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怨太久,忘了初见的欢愉
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上午警车到法庭一停,小孙便笑说:“找庭长的又来上班了!”
“老周?我怎么没看见?近期他是每天必来,比我们上班还准时。今天我可没空接待他,三个庭一大堆人等着呢!”
老周,82岁,两儿三女,老伴去世多年,住在法庭附近。与老大脾气不对,到处告长子不孝,乡政府、派出所,你一天不管,他就天天去。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爷俩事事意见相左,还都脾气倔,谁也说服不了谁。乡政府被找得不堪其烦后,乡长让司法所长亲自领着老周到法院立了案,总算摆脱了干系,用政府工作人员的口头禅说,这叫走司法途径。
小曹办的案子。法庭轮岗后,小曹是庭里唯一原窝未动的人,一年前判决老周两个儿子轮流赡养,其他子女按月支付赡养费,医疗费凭票据由五子女各承担五分之一。没问题啊,可老周说大儿子去年翻建了新房,新房中给他留的一间房子没有窗户,冬天冷夏天热,没法住,反正不去老大家住。不去你就住自己家呀,能跑能跳的,但他就是不愿意。为这事儿,天天找小曹理论,说当年的判决不公(赡养费太低),而且专趁人多的时候絮叨个没完,说说骂骂,上次终于爆发了激烈争吵,吵得楼都晃动,我停下正开庭的案子,匆忙下到小曹办公室。看着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曹和不依不饶的老周,凭经验知道小曹已经很难再与老周交流:年龄轻,道行浅,驾驭不了。于是便说:“我是刚来的庭长,这事儿以后就找我吧,但今天不行,今天没空。”
真的好佩服当时的勇气,这年头法院的事儿可不是那么好揽的,诉了有上诉,审完有再审,审后说不定还有信访、布条、大字报伺候着。
“中,中!”老周非常同意,“我就愿找领导,以后找你,今天走。”说完驼着背走到院子里,骑上二八式大自行车走了。看的人都惊叹:不简单啊,这老头!
我也看出不简单了!精神气足,身体好,有脑子;装傻,装弱者。
也许换人处理,思路不同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对一些无关原则的亲情纠纷。反正老周见我几次后,便来无声去无怨,不再吵闹了,天天来去倒有点不好意思的味道,连72岁的门卫屈师傅都哂笑:稀了罕啊,老周让你驯服了!施啥好法儿了,他年轻时就是俺村出名的倔头!
果然,我前脚进办公室还没坐好,老周后脚跟着就进门了。
“庭长,我去大儿子家住了,是大孙女骑三轮车来接的我。以前孙女见了面都不吭我,这次不知是咋了,都变好了,到底是一家人,我想也就算了,跟你说声儿。谢谢你啊,你这人不错,有文化,有水平!”老周说这番话,有些欣喜,有些神秘,十分诚恳。
老周想不到大儿子的态度短时间内会变得如此温和,更想不到平时不理会爷爷的大孙女会亲自来接他,像一下子回到初见儿子出生时的兴奋,什么都愿意!长期的矛盾纠缠,倒让双方几乎忘了彼此是父子。迟到的激动啊,快,拿碗筷卷被子,走吧!
其实,老周在小曹面前故意“耍糊涂”,有其深层次原因,一场官司,老周赢了个判决书,输了大儿子全家的亲情,看着一张张恨大仇深的脸,能不嫌屋里热吗?现在突然亲情重现,神清气爽,当然不必再闹着开窗户了。
但老周未曾想到,我明修栈道(言语上支持其观点),暗度陈仓,把其长子全家叫来,耐心听完他们对老周多年多种“积怨控诉”,共同分析了老头儿的“畸形”心理,最后回到“老人虽有错,也得容他谅他赡养他”的共同认识上,才帮长子想的“孙女接爷”一出儿,老周终于被融入戏中了。
老周走到门口又回头,黯然地说:“往后我就来得少了啊!”
“好,你没事了可以来这儿凉快!”
“不了,你这儿太忙。”
这话真诚!为了获得老周的信任,彻底“征服”这位高龄当事人,每次来,不管人多人少,我总是先给他让座、倒水,他爱抽烟,每次都给他留着烟,临出门还给点上再走。为此我把早已不准摆放的烟灰缸找出来,每次办公室里都弄得乌烟瘴气,陪抽二手烟……
不过现在一切都解决了,说简单也简单,多些理解、同情和耐心,稍微动动脑筋想想办法,谁都会处理。其实,我一直主张此类带亲情性质的家庭纠纷,首先利用社会机制解决,比如充分发挥村、乡两级的调解能力,或组织专门的社会调解,都比直接对簿公堂或许效果会更好。不要动辄把矛盾双方往法律程序的道儿上推,国外那些所谓“碰个趔趄就法庭上见”的做法,在我们的国家未必好使。老周的儿子在“控诉”中就反复提到父亲既然把他告到法院,自己这个不孝子也就当定了,索性就硬磕到底,要是当初有亲朋或村干部说和,自己早就让步了。
得《如梦令·父子怨》一首:
道是新恩不是,
道是旧怨不是,
恩恩与怨怨,
别是生活情味。
记否,记否,
儿郎父母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