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培养孩子积极的行为习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安全感

安全感是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心理需求,只有安全感被满足的时候,孩子才会进行运动、探索和模仿等其他需求的满足。

有人会问,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全的社会,人们还会有安全感问题吗?其实,“安全感”和社会安不安全没有关系。安全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当一个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是我可以掌控的、确认的,能判断环境中没有危险或风险,或者即使可能有风险,自己也有能力化解时,就会产生安全感,反之,就会缺乏安全感。

对于孩子来说,安全感与早期母婴关系密切相关。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妈妈陪伴在身边,经常给予拥抱与爱抚,陪伴他游戏、运动,孩子就会安全感充足,自信并乐于探索。反之,孩子可能会出现畏缩、黏人、适应不良等行为。

孩子的许多行为问题都与缺乏安全感有关。比较常见的有:

1.异常分离焦虑

有的孩子十分黏人,好哭,与妈妈分离就会表现得很伤心,最常见的是入园适应困难。有的孩子入园一个月后还会天天哭,不能参与游戏,这就是安全感不太强的表现。

2.退行性行为

许多家长发现,在有了二宝之后,大宝似乎突然“变小”了。看着二宝喝奶瓶,他也要喝;二宝穿尿不湿,他也要穿;本来已经学会穿衣服了,现在又不会了,闹着让爸爸妈妈给穿衣服,还经常要抱抱。其实,这是因为二宝的到来,让大宝的安全感受到了威胁,他不确定爸爸妈妈是否还爱他,因此他出现了一系列的退行性行为,也就是比他实际年龄小的行为倾向。

3.恋物

孩子在婴儿期,有的妈妈因为工作原因陪伴孩子比较少,孩子就经常会依恋某件物品,走到哪都要带着,比如小毯子、小枕巾、小娃娃等。问他们为什么带着这些东西,孩子们会说,上面有妈妈的味道。而且一般孩子不允许清洗这些依恋物,因为上面有一些特殊的味道,这让孩子觉得安全。如果父母偷偷洗了这些东西,或者强制不让带这些物品,会让孩子十分焦虑。

4.大脑“路线图”失控

有的孩子会对接下来要做的事在大脑中形成一个路线图,如果接下来的事情按照他头脑中的“路线图”进行,他会觉得比较安心。可是如果不按照“路线图”来,他就会大发脾气,因为这让孩子失去了预判能力,失去了控制,这种失控的感觉让他极度的不安全。

5.强迫行为

有的孩子睡觉时,一定要摸着某个东西才行。比如,有次外出讲座的时候,有个妈妈跟我咨询,说她的孩子晚上睡觉时必须攥着妈妈的手指头睡觉。这在平常不是太大的困扰,但是偶尔妈妈出差不能回家,孩子就难以入眠。其实,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