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教育是民生之首,就业是民生之本。
现代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学生为本”必须从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一,学生的个体背景、特点不同,其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也各不相同;第二,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从人职匹配角度看,其适宜的工作类型也各不相同;第三,学生接受的教育类型不同,其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如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各有侧重。因此,从学生成长成才的角度看,高等教育必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使学生获得自主择业的技能及应对工作的能力,从而成功就业,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一、大学能给我们什么
(一)一个起点
踏进大学,大学生就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有新的学习环境,新的生活环境,新的人际环境,人生充满希望和挑战。大学为大学生继续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挥潜能、展示才华提供了更大的平台。而大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将使大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价值。
(二)一个平台
大学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自我修炼场所,它为我们追求人生梦想搭建了一个大平台。
1.老师与同学——成长中的最佳学习对象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大学聚集了各学科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通过授课、讲座、报告、日常指导等多种方式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同风格、不同视角的知识体验和人格感染。除此之外,大学还汇聚了富有激情、敢于挑战、思想活跃、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每个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兴趣爱好、为人处世、能力特长不尽相同,都可以成为相互学习的对象。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对个人成长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另外,在大学期间建立起来的良好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会成为大学生今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资源。
2.图书馆——丰富自我的知识殿堂
图书馆是每一所高校重点建设的公共服务场所。大学图书馆不仅藏有各类丰富的古书典籍,使大学生可以与古人进行思想对话,而且还拥有数量众多的现代科技期刊,供大学生汲取最前沿的科学养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大学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数据库和电子图书系统,方便大学生查询各类信息。总之,学会利用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3.学生社团——自我修炼的最佳舞台
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有选择地参加一些社团组织,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判断自己;而且还可以通过参与、组织和策划各类社团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促进自己的成长。学生社团凭借其“社团精神”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三)一种精神
大学精神内容很宽泛,没有固定的定义。萧雪慧教授认为“独立自治、开放、容忍、自由探索、追求真理、秉持理想以及在执守这些传统理念与作为变革前沿之间保持张力,是大学在数世纪中展示出来的形象,也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基本特质。”
接受过大学教育熏陶的人,应该比其他人具有更明确、更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有自己内在的价值追求;有更多的宽容之心;在精神上、学术上追求更大的自由;能客观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充满科学精神,讲求科学方法。
大学虽然不能直接赋予一个人职业、态度、思想、信念和幸福,但大学为个体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环境,为个体获取人生幸福要素提供了机遇。
二、上大学的目的
(一)获取较高的职业发展起点
接受大学教育是人们获取较高职业发展起点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一个比较高的起点。
(二)满足更高层次的人生需求
个体职业生涯的每次质的飞跃,都是以学习新知识、获取新技能为前提条件的。要想实现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就必须获得职业生涯的高度发展;而想要获得职业生涯的高度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大学阶段应如何度过
如何度过大学时光,是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下面是给大学生的几点建议。
(一)勤于求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大学“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大学生刻苦读书、求知求真是回归大学本位的基本常识。大学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当代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指导,有浩如烟海的书籍滋养,有“互联网+”等硬件环境,有优越的条件发奋学习。大学生要珍惜大好时光,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求知手段、一种生活习惯,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练得真本领,成长为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时代新人。
(二)敏于力行,锻造自我管理的能力
培根说过:“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大学教育无论在学习方式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的教育管理逐渐从“他律”的传统模式向“自律”的自我管理模式转变。而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只有学会自我约束控制,才能真正驾驭自己。
自我管理要从自律生活起步,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杜绝熬夜打游戏、早上睡懒觉的恶习;学业管理首先要在课堂学习上下功夫,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上做文章,还要自加压力,提高学习难度,完善知识结构;时间管理要合理,要安排好理论学习、实习实训、课外生活等的时间分配,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关系;大学生活有艳阳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悲伤,大学生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自我管理还要学会身体力行,把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付诸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管理攻略”。
(三)善于修德,提升自我教育的品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的本质在于发挥主观能动性,正心立德。“德者,本也”,纵观古今,无论是古圣先贤,还是时代先锋,都始终把修身立德放在第一位。立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科学家钱学森留美期间就已成为世界一流的控制论专家,归国时遇到了重重阻挠,但他始终心系国家命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他不仅以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为祖国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更以报效国家的崇高理想,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中国魂。
自我教育的关键在于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在大学生活中,体育训练、劳动锻炼、文艺活动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自我教育过程。大学生应坚守理想信仰,担当道义责任,守望道德良知,培育完善人格,在奉献祖国的同时成就个人梦想。
(四)恒于励志,唱响自觉成长的旋律
“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立鸿鹄志,做自觉成长的奋斗者。
周恩来总理在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陈景润在初中时就立志以数学报国。他们正是具有了远大志向,才催生了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最终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升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大学生要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为指引,珍惜韶华,学会自主学习,善于自我管理,践行自我教育,不断自觉成长,日进其学、日增其能、日新其德,力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
尽管专业不同、今后从事的职业不同,每个人在大学阶段的具体任务有所差异,但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可以将这些具体任务归纳为“大学学习一二三”。一指培养一种精神,二指树立两种意识,三指学会三种本领。这三点是大学生在大学时期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它们将对大学生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培养一种精神
一种精神指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人们在从事工作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或精神风貌。美国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在失业者或无法获得晋升者中,有87%的人并非因为缺乏职业知识或技能,而是因为不恰当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导致其事业失败或无法晋升。由此可见,职业精神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大学生虽然还没有正式进入职场,但是一个人在大学养成的行为习惯,非常容易带到今后的工作场所中。因此,大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重点培养以下三个方面的职业精神。
1.责任心
课堂案例
一个大学生去参加应聘,经过交谈,管理人员认为他并不符合招聘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很客气地和大学生道别。大学生从椅子上站起来的时候,手指不小心被椅子上凸起的钉子划了一下。大学生理所当然地拿起管理人员桌子上的镇纸,把凸起的钉子砸了进去,然后才和管理人员道别。就在这一刻,管理人员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决定录用这个大学生。“我知道在业务能力上他也许未必适合我们公司,但他的责任心令我非常欣赏。把事情交给这样的人我会很放心。”
分析
责任心是个体成才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准。首先,强烈的责任心是个体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做出正确选择,并顺利走向社会的前提。其次,责任心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才能踏实工作,把本职工作做好。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向来非常强调敬业精神。其实敬业精神的深层次来源是一个人对其工作的强烈责任心。
一个缺乏责任心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习惯行为就是寻找借口,告诉别人自己做不了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但是,理由找得越多,离成功就越远。
2.主动精神
从出生直至上大学,在大学生过往的生活和学习中,总会有人不断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很容易使大学生形成被动性思维。当需要大学生自己做决定的时候,他们就会寄希望于父母或老师指明应该怎样做。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负有主动精神的人才。大学阶段是青年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大学生要积极由他人导向型转变为自我导向型。
3.诚信
诚信对国家来说,是立国兴邦之基;对企业来说,是立世发达之魂;对个人来说,是立身处世之本。大学生应重视诚信问题,做一个真诚守信的青年人。
(二)养成两种意识
1.生涯规划意识
有一句话诠释了规划的重要性:“有原则不乱,有计划不忙,有预算不穷。”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信念与原则,便可以始终如一,立场就会坚定;一个人如果有了明确的计划,在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时,就不会手忙脚乱;一个人如果事先做好预算,生活就不会落魄。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充满了不确定性。面对多变的外在环境、有限的时间,为了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大学生必须未雨绸缪,对学习、生活及职业事先做好规划,机会往往给予有准备的人。
2.自立意识
自立指个体从自己过去依赖的事物中独立出来,自己行动、自己做主、自己判断,对自己的承诺和行为负起责任。自立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具体可以分为身体自立、行动自立、心理自立、经济自立和社会自立。
学会自立是大学生实现人格独立、开创事业的前提条件。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要树立自立意识,只有学会了自立,才能赢得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成功。
(三)学会3种本领
1.学会做人
做人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对人、对自己的原则和态度。教育专家孙晓云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学会做人。
如何学会做人,是大学生应该长期用心思考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大学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从老师、同学、朋友的言行中去分析、去体会,吸取他人的经验。
“学会做人”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它不仅是大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的重要方面。
2.学会学习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所谓“剩下来的东西”,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应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在面对知识变更和激烈竞争时,都能游刃有余。
课堂案例
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留学生的家长向他抱怨道:“你们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在计算机系读完了大二,居然连VisiCalc都不会用!”李开复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分析
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场,而是一个让大学生学会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自修之道,即大学生不应该只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3.学会做事
在大学阶段,大学生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充分利用大学的优质资源,培养自己的职业胜任能力。具体包括以下5点。
(1)培养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从事专门工作必须要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的获得主要靠专业学习,专业教育也是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培养专业能力时,大学生应该注意以下3个问题。
①“学什么”与“学成什么”
“学什么”指专业名称,而“学成什么”指专业能力。不应将专业名称与专业能力等同起来,在一个专业里学习不会让大学生自动拥有从事与该专业相关工作的能力。
② 基础知识要扎实
知识不等于能力,但知识是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能力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一定要学好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为提升能力打好基础。
③ 培养专业能力的途径
有的大学生可能因为没有机会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就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其实,培养专业能力的途径是多样的。除了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系统学习外,还可以辅修、选修、自学等。
(2)学会使用办公软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计算机操作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在各行各业已普及开来,因此,大学生应学会使用办公软件,如Office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
(3)学会收集信息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在大学阶段,学会收集信息对大学生做出合理的学习或职业生涯决定,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培养自学能力非常有帮助。学会如何使用图书馆、电子数据库、互联网搜索、问卷调查及信息采访等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
(4)培养写作能力
书面沟通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要进行良好的书面沟通,沟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该选修一些要求写日志、计划书、评估报告或以论文形式完成作业的课程。有条件的大学生还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写作培训。
(5)提高英语水平
在当今社会,能够用英语进行沟通已成为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提高英语水平的根本目的是要学以致用。大学生可以通过看原版电影、与外国友人交流对话、听广播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勇于实践、持之以恒是提高英语水平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