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泡沫灭火剂
第一节 泡沫灭火剂的由来与发展
泡沫灭火剂的发展始终贯穿于泡沫灭火技术的发展,泡沫灭火剂的沿革从一个侧面记载着泡沫灭火技术的发展轨迹,所以了解泡沫灭火剂的发展史,有益于我们了解或掌握泡沫灭火技术。
19世纪,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及其产品火灾频发,传统灭火剂——水对其无能为力,所以人们从19世纪末就致力于开发扑灭液体可燃物火灾的方法和灭火剂。追溯历史,最早将化学泡沫作灭火剂见于1877年英国的一个专刊。1900年英国的劳伦特发明了由硫酸铝水溶液与碳酸氢钠及皂角草素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化学泡沫的灭火方法,被称为湿法化学泡沫,1904年用其扑灭了直径35英尺的石脑油储罐火。为方便使用,1925年英国的厄克特在湿法化学泡沫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干法化学泡沫,在工业上得到了应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前在我国还可见西方列强遗留下的油罐化学泡沫灭火设施。干法化学泡沫分为酸、碱粉,使用时通过搅拌机按比例混入水中,尽管比湿法化学泡沫方便使用,可还是太复杂。1937年德国的萨莫发明了用天然蛋白质水解制取蛋白泡沫灭火剂的方法,泡沫灭火技术得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1939年德国的戴姆勒又研制出了金属皂型抗溶蛋白泡沫灭火剂。1954年英国的艾斯诺和史密斯发明了高倍数泡沫灭火剂。为了安全,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用蛋白泡沫进行油罐液下喷射泡沫灭火试验,因蛋白泡沫疏油性差而未成功,出于技术需要开始研制新的泡沫灭火剂。美国获取英国的试验信息后也进行了该项技术的研究,1964年图夫等人率先以氟碳表面活性剂和碳氢表面活性剂为基料成功研制出了普通水成膜泡沫灭火剂,该泡沫灭火剂表现出了灭火快、储存时间长及对灭火设备适应性强等卓越性能,被世界各国所认可。1965年英国ICI公司采用向蛋白泡沫灭火剂中添加氟碳表面活性剂的手段开发出了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克服了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缺点并将灭火效力提高了一倍。1972年美国人奇萨在普通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基础上,添加了一种抗醇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了抗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Angus公司以水解蛋白为基础,通过添加适宜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研制出了成膜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我国20世纪60年代前以化学泡沫为主,60年代后才研制出蛋白泡沫。1972年,为早日开发出氟蛋白泡沫,同时助力油罐泡沫液下喷射灭火技术应用,公安部将其中的氟碳表面活性剂研发工作下达给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具体工作由其第六研究室承担,于1974年通过四氟乙烯齐聚法等开发出了“五聚体对氧苯磺酸钠”(C10F19OC6H4SO3Na)与“四聚体对氧苯磺酸钠”(C8F15OC6H4SO3Na)混合物氟碳表面活性剂,并完成了小试,产品代号“6201”。随后公安部将“6201”中试课题下达给天津消防研究所,经参加人数众多的科研团队不懈努力,完成中试课题。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氟蛋白泡沫,完成了油罐液下喷射灭火试验等工作。此后又对蛋白、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的生产配方和工艺进行了改进,并陆续研制出了普通水成膜泡沫和抗溶水成膜泡沫、合成抗溶泡沫、抗溶氟蛋白泡沫、高倍数泡沫、成膜氟蛋白泡沫和抗溶成膜氟蛋白泡沫等泡沫灭火剂。
20世纪80年代,在灭火系统方面,世界各国均已淘汰了化学泡沫,并且扑救石油火灾主要使用氟蛋白泡沫灭火剂和水成膜泡沫灭火剂。当时美国3M公司是全氟辛烷磺酸盐类(PFOS)氟碳表面活性剂及其水成膜泡沫灭火剂的主要生产商。但由于其电解法生产的全氟辛烷磺酸钠,在生产和使用环节都存在生物毒性和环保问题,3M公司于2000年5月全球停售。PFOS已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淘汰名录。目前所使用的氟碳表面活性剂大都为美国杜邦公司用乙烯调聚法生产的全氟己烷磺酸盐(PFHS)。
在我国,因“6201”用量小,生产过程也存在毒性,已被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OBS)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