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联网概述
炎热的夏天,你打开屋里的空调,过一会儿室温变得凉爽舒适。那么房间是如何保持在一个恒定舒适的温度下呢?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外界的冷热,从而增加或者减少自己的衣物。大家肯定会想到,空调中也应该会有一个感知冷热的元件,当室温太低的时候,它就停止或减慢压缩机的制冷工作;当室温升高的时候,它就启动或者加快压缩机的制冷工作。空调中能够感知冷热的元件就是热敏电阻,是一种传感器,它如同我们的皮肤一样,对外界的冷热相当敏感。
一身臭汗让你的衣服味道不好闻,你把衣服脱了,扔在洗衣机里。洗衣机自动进水,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洗衣机开始洗涤。洗衣机里水面有多高,需要水位传感器来检测。当水位传感器检测到水位达到设定高度时,推动一个气囊连杆闭合电路,洗衣机电脑板检测这个通断信号,然后决定开始还是停止旋转。当然,洗衣机中还会有负重传感器,负责检测衣物重量,如果放入太重的东西,它会给洗衣机控制板发出一个自己无法承担如此重量的警告。此外,水温传感器能够检测洗衣机内水温,提示水温过高或者过低;布质传感器可以帮助检测衣料的种类,以便通知洗衣机的控制板采用合适的洗涤方式;脏污程度传感器可以检测衣物脏的程度,从而决定洗涤方式和洗涤时长;脱水传感器可以检测衣物的湿度,从而决定甩干的转速和时长等。
在外活动了很长时间的你肚子饿了,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吃的。冰箱里也有温度传感器,冷冻室的传感器,用于显示冷冻室的温度;冷藏室的环境传感器,用于显示冷藏室的温度。为了将冷冻室和冷藏室的温度保持在恒温,需要有个温度闭环控制系统,当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时候,能够指导冰箱降低或升高温度。化霜传感器所在的电路一般在常温下为断开状态,-7℃以下为闭合状态,此时化霜加热器开始通电发热,将冰箱里的霜化掉。
为了保障家里的安全,你安装了烟雾报警器和监控摄像头。烟雾报警器利用烟敏电阻对烟雾比较敏感这个特点来测量烟雾浓度,当室内烟雾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起报警系统工作。监控摄像头记录了家里家外发生的一切,你可以在计算机上查看指定时间段的监控视频来排查异常。
以上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物联网的影子呢,最多只算物联网来临的前奏。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这些东西都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
炎热的夏天,如果我们在还没有回家的时候,就想用手机发送指令,查看室温并远程打开空调,然后设置目标室温;在还没有回家的时候,就想用手机查看衣服洗好没有,是否洗干净,是否甩干,是否需要再次洗涤;在还没有回家的时候,就想知道冰箱里的食物有哪些,缺哪些东西。智能家居的生活场景如图1-2所示。
图1-2 智能家居
一旦家里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或者有人乱扔烟头,导致家里起了烟雾,抑或有人入侵了你的私人住宅,这些危险情况能够第一时间通知到你设定的电话、手机上,同时能够自动报警,城市报警联网中心可通过电子地图准确掌握发生警情的地址,避免了报警者描述不清发生警情的详细地址的尴尬。还可以实时监听现场情况,及时调动警力做出快速响应。
能够远程查看和控制家电的工作状态,能够自动报警和远程监控警情的应用就需要借助物联网了。
所谓物联网,并不是指有传感器工作的 “物”,而是指有传感器工作的“物” 所监测的信息能够通过LTE、5G通信网实现物与物的联系、物与人的联系,也能通过互联网与集中的网络处理中心联系。
1.1.1 什么是物联网
2009年8月,“感知中国” 的概念被提出,物联网正式被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16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 《“十三五” 国家信息化规划》,其中提到 “物联网” 的地方有20多处,明确了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在各行各业中的规划布局。2017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 《政府工作报告》 中指出要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的变革。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呢?大家虽然急切地想知道,但遗憾的是,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
有的人说,物联网就是传感器;有的人说,物联网就是5G、NB-IoT;有的人说,物联网就是大数据;有的人说,物联网就是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家居;也有的人说,平安城市、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就是物联网;甚至还有的人说,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差不多。
当把传感元件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位置传感器等安装到生活或生产的各种物体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形成数据发送到平台层进行处理,这样物体就有了 “智能”,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就可以实现 “沟通” 和 “对话”,物联网也就随之形成。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于1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英文名为Internet of Things,即 “物物相连的网络”。以下是物联网几个比较常见的定义。
百度百科上如此定义:物联网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维基百科这样定义:物联网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和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和管理;物联网就是把感应器装备嵌入各种物体中,然后将 “物联网” 与现有的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国际电信联盟 (ITU) 这样定义:物联网在物品上额外嵌入短距离移动收发器,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和物与物之间能够进行沟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相关连接。
从以上各种定义抽取物联网的本质可以得出:物联网是把任何物体的任何测量量,变成一串数字,然后利用网络传送出去,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支撑相关应用的数据转换过程。物联网的信息处理过程如图1-3所示。
图1-3 物联网信息处理过程
传统互联网是基于人的网络,在某种意义上,信息是靠人来采集和分析的,数据的产生和分析主要依赖于人,互联网只是延伸了人类信息分享的范围。相比而言,物联网是基于物的网络,信息可以由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人或物产生。也就是说,在物联网上,数据的产生是靠传感器感知和采集的;与互联网相比,物联网增加了信息的自动提取能力。因此物联网大大延伸了人类感知的触角。
如果说互联网构造的是虚拟空间,那么物联网连接的则是实体空间。互联网可以解决人与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联网则可以解决物与物、物与人的相互沟通问题。总之,如果说互联网技术让这个世界变成了一个 “地球村”,那么,物联网技术就让这个 “地球村” 变成了一个 “地球人”,它有了自己的感知系统、神经传导系统、大脑智慧系统。
1.1.2 物联网的分层结构
从物联网的定义,可以总结出物联网的共同特征,如图1-4所示。
图1-4 物联网的特征
1) 物联网的信息获取依赖于各种传感技术。
2) 物联网的信息传送基础是通信网和互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延伸和拓展。互联是其重要特征。物联网中的物品都是可寻址、可控制、可通信的。
3) 物联网能够让物体集中分析和处理物体测量产生的大量数据,使物体对外界刺激有自动自发的响应。即智能智慧也是一个重要特征。
4) 物联网将应用于各个行业和各个区域。从普通用户的角度看,物联网不仅是网络,更多的是各种行业应用和大众业务。
为了支撑各种物体产生的信息在物联网的体系中畅通无阻,需要在物联网体系中实现一连串的数据采集、数据转换、数据传送、数据分析、数据处理,这样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就需要包括多个层面:感知层技术 (传感器技术、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 技术、感知/识别技术、WS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无线传感网络) 技术)、网络层技术 (低功耗高带宽无线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平台层技术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应用层技术,如图1-5 所示。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是物联网各个组成要件的协同发展。
图1-5 物联网的分层特点
首先,物联网的本质是全面感知,因此感知层是物联网最基础的层面。物联网将促进各种感知技术的广泛应用。物联网系统应用敏感元件,可以将人类感觉器官收集不到的有用信息提取出来,延长和扩展人类的感知能力。比如,红外、紫外等光波敏感元件,可以扩展人们的视力;超声和次声传感器,可以扩展人们的听力。此外,各种嗅敏、味敏、光敏、热敏、磁敏、湿敏等敏感元件也助力人类感觉能力的提升。一旦给某个物体加上传感器,这个物体就成为一个信息源,它就会像互联网上的一切数字设备那样,发出自己感知到的一切信息。一个有完整行业应用的物联网,往往部署了海量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会测量到不同的信息,而这个信息具有实时性,物联网的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地采集传感器产生的信息,从而得到最新的数据。
其次,物联网要实现可靠传输,就必须依赖通信网和互联网。从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到的信息需要通过有线、无线网络或互联网进行传输。海量的传感器会产生海量的测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为了保障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数据传输过程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这些都要求物联网的网络层具有容量大、可靠、低延时、异构网兼容的特点。
再次,物联网上连接着的各个物体,应该可以被追踪、控制,也可以实现个性化呈现、远程升级、统计分析等功能。这就要求物联网要支撑智能处理和智能控制。当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AI) 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可以具备预测性,支撑协同工作。物联网的平台层具有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能力,它的职责就是使物联网变得智能、智慧。
最后,物联网要和一定的应用场景结合,才能解决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碰到的一类问题。比如城市安防、智慧校园、智能医疗、智能交通、车联网、智慧农业、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石油化工的监控、各种机器人的集中管理和控制,都是物联网应用层常见的场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还会延伸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发现更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还会从更多场景中的传感器采集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以适应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总之,物联网有四个层级,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这四个层级又完成了数据采集、数据传送、数据分析的功能,如图1-6所示。如果把物联网比作人体,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手脚等感觉器官,网络层就相当于用来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平台层则是人的大脑,对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传感器技术是感知层的基础,无线通信技术是网络层的关键,计算机技术又是平台层的核心,它们在物联网系统中分别起到 “感官” “神经” 和 “大脑” 的作用。而应用层就相当于人要完成的任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需要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大脑共同完成。
横看物联网,有四个层次,但应用层不仅是一个横向层面的含义,还有一个纵向拉通的含义,每一个垂直行业依赖不同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的资源,一个行业应用需要在垂直方向上整合以下三个层次的资源。
把物联网的平台层和应用层合二为一,统称为应用层或应用平台层,那么物联网的结构就分为三层了。有的人把物联网的三层架构称之为 “端-管-云” 架构,如图1-7所示。各种各样的终端设备、传感节点、无线识别都属于 “端”(Device),5G无线通信网络、WLAN网络及互联网等属于 “管” (Pipe),数据存储、数据分析计算及各种应用则运行在 “云”(Cloud) 侧。
图1-6 物联网的分层结构
图1-7 物联网端管云架构
1.1.3 物联天下,传感先行
“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呀?” 吴小白问武廉旺。
“互联网加上感知能力,我认为就接近物联网了。” 武先生回答道。
“你这么一说,物联天下,感知能力是先决条件了?” 吴小白问道。
“是啊!没有物体的感知能力,那不等于人与人之间通过电脑终端的互联么?那不还是等于互联网么?” 武先生这样说道。
“看来现实感,或者是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是物联网的独特的地方。”吴小白总结道。
在物联网时代,我们的家用电器在可能损坏之前,安装在电器里面的传感器就已经检测到了异常,于是主动报修。在报修和检测的过程中,人可以不参与其中,由设备自身完成整个监测和维护的过程。电器需要返修的话,家用机器人和快递公司的无人机可以提供帮助。
如此便利的生活都要归功于传感器和智能电器。因为传感器的存在,智能电器才能监测到自身的工作状态。广泛存在的传感元件,可以让未来每一件物品的状态和信息都会被感知。电灯等照明系统一定会有光传感器,门窗有红外传感器,随身携带的手机和手环等穿戴设备会集成更多传感器。举例来说,在如图1-8所示的无人便利店里,一盒鸡蛋、一篮水果进入冰箱后,人们就可以通过手机查看到鸡蛋、水果的数量、价格,以及物流运输信息,甚至还可以追踪到鸡蛋是哪个农场的哪一只母鸡产的,追踪到水果是哪个果园的哪棵树上产的。
图1-8 无人便利店
那么,如果传感器监测的数据不准确,那么平台侧可能给出错误的指令,用户可能付出不必要的成本,商家可能因此蒙受损失。也就是说,传感层采集的数据不准确,就会影响物联网传送数据的可信度。
物联网的本质就是将IT基础设施融入物理基础设施中,也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家用电器、日用百货等各种物体中,并且实现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的 “物联网”。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家居、智能泊车、智慧工业、智慧农业等,都是建立在各类传感器之上。物联网可以实现万物沟通,是广泛连接物理世界的网络,实现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任何物体的连接。可以说,人们为了实现人与物的有机结合,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能力,将需要大量工艺水平超高、测量精确、体积微小、成本超低的传感器元件。
感知层的使用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最大区别,物联网最基础、最底层的部分就是广泛分布的传感器或传感层器件。感知层在物联网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传感器好比人的眼、耳、口、鼻、舌、手,可以认为延伸了人类的感觉,它能够采集到更多更广的有用信息。正是因为有了传感器,物联网系统才能将自己感知到的信息传递给 “大脑”。
传感器的性能决定了物联网性能。在物联网时代,传感器将代替人工成为获得信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图1-9所示。传感器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实时性,将直接影响到控制节点对信息的处理与传输,对物联网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相当大。
图1-9 物联天下、感知先行
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通信网、云存储、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较快,但传感器工艺的发展速度却较为缓慢。我国在物联网感知层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同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小的差距。相对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我国的传感器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弱势地位,存在的问题较多。可以这么说,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我国物联网发展的瓶颈就在于感知层,感知层的发展瓶颈就在于传感元件。传感器是决定物联网产业发展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物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物联天下、传感先行。没有感知层元件的广泛部署,物联网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了。
本书的重点就是介绍物联网感知层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