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新时代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的总体环境更为有利

(一)面临新形势新机遇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长期积累的矛盾与新问题新挑战交织叠加,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起点上,国家级新区更应主动担负起改革急先锋的角色,领航大开发大开放,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典范,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强化责任担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全国上下正在以爬坡过坎、攻城拔寨的决心,以破釜沉舟、志在必得的信心,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全力夺取小康社会决定性胜利。新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历史眼光,增强大局观念,从全局高度和历史维度来认识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发挥新区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五位一体”协调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均衡协调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打赢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率先作为。要在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对口帮扶、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中主动担当,以新区的新作为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2.工业化发展新阶段必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其突出特征是经济增速换挡、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动力转换。跨越工业化后期的瓶颈制约,对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至关重要。201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整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制造业“有没有”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好不好”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比较突出,大量关键装备仍然依赖进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新区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密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备良好基础和先天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头。各新区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制造业结构升级,用改革的方法,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经济发展转型期必须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不确定性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转型需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加大创新投入,提升创新产出,增强创新成效,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新区是区域创新资源的集聚地,应当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主动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开放创新、文化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

4.改革开放攻坚期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原有利益格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少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一些改革推进的共识不足、动力不足、合力不足、能力不足问题也在凸显。新区作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综合功能区,要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其他地区改革攻坚提供新鲜经验和实践标杆。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坚持国际眼光,对标先进理念,积极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化配置资源,打破各种要素流动的区域壁垒和条块分割局面,增强其辐射带动作用。

5.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期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新区作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板块,区域面积广阔,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齐备,具有较强的环境承载能力和生态示范功能,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准入标准,对重污染项目坚决禁入,以把住源头关。要坚决打赢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植树造林和湿地保护修复,建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功能优良的国家级新区。

(二)承担新使命新任务

未来5—10年,是新区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各新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具有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把国家级新区建设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主业突出的实体经济发展高地、科技创新的生力军、深化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产出要素高效的示范区。

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

各新区要一手抓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发挥产业特色,对标国际标准,瞄准市场需求,做大做强一批领军和中坚企业,做精做优一批主导产业,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的产业集群。要瞄准市场需求和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制定专项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引进科研机构,强化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创新上率先突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完善普惠性、功能性产业扶持政策,改善要素保障体系,着力营造有利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2.主业突出的实体经济发展高地

新区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做文章,强化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协同配套,盘活存量做优增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完善主业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落实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围绕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打造主导产业,加强项目招商引资、创新创业和落地服务工作,增强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项目支撑,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

3.科技创新的生力军

创新是新区竞争力的源泉。新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创造载体,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创新引领区。积极争取和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国内外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在新区设立研究机构,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原创性科研成果上实现率先突破。强化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优化创新基地建设布局,建立创新联盟或共同体,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孵化合作载体,健全科技创新的投入管理、中介服务、公共配套等综合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和服务体系。

4.深化改革的排头兵

新区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大胆先行先试,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深化改革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要率先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要不断提高政府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减政放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加快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监管机制,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构建多层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加快启动和落实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具体实行,确定纠错合理程序,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激发创业精气神。

5.要素产出高效的示范区

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地方保护措施和政策壁垒,率先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入限制,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有序自由流动。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积极推进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顺畅生产要素从低效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的机制,以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以对标国际规则为抓手,落实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措施,更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三)正视新问题新挑战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外部挑战,特别是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受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对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体系都将产生影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部分新区由于产业转型升级还没有到位,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在国际上缺乏品牌和定价等竞争优势。

同时,国家级新区要承载新的历史使命,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建设发展中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1.产业优势不够突出

一些新区产业特色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够强,主导性产业尚未形成,同质化、趋同化现象突出。部分新区科技研发成果供给能力欠缺,高新技术产品自主研发和转化能力较弱,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过低,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缺乏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具有比较优势新兴产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有的新区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固守老路子,新旧动能转化不畅。有的新区缺少支柱型产业、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2.城市建设缺乏特色

一些新区对所在城市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地域特色的挖掘不够深入,规划建设特色不够明显,“千城一面”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一些新区新建建筑仍存在“贪大求洋”现象。城市绿地、绿道、停车场等事关老百姓出行、生活等方面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一些新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不高,单位面积产出强度较低。

3.体制机制尚需理顺

一些新区在“先行先试”方面仍有等、靠、要的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产业体系、科技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红利还有待进一步发挥。有的新区与所辖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新区、开发区等功能平台的关系还未理顺,“1+1”没有大于2。个别新区与行政区存在“两张皮”现象,个别跨行政区的新区,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主要经济数据不全,严重制约了新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