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信的中国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神奇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看病大不同

在中国,提起中医来,大家都不会陌生。曾经有一段时间,关于中医是立是废的争论也一度甚嚣尘上。存在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不管是诊疗方法还是内涵精髓,在今天都因其独特的魅力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也许是因为离我们太近了,以至于连我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到底什么是中医。只知道一把草药,一根银针,就能治好很多疑难杂症。事实上,中医既不是神,也不是巫,它就是一门科学,既是有理论根基也有着几千年的临床实践。

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也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什么是阴阳呢?阴阳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一种自然观,是阴气与阳气的合称。对于观察到的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古人认为,事物普遍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辅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于是古人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

中医学就是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

在现今世界的医疗体系中,日本的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朝鲜的高丽医学、越南的东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中医的哲学精妙内涵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专著《黄帝内经》问世,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现今中医的一切发展,其根源都是我们老祖宗的这本《黄帝内经》,还有《神农百草经》《伤寒杂病论》等一系列专著。时至今日,中国传统医学相关的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均可在《黄帝内经》中找到根源。

中医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古人认为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人也由阴阳两大类物质构成,阴阳二气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并时刻都在运动与变化之中。

中医的另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两者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一旦这种动态平衡受到破坏,即呈现为病理状态。而在治疗疾病、纠正阴阳失衡时,中医并非采取孤立静止的看问题方法,而是多从动态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疾病的发生等都与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如季节气候、地区方域、昼夜晨昏等)息息相关,人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及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其体质特征和发病规律亦有所区别。因此在诊断、治疗同一种疾病时,多注重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并非千篇一律。此外,中医认为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不论在生理上还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而从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现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多从整体的角度来对待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特别强调“整体观”。

另外就是五行学说,这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但是这并不代表五种物质,而是五种属性。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通过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老百姓日常生活中还是采用传统的中医疗法来治疗和改善身体状况。如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通常会喝姜汤御寒,因为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当感到咽喉疼痛、口腔溃疡的时候,常常喝冰糖绿豆汤,因为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当暴饮暴食后消化不良时,很多人会吃几片山楂片来助消化,因为山楂味酸,所含脂肪酶有助于脂类食物的消化;当小孩患有腹泻、咳喘等小病时,常用冰硼散治疗,因为冰硼散由冰片、朱砂、玄明粉、硼砂组成,具有清热消肿、凉血解毒、敛疮生肌之功。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郝万山曾经讲过一个例子,他认为大自然创造的东西都是应季的,都是悉心安排、多年沉淀已久的。例如,性寒的西瓜上市在暑热的夏季,大热的附子出产在寒冷的深山。这也论证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来源于自然本身规律的观点。

中医在国外逐渐被看好

也许大家都看过电影《刮痧》,其以中医技法刮痧为主线,描述了中西文化冲突的矛盾,那么今天,外国人还视中医为不可理解的巫术吗?事实上,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学被归类为替代医学中的一支,越来越引起外国的重视。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了医学界极大兴趣,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齿疼痛等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他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多个国家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2012年4月,14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发布会上,声明我国中医针灸在大多数国家都已获得合法地位,纳入医疗保险体系。我国中医针灸服务已经由世界卫生组织权威认可并发布相关技术性指南,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并且在大多数国家取得了合法地位。此外,中医服务先后在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新加坡、越南、泰国、阿联酋和南非等国家确定了法律地位。还有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建立行业组织对中医药服务进行自律管理,并将中医药治疗纳入医疗保险体系鼓励使用。

据介绍,迄今承认中医合法化、将其纳入医保的有新加坡、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省。美国50多个州中,已经有42个州承认中医合法化,超过2/3的美国医疗保险公司开始支付针灸治疗的部分费用。

针灸治疗的适应范围很广,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疾患,大部分都能应用针灸来治疗,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设有中医诊所、研究所、院校等;世界各地开展中医药相关活动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30万人。

今天的外国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医?有一位应邀到荷兰行医的中医专家,讲述了他的经验:许多发达国家的患者来中医诊所多是来治疗戒烟、戒毒、痤疮、不孕症、电脑综合征、抑郁症、肥胖症、慢性疲劳综合征等多种疑难杂症。而且随着人体长期使用化学药品所产生的依赖性和耐药性的增加,导致后化药时代的到来,西方的医界已经开始寻找补充医学和替代药品,而中医中药药食同源的特殊性恰好为上述需求提供了可选择性。有人指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中国传统医学养生之道的认识“远在我们之上”如气功和针灸就在美国大行其道。

在医疗保障体系严谨的德国,学习中医导引养生法是可以报销的,因为他们的医疗保险公司作过统计:将慢性病患者人群分为两组,一组只用西药,另一组辅以学习中医养生之道,结果发现后一组用药量明显减少,花费少。在德国,看中医的患者都是比较“小资”的有钱人,如艺术家、商人,如属于“白骨精”之列的高管、高薪白领,都是中医的“粉丝”,还有一些小孩也被父母带来看中医。目前德国的7万多家药店中,有德国药剂师执照者便可经营中药。

碧霞晚照 王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