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层面的回应
日常生活中,孩子有各种各样的行为,家长不应该“一刀切”,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每一种行为的回应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允许他反复、不断地去做;有些行为要进行制止;还有些行为,适当改变一下也可以允许。
为了让家长更容易理解和操作,我们把孩子的行为分为正在发生的行为和已经发生的行为。
其中,正在发生的行为分为四种类型:赞许型、替代型、限制型、制止型。
赞许型行为: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嘉许、鼓励孩子拥有的行为。比如,爱学习、积极写作业、按时睡觉、早晚洗脸刷牙等。
替代型行为:就是这些行为的出发点是不错的,但是孩子的行为可能会有危险,或者可能给成人带来一些困扰和麻烦。比如,有的孩子喜欢翻垃圾桶,这是出于好奇心,但是这样不卫生,也会弄得满地都是垃圾,给家长添了不少麻烦,但是孩子的好奇心需要保护,那我们可以另外找个干净的垃圾桶,扔一些东西进去让孩子探索。
限制型行为:此类行为对孩子的益处不大,但孩子往往很喜欢,所以需要加以限制。比如看动画片、玩手机等,这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发展,对孩子的视力也不好,但孩子们总是会被其吸引,难以自制,所以需要家长给予一定的限制,以帮助孩子律己。
制止型行为:就是此类行为一概不允许,必须及时制止,这些多是涉及孩子人身健康、危害他人的行为。比如把金属钥匙插进插座、玩火等。
而已经发生的行为可分为三种类型:赞赏型、谅解型和警告型。
赞赏型行为:和赞许型行为一样,是父母嘉许、鼓励孩子拥有的行为,大部分也都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只不过这些行为已经发生,而赞许型行为是正在发生的行为。比如,孩子主动完成了作业、帮爸爸妈妈做了家务、按时睡觉等。
谅解型行为:是指孩子因为身体能力或者知识经验不足,在尝试做事和探索的过程中产生的损坏或浪费东西的行为,以及良好习惯的不牢固而犯错误的行为。这类行为乍看让家长不能接受,因为它们往往会造成一定的破坏,但是,损失相对较小较轻,也可以接受。而且细细分析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故意的,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因此可以被谅解。比如,想要了解收音机的构造把收音机拆了、帮忙刷碗把碗打碎了、想喝牛奶把牛奶弄洒了等。
警告型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错事是正常的,大部分错误也都是可以谅解的,但是有些涉及底线的行为,家长需要予以警告,明确告诉孩子下次不可以再做。比如,打人、说谎、偷东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