及格的送到美國去留學。一千九百二十一年,把中等、高等兩班畢業的年限一律改爲六年,後再加上大學二年,共是八年。學生的程度可比從前就顯着高多了。”“學生都在校裏住,我想這管理也是很難的。”“可不是麽。中等科的學生年齡還小,性行未定,故取嚴整主義。高等科的學生年歲大一點了,遂以提倡德育,養成他們自治的基礎。”“這麽一説,這管理的是很得法了。”“不但管理如此,就是學校佈置也很好哪。就以醫院而論,房屋是十分的清潔,花木極多,誠然是一處很好的養病所。”“主持醫院事的是甚麽人呢?”“厯年是由請的美國醫士主持院事。近復添設看護二人,更加完美了。”“這是好極了。我想離城太遠,郵政一定不甚便利罷。”“您聽啊,我還没説完哪。園子裏有二等郵政局一處,往來信件是方便極了。又新蓋了一個圖書館,一切的規畫[7]皆由主任戴志騫先生按着美國的圖書學改弦更張,很是講究。館内共分兩層,上層是閲覽室,閲書分中西兩部,同時可坐二百四十人。下邊是館員辦事室、教員會議室。後頭是藏書樓,能容圖書十五萬册。全館地面或用橡皮,或用花石。牆壁用烏木或大理石。一切窗幔桌椅皆極壯麗。這學校中圖書館[8]真可謂首屈一指了。”“圖書館實在能增進人的智識。我想那校裏學生一定是不錯的了。”“學生這一方面也真有些個可觀的舉動。”“他們最注重是甚麽呢?”“很注重的是德、智、體三育,並且服務社會跟研究學術都很有進步,所以一切道德、藝術皆極精美。更兼常爲各種游戲,如運動會等等的。這一般活潑潑的青年真是不堪限量的了。”“可惜這學校開辦的稍遲了一點兒。”“也不算甚晚,開辦不過十年,送入美國留學的已近千人。這一班受過高等教育的將來若能協力同心,將全副精神致身祖國,力圖富強,後來一定要得一個良好的結果了。”“這話誠然。現在正是時勢造英雄的時候,我們是很有盼望的了。”

華語教授法新舊的比較

“何先生,您好。我們有幾年没見了,您還在英國府教書麽?”“不是。現在我是在美國府教丁先生。”“您教他難不難?”“不難。”“您都教他念甚麽書?”“他念的書有《英華合璧》《官話指南》《文義津逮》。”“那麽您每天教他幾點鐘?”“我教他四點鐘。”“這四點鐘您教他多少話?念多少書?”“没有一定。”“您用甚麽法子教他呢?”“我没有一定的法子。他愛説話,我們就説話;他愛念書,我們就念書。”“請問您説的話太多,他記得住麽?”他有一個紙本子,所説的話他都用羅馬字記在上頭。”“若是書裏頭的字他不懂怎麽樣呢?”“他可以查字典。”“那麽認字有甚麽法子呢?”“我給他寫字號,天天認字號。”“照着您這麽教,簡直的没有教授法。那可跟華語學校差得天上地下了。我有一位朋友張先生,是華教語學的教員[9]。據他説,要入華語學校當教員,先得考試一次,作一篇論説。取中了然後再入師範班,學習教授法,學好了纔能教書哪。教的時候,必得嚴守定法。每天的新字、新意思都有一定的字數,不能隨便加添。按着學生的程度分級、分班,每一級都有一定的課程。教的時候必得注意學生的聲音,説錯了當時就改,倘或學生有不能説的聲音,必得用注音字母的拼音法念給他聽,然後再叫他跟着説。若遇見難懂的話或費解的意思,先生得多用比方。寫羅馬字、記英文、寫字號、查字典。用英文教授是一概不准的,就是寫字、認字,都有一定的次序。最要緊的是要學生多説話。先生有時用新字或舊字叫學生説話;有時用比方叫學生説新字或舊字;有時候叫學生講字義。可是無論怎麽講解、比方,都不能出學生所學的新字範圍。就是學生故意問課外的字或是特别的話,先生也不能給他講解。”“要按您這位朋友所説的,可比在外頭教書難的多了。”“教授固然是很難,可是學生的進步比在外頭念書真是有霄壤之别了。”“我聽説華語學校的校長跟教務長都是精明强幹的,學識也十分的淵博。全體教員也都是學識優長,教授有方的。華語學校的名聲將來一定是傳遍了全球。”

協和醫學校

“林先生,昨天您上那裏去了?怎麽回來的那麽晚哪?”“昨天我到醫學校去訪一個朋友。”“醫學校是在甚麽地方?”“在海岱門大街,東單牌樓北邊,路西。”“請問醫學校是中國人立的,是外國人立的?”“是外國人立的。”“甚麽時候立的呢?”“在西曆一千九百零六年纔成立起來。創辦人是一位英國人,他的名字叫科齡。”“立這個學校是甚麽宗旨呢?”“宗旨是招中國的學生學習西國的醫法。從開辦到民國二年,學生畢業有十次,人數在一百多名以上。後來因爲英國人不願意往下續辦,可就有美國人接辦了。”“美國人是誰呢?”“有一位美國的煤油大王羅拉思夫,他是一個大財主,又是慈善家。可就派他們本國人顧林先生到中國來接辦,改了一個名稱,叫羅氏駐華醫社。接辦以後又招生四次,也有一百左右,畢業三次。當初英國人辦的時候,在本校裏有養病房,可是看病在雙旗杆醫院裏頭。”“那麽裏頭地方也不小罷?”“裏頭地方也不十分大。一進門,南面有櫃臺,北面有招待室。在後邊有課堂,樓上也有課堂,那都是預備學生上課的。下邊有地窨子[10],在後頭還有好些學生們的宿舍。後來美國人接辦了,他們因爲地方狹窄,想要擴充,就把豫王府買過來作醫學校了。於是就把海岱門大街的醫學校的養病房和雙旗杆醫院、新開路醫院三處治病養病的處所一律取銷,都移在豫王府裏去了。”“我聽説豫王府不是也給人看病麽?”“是呀,在裏邊有許多的西醫跟男女的看護。看病的人到了那裏,必得先掛號,然後看病。若是病的不利害,看完了可以回家;若是病重,必得住院。病人住的房子分三等。有錢的住頭等或是二等,窮人只能住三等。除内外科以外,還有産科、婦科、眼科、牙科、耳鼻喉科等等的。”“後來没事的時候請您同我到那裏參觀參觀,可以不可以?”“可以。”

[1] 是的:似的。

[2] 通快:痛快。

[3] 概:底本作“慨”。

[4] 處館:指在私塾(主要是學生家中)教書。

[5] 己:底本作“已”。

[6] 己:底本作“已”。

[7] 規畫:規劃。

[8] 底本無“館”字,據文義補。

[9] 底本作“校員”。

[10] 地窨子:地窖,地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