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与农民收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社会资本的概念框架

比较一致而简单的社会资本定义是Lin(2001)提出的,即“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具体来看,社会资本被公认为是基于社会关系、网络和社团的制度和组织,这些社会关系、网络和社团能够产生共享知识、相互信任、社会规范和不成文规则(Durlauf& Fafchamps,2005)。从层次的划分看,目前文献是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来对社会资本进行划分并做出相应的定义的(Grootaert & Bastelaer,2002;Serageldin & Grootaert,2001)。这三个层面并不互相排斥,根据讨论问题的不同,它们的作用各有侧重(Brown,1997)。

第一种观点从微观层面出发,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对社区生产能力有影响的人们之间所构成的一系列“横向联系”,这些联系是以关系网络和社会规范为依据的;社会资本可定义为“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范以及网络,它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来提高社会的效率”(Putnam et al.,1993)。

第二种观点从更广泛的层次或中观层次可以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系列具有社会结构特征的不同实体,这些实体能够促使结构内部的参与者行使某种行为——无论他是私人的还是组织中的参与者”(Coleman,1990),该定义暗示考察的对象是集团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扩展了社会资本概念的内涵,使之既包括横向的协会组织,也包括纵向的科层组织。

第三种观点更为宽泛,其在第二种观点之上,加入了政治制度、法律规则等正式制度。将研究重点放在制度上的有North(1990)和Olson(1982),他们认为制度对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方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三种观点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和经济、政治、社会等正式或非正式制度紧密相关,特别是与非正式制度有关。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它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且构成了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一般来讲,学者们研究的社会资本主要涉及前两种定义,往往把微观和中观的社会资本归入非正式制度,而宏观的社会资本则归入正式制度。因此,社会资本和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都有相当大的重合,它更多是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而受到关注。[1]由于制度经济学更多地关注正式制度,因此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将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完善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无论是微观、中观还是宏观层次,社会资本对发展的影响都是通过类型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资本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即结构性(structural)社会资本和认知性(cognitive)社会资本。结构性社会资本通过规则、程序和先例建立起社会网络和确定社会角色,促进分享信息、采取集体行动和制定政策制度。因此,它相对客观,而且易于观察。认知性社会资本是指共享的规范、价值观、信任、态度和信仰,因此,它是一个更主观因而更难以触摸的概念(Grootaert & Bastelaer,2002)。

从古典的资本概念(马克思,2004[1867])到人力资本(Becker,1962;Schultz,1961),再到社会资本,是资本概念的进一步发展(Lin,2001)。如同人力资本提出后,不断遭到质疑但是最终被接受,社会资本提出后虽然遭到质疑(Dasgupta et al.,2000),但是已经被越来越多经济学家所接受,关于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也不断涌现(Stiglitz,2000;Knack & Keefer,1997;Knack,1999;Temple&Johnson,1998;Gläser et al.,2002;Knight&Yueh,2008;Gradstein&Justman,2000;Karlan et al.,2009;Ishise& Sawada,2009)。国内关于社会资本的经济学研究(胡必亮,2004;陈健,2007;张维迎、柯荣住,2002;李涛、李红,2004;陈雨露、马勇,2008;李涛等,2008;李涛,2006;陈钊等,2009;刘凤委等,2009;汪汇等,2009;陆铭、李爽,2008),也不断见诸《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和《世界经济文汇》等学术刊物。

社会资本理论近年来被引入发展经济学研究领域,而在发展微观经济学领域中则广泛应用于社会网络可能带来的收益研究(Yueh,2004;Grootaert,1999,2001;Grootaert et al.,2002;张爽等,2007;赵剑治、陆铭,2009;章元、陆铭,2009;等等)。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在劳动力市场中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从而被用来解释就业、职业阶梯上的流动(Portes,2000)。社会资本由于其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特点,故对于研究劳动力就业和流动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1] 社会资本和非正式制度关系的分析详见陆铭、李爽:《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管理世界》,2008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