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生育的社会(译文纪实)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住在附近的爷爷奶奶们

现在当祖父母的人大多出生在团块世代(10)前后,与他们当年的育儿时期相比,如今育儿假制度逐渐普及,托儿所增多,普遍能够延长保育时间。只要愿意花钱,无论什么样的婴幼儿食品、玩具都能买到。阶段性育儿看起来应该容易许多,那么,对于正在经历育儿期的女儿和儿子,他们年迈的父母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有一点比较好,那就是人生不再只有还房贷了。”矢部昭彦先生(化名,70岁)虽然对女儿产子感到欣慰,但看着照料小孩的女儿,又担心她“是不是过于神经质了”。

女儿出生于1970年代后半期,在东京都内的药店上班。工作中片刻都无法坐下休息,一直忙来忙去。有些药品放在很高的架子上,她经常得用很勉强的姿势才够得着。恶劣的工作环境造成的后果是腰椎劳损,为此她曾离职一段时间。将近30岁时,她与一名系统工程师结婚了,花4 200万日元在东京都近郊购入一套高级公寓。为了偿还房贷,婚后她在连锁药店找了份新工作。在矢部先生看来,女儿的生活节奏很紧张,“持家那么辛苦,恐怕根本无法考虑要小孩吧”。

一段时间过后,房贷偿还渐渐有了进展,女儿发现自己怀孕了。与此同时,她从药店辞职。2011年秋,她已经过了35岁,孩子出生时仅有2 700克,且比预产期稍稍提前到来。

开始做婴儿辅食后,基于“孩子身体瘦弱,必须努力给他做好吃的,让他快快长大”的考虑,她坚持三餐都做固体食物。女儿带着孩子回娘家时,会仔细打扫地板,给玩具消毒。矢部先生见状感到不可思议:“现在的育儿和以前大不一样了吗?也不至于要做到这种程度吧?”

女婿周末经常加班,几乎每天搭乘末班车晚归,完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有空在家,因此育儿的重任差不多都压在女儿一个人身上。社区儿童会馆中,女儿也交了几位妈妈朋友,却喜欢把自家孩子和别家孩子进行比较,说:“人家的小孩都能嗯嗯啊啊说话了,我家孩子却不行。”有50年教师经验、如今担任专科学校校长的矢部先生安慰她说:“每个孩子的资质都不一样,等不了多久,咱家的孩子也能说话了。”女儿却不停地买育儿图书回来,读给孩子听。邻居家老两口的女儿似乎也是这样。矢部先生认为,这是因为“小孩身边没有奶奶、外婆,因此女儿不知道,小孩的成长本来就是如此。而且女婿帮不上忙,独自育儿的女儿只好从育儿图书里学习如何照料孩子”。同时他察觉到,“如今的育儿环境和从前相比大不一样,虽然育儿制度和育儿商品都在日益完善、丰富,但育儿的辛苦程度却也增加不少”。

矢部先生回顾自己在育儿期的经历,也并不轻松。矢部先生出生于1940年代,婚后,做营养师的妻子与他一样照常工作,是双职工家庭。两人没有将孩子寄养在各自的父母家,而是送去了托儿所。那个时代,托儿所并没有延长保育时间或夜间寄养的服务。据矢部先生说,长子曾在托儿所哇哇大哭了3天,被托儿所赶出来,辗转换了7家托儿所。矢部先生每天很早便要到学校工作,往往托儿所尚未开门,于是在那之前,他只得将孩子寄养在别处,甚至聘请打工的高中生替自己送孩子去托儿所,可谓苦不堪言。当时的尿布也是纯布料做的,每天必须清洗。婴儿辅食也不比如今有很多蒸馏食品可供选择。

然而,决定性的不同是,用矢部先生的话来说:“当时,我们这代人都将育儿的辛苦视为理所当然,从来不感到辛苦。”矢部先生认为女儿一直单独和孩子关在家里不是办法,建议她出去工作。如今,女儿每周六会去打工,她不在家的时间,孩子就交给矢部先生老两口照料。

与以前相比,如今的育儿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东京都品川区有一个“亲子接触广场”,供婴幼儿与父母参加各类活动,提供婴幼儿寄养服务,参加者还可在户外体验亲子游戏。该“广场”由NPO法人“亲密接触之家OBACHANCHI”运营,工作人员都是专业人士,曾在儿童会馆或托儿所任职。该NPO法人的副代表理事、曾在托儿所任职的矢内美佐子女士说,生活环境的变化会给育儿带来很大影响,并指出了核心家庭化带来的影响:“核心家庭的组建,造成住在自家附近的爷爷奶奶们的缺席。从整体上看,‘育儿经验’并没有从上一代真正传给下一代,年轻父母当然不懂得如何与孩子相处,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陪孩子玩耍,只会一味把自家孩子与别家的同龄孩子进行对比。母亲单独面对孩子时,会感到不安。身边没有人告诉她,‘不能这样对孩子说话哦’。”她还说,不能忽视住宅环境的改变所带来的影响。该NPO法人的另一位副代表理事几岛博子女士(曾为儿童中心职员)说:“高级公寓的环境相对封闭,母亲搭乘电梯直接去自家楼层,与邻居的交流越发欠缺。这与50年前的普通公寓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