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道林·格雷的自然意志与理性意志

在文学作品中,斯芬克斯因子在人身上分别以自然意志、自由意志以及理性意志形式体现出来。自然意志主要是人的原欲即力比多(libido)的外在表现形式,自由意志是人的欲望(desire)的外在表现形式,理性意志是人的理性的外在表现形式。三种意志是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表现形式。自然意志是最原始的接近兽性部分的意志,如性本能。自由意志是接近理性意志的部分,如对某种目的或要求的有意识追求。理性意志是接近道德意志的部分,如判断和选择的善恶标准及道德规范。三种意志此消彼长和相互抑制,是人身上相互对立但又不可分开的三种力量。文学作品常常描写这三种力量怎样影响人的伦理选择和道德行为,并通过这两种力量的不同变化描写形形色色的人。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为了惩恶扬善的教诲目的都要树立道德榜样,探讨如何用理性意志控制自然意志和自由意志,让人从善。文学作品即使描写作恶的人,如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格雷、卡尔维诺的《一个分成两半的子爵》中的邪恶的子爵、《金瓶梅》中的西门庆等,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引以为戒,从中获取道德教训。因此,文学作品中描写人的理性意志和自由意志或自然意志的交锋与转换,其目的都是为了突出理性意志怎样抑制自然意志和引导自由意志,让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乱伦行为可以看成是他身上自然意志的体现。他追查凶手和处罚自己则是对禁忌的遵守,可以看成理性意志的体现。自然意志(natural will)是兽性因子的意志体现。自然意志主要产生于人的动物性本能,如性欲、食欲等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这在《俄狄浦斯王》中具体表现为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乱伦犯罪。

但是,在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道林·格雷是在自由意志推动下犯罪的。王尔德是英国19世纪中后期著名的小说家,他因为写作了《莎乐美》《道林·格雷的画像》等而被称为唯美主义作家,这其实是对他的艺术创作的误读。如果我们把《道林·格雷的画像》同《俄狄浦斯王》联系起来,我们会发现这部小说同样诠释了一个现代的斯芬克斯之谜,即怎样做一个有理性的人。在小说中,格雷是画家巴兹尔·霍尔华德的“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模特儿,他的人格会湮没画家的一切天性,整个灵魂,乃至艺术本身。他长着红红的、曲线柔和的嘴唇,直率的蓝眼睛,蜷曲的金发。他脸上的表情里写满了坦率和纯正。他不受世俗的玷污,让人信赖,让人敬佩。他好像一尊希腊的大理石雕像,代表着画家霍尔华德伟大高尚的艺术理想:“他不自觉地为我划定了一个新流派的轮廓,这个流派包含着浪漫主义精神的所有感情,和希腊精神的全部完美性。心灵与形体的和谐——那有多美!”画家把自己全部的艺术理想倾注在绘画里,完成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格雷的肖像画。

这幅伟大的作品完成后,格雷开始面临一个伦理选择的问题,即让自己变老变丑,还是像画像一样永葆青春。他说:

多么可哀!我将来会变老、变丑、变得怕人。可这幅画却永葆着青春。它的年龄只会停留在六月的这个特定日子里……两种情况对调一下就好啦!如果我能红颜永驻,而画像却日益衰老,那有多好!要是可能——要是可能——我愿意献出一切。是的,人世间一切东西我都可以割舍。我愿意捐弃自己的灵魂来作交换!

在格雷的伦理意识里,他混淆了现实中的自己和画像中的自己这两种不同身份,企图在混乱的身份中做出选择。他觉得自己作出选择的时刻来到了。他要选择常驻的青春、巨大的热情、微妙而神秘的享受、狂热的欢乐以及更狂热的堕落。他将要享有这一切,而把耻辱转移给画像。

在格雷的选择里,我们可以看到从斯芬克斯因子生发出来的两种意志:自然意志和理性意志。这就是小说中提到的灵与肉的奥秘:

心灵和肉体,肉体和心灵——他们多神秘!心灵中有兽性,而肉体也有瞬息间精神上的升华。感觉能够精练,而智能也会退化。谁能说肉体的脉搏在何处终止或是心理上的脉搏在何处开始呢?

在小说中,心灵即理性意志,肉体即自然意志。体现兽性因子的人体感官能够产生强大的欲求,即自然意志。在强大的肉欲面前,人的理性意志往往显得无能为力。小说中说:“精神与物质的分离是一个秘密,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也是一个秘密。”道林·格雷认为,感官还停留在原始的动物性阶段:“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天堂和地狱。”在自然意志的驱动下,格雷最终选择了地狱,要把罪恶留给画像。

格雷的选择是一种伦理选择,经过选择,他自身和画像的身份发生了转换。那幅超凡脱俗的完美的格雷画像变成了人性因子,体现理性意志,能够分辨善恶,因此它把格雷的恶行一一记录下来。格雷自己变成了斯芬克斯的狮身,即兽性因子,体现自由意志。格雷任凭本能的驱使,尽力追求感官享乐,在罪恶中越陷越深。格雷本来有一颗体现理性的头脑,可以控制自己的恶行,但是他把自己头脑的理性给了画像,只留下本能,头脑于是丧失了理性,成了罪恶的源泉。现实中格雷也是非理性意志的体现者,他疯狂地追求享乐,变成了无耻之徒和堕落的恶棍。相反画像是有理性的,格雷每做一次恶,都被画像记录下来。罪恶写在画像的脸上,显示在嘴巴的线条上、下垂的眼睑上,甚至手型上。只要他作恶,画像的脸上就会出现污点,就会毁掉白皙的肌肤。看到画像出现的变化,格雷开始对自己的罪恶感到恐惧,继而把愤怒转移到创作画像的作者身上。霍尔华德画了格雷的画像,对画像和格雷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爱。就画像的诞生而言,他就是格雷的父亲。在楼上的房间里,霍尔华德见到了记录着格雷全部罪恶的画像,知道了格雷的秘密。但是,格雷不仅没有答应霍尔华德要求他忏悔的恳求,反而举刀杀死了他。格雷这种有意识的犯恶行为,更是一种非理性意志的极端表现。实际上,他杀死画像的作者,就是象征性地杀死自己的父亲,因而犯下了乱伦大罪。

画像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的丑恶。画像等同于他的良心,真实地记录着他的罪恶。他时刻担心有人看到这幅画像,总是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再无法忍受画像的存在了,决心把它毁掉。正如小说描写的那样,他举起那把杀死画像作者的刀:

他曾把它洗过多次,上边一点儿痕迹都没留下。这把刀闪闪发光。既然它杀了画家,那么也应该杀死画家的作品和它的一切含义。它会杀死往事,于是他就自由了。它会杀死这个可怕的、有生命心灵,除去了这个丑恶的印鉴,他就能获得安宁。

他拿起刀朝画像刺去,结果杀死了自己。奇迹出现了,死去的格雷躺在地板上,一脸憔悴,皱纹满布,面目可憎,而墙上的格雷画像又恢复了原样,年轻英俊,栩栩如生。

格雷是一个道德形象,向我们展示出一种讽刺、劝诫和教诲的力量。人的肉体是不能脱离灵魂存在的,即人不能丧失理性。如果一个人的灵魂同肉体截然分开,自由意志就会脱离理性约束,陷入自然主义的泥淖,任凭原欲泛滥,让人变得与兽无异。灵魂是人身上最高贵的东西。人因为有了灵魂,所以人才能分辨善恶,真正同兽区别开来。但是,格雷就像王尔德童话中的那个渔夫一样,不知道灵魂的价值。渔夫为了美人鱼的歌声,为了美人鱼的美丽,无法抗拒肉欲的引诱,心甘情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格雷尽管也曾认识到良心“是最神圣的东西”,表示“我要做个好人。想到自己有个丑恶的灵魂,叫我受不了”。但是他为了使自己永远年轻英俊,在非理性意志的驱使下,最后还是做出了错误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灵魂。

《道林·格雷的画像》是一个寓言,它要阐释的道理就是画家霍尔华德所说的“希腊精神的完美,灵魂和肉体的和谐”。小说通过格雷的故事表明,人身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因子,即由画像代表的人性因子(理性)和由格雷代表的兽性因子(原欲)。这两种不同因子是不可分开的,只有它们结合在一起,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由于理性意志能够控制自由意志,非理性的意志能够得到引导和约束,因此人能够成为有理性的人。如果兽性因子同人性因子分离开来,自由意志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像格雷那样,不能自控也不能他控,最后只能造成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