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转校到杭州大小米
在被诊断后寻找干预机构的那会,是想在杭州找一家干预机构,后来是被大米和小米的口碑吸引过去的,当时最近的校区就是上海,才去了上海。在今年疫情过后没多久就得知他们要在杭州开新校区,我就第一时间联系了杭州的负责人,并和上海这边交接完成,于国庆后不久就转校去杭州了。这样我妻子也不用在杭州和上海两地间奔跑,我还能在陈琢放学后带他去两个亲戚家玩,两家都有个六七岁的姐姐,也刚好是我儿子最合适的玩伴。
在上海最后的一周,我参杂着换城市的喜悦和对上海的各种不舍中度过,有一次感统课下课后,杨老师告诉我说,在她和另一个老师聊天时,陈琢突然说了句:要我走是吗?,是一个老师问杨老师:陈琢的课是不是这周就结束了?,杨老师回另一个老师时陈琢正在玩玩具,突然说了这么一句,感到惊讶或惊喜的杨老师想要再确认是不是这句话时,陈琢就没再回她,只顾自的继续玩起了玩具。
这几天晚上我一直想用什么方式来感恩老师和大小米机构,我选了做面锦旗,陈琢睡着后,我想了很久,想了这么六个字:‘师有爱,教有方’,心满意足的睡着了。第二天和邵邵老师说,我做了面锦旗,等最后一天时送给老师,并想和大家合影。我如愿的送了锦旗并和老师们和了一张留念照片,照片上陈琢被田老师抱着,还拿着个玩具圆盘,半挡着自己的脸。
最后一堂课放学时,田老师突然拿出一个玩具车,说是aba的老师们一起买的,送给陈琢,陶老师李老师给了我陈琢的最后一次‘一周反馈’,我把放在机构里自己的物品收拾上车,带着妻子孩子开离上海时,有那么一阵不舍,老师们又继续忙着其他孩子,我也要继续忙着我该忙的,好让生活继续走下去!老师给的最后的‘一周反馈’写到:
本周琢琢表现很棒,互动式语言在本周全部通过,超厉害了,现在要进入到两回合的一来一往了,琢琢对小朋友的兴趣及互动也比之前提高了许多,在情绪命名这块已经由图片情绪进入到了情景化情绪命名,是为了能让琢琢更加理解情绪的发生与表达。琢琢就要离开上海了,老师们都有些舍不得琢琢啦!希望琢琢能在新的环境有更大的进步,快乐成长!同时希望琢爸琢妈能在家里进行一些课程的泛化,琢琢加油哦!非常感谢爸爸妈妈的配合与支持,希望琢琢越来越棒!李老师、陶老师,2020年10月12日到16日。
过了一周我写了‘家庭作业反馈’,拍照发给了老师们:
时间过的很快,回想起刚来机构那会,就像昨天才发生过,记忆犹新,那会还有种度日如年的担忧,真是参杂着各种感觉!回头再看,真的庆幸遇到你们陪着我们度过最艰难的一年,我的心态也慢慢的变得更好,孩子的情况也有巨大进步,是你们给了我们一家最大支持,给了重拾生活的信心和能力,谢谢!如今,我们就像换了根据地,继续我们的抗战,有了新的老师,孩子已快速融入学习,并有了新的同学。当睡前,他又想起13号线地铁,想起992公交车时,我们随之也回想起了过去大上海的点点滴滴,想起了最可爱的老师们。我想,一定会有一天,我和他妈妈会陪着陈琢重返母校,再去寻找和感恩,希望能再见到大家!琢爸,2020年10月20日。
新校区刚开学的第一周,没有多少学生,多是比陈琢大,老师也不多,感统训练的老师还没到位,差不多要十一月底。
来到学校,新的环境,他似乎变得多动了,我从监控画面里看到他时不时要跑去窗边望,搬板凳去玩开关,或者去踩地上那个红色的圆形贴纸,相比起上海,这里的教室更大,玻璃窗没有被墙贴挡起来,干扰确实大了些,或者他慢慢张大了些,自我意识更强了些吧,也或者他在试探老师,看看这么做会不会被老师阻止,老师正在建立师生关系,所以大多情况下,只要他能表达出来就会答应他,所以这个建立关系和建立规则就有了矛盾,课后我也给老师出了点注意,把课堂内容加多一些,把习得性任务偶尔穿插在维持性任务里,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或许能安坐的更久一些,配合度更好一些,后来观察了几堂课,感觉效果是有一点,但并未达到上课时的样子。
由于感统老师还没来,每天只有上午的一个半小时的课,下了课后我就先带他去商场玩一会,吃了饭,再回家把田老师布置的居家干预课做一做,差不多下午四点,我们就坐公交车去我妹妹家找陈琢的表姐玩,这个表姐六岁,今年上幼儿园大班,非常喜欢这个弟弟,看得出陈琢也很喜欢沫沫姐姐,当天就去小区的滑滑梯那里玩了会,姐姐会对着其他小朋友说:“这是我弟弟”,也许在她看来,有个弟弟是很值得骄傲的,这令我也很欣喜,陈琢在攀爬的时候,姐姐会在后面辅助,往下滑时,陈琢也愿意姐姐坐在他后面抱着他一起滑下去,这在陌生小朋友那里是没发生过的,也许他认为姐姐是家人吧。
最近他开始喜欢上了玩开关,这让我有点紧张,因为我看过书上说谱系的孩子多半是有这个爱好,去了姐姐家,也要搬个板凳到处去找开关,姐姐很照顾他,会听到他说:“姐姐按里面的开关”时去按,看到这也是学习社交的一种,我也没努力去引导和转移。第一周的时间里,我们来了三四次姐姐家,还有个让我惊喜的地方,姐姐正拿着个玩偶小马,想要炫耀一下,就说:“我的是小马”,这时正在旁边的陈琢拿起了身边的一个玩偶说了句:“我的是海豚”,最近学的镜面对话第一次用在了同伴的互动中。还有一次,陈琢在玩手机里的游戏,遇到不会玩的地方时,对着身边的姐姐说了句:“姐姐帮帮”,虽然说的时候没有看向姐姐,只看着手机,也已经算的上一个明显的了进步了,还愿意把手机给姐姐操作,对姐姐的接纳度很高。
期间我们还去了趟另一个姐姐家,我妻子表姐家的女儿,就是疫情期间看到陈琢摔的流鼻血时,又拿纸巾又枕头的贴心墨墨姐姐,姐姐家有个上下铺的床,上面有个梯子,看到姐姐爬上去后,他就跟着往上爬,没想到他竟然爬上去了,让我感觉到孩子的感统方面已经有了阶段性进步,相比起疫情期间那个连滑滑梯的台阶都不敢爬的他有了很大差别。
我们在机构附近的小区里租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其中一间我整理出来,做了个简单的教室。刚来的第一天晚上,准备给陈琢洗澡时,他变得很抗拒,不愿意脱衣服,我强行的把他抱进卫生间,没想到第二天中午下课后他不愿意回家了,走到楼下时就说要去超市,开始我没想到,以为他只是想去超市坐坐电梯再买个养乐多,等再回家时,他还是要往小区门口走,我才想到也许是昨晚我那强行的洗澡态度加深了他的洗澡恐惧,以至于不愿意回家。我只好陪他去坐地铁去了,一直到天黑后,我才把他带回家,也是勉强进的家门,等我放水准备给他洗澡时,他就抗拒着不要洗澡,我把放满了温水的洗澡桶提进卧室,打算让他在卧室里洗,没想到他居然欣然接受了,还自言自语的说:“不在卫生间洗,在屋里洗”。
一天晚上,他像往常一样在看手机里的我拍的视频,多半是他自己的生活视频,里面有一个视频是我对着上海机构的天花板拍的,是在录音那首放学后儿歌‘我们健康,我们快乐,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娃娃,我们唱歌,我们跳舞,我们是一群快乐的娃娃’,是因为他很喜欢这首歌我才想到要录下来。当他看这个视频时,只能听到儿歌和机构里其他家长的声音,但看不到人,他突然说了句:“这个里面在干什么?”,这是第一次问,给了我一些启发,心想是不是可以多创造一些这样的疑问,来诱导他来发问?于是我又录了个类似的视频,第二天他看到时却没问,但后来我们在玩卡片时,他又问了很多遍,对着一张哥哥在马桶上尿尿的卡片问:“这个哥哥在干什么?”,没等我回答完,他又换了张卡片继续问,似乎对答案并不关心,只是喜欢重复的问,而且卡片上的内容他已经都知道了,当我反问他:“那你说他在干什么?”时,他又表现的爱理不理,哎,惊喜总是伴着挫折。在问‘干什么’这个问题的前一两个月里,我一直有给他玩卡片,并经常会问他相同的问题,让他回答,比如我拿出一张新的卡片‘一个哥哥在扫地’展示给他看的同时,也会问他“这个哥哥在干什么”,也会把卡片都摆好后,让他寻找某一张卡片,所以我觉得想要让他学会提问,需要先让他学会回答,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的意思和用处,才能更好的引导他发问。
十一月初,天气已经变得冷了许多,卖羽绒服的市场里都在传言‘今年将会是近60年来最冷的一年’,我真的不知道这种天气预报哪里得来的,不过这几天确实冷,小区楼下有个广告牌,路过时陈琢念了句广告牌上的5G,我习惯性的停下来给他解释起了广告上的内容,他突然说了句:“它会自己转的”,我一时没听懂,直到我看到广告轮播滚动后才明白过来,我们天天从这里路过,我都没注意到这个广告牌会滚动,不得不说他很注意一些生活里的细节,就像平时他会指着树上的叶子说叶子,但从来没说过大树,似乎他先是看到的叶子,再通过我的话语引导注意到了整个大树,而我们普通人都是先看到一整颗树,再看到树叶、树枝、树根或者树上的小动物,他和普通人刚好相反了,这样不利于统合并思考,导致思维逻辑比较混乱。
他妈妈从八楼家里的窗户上探出头喊他的名字,我指了指方向说:“妈妈在那里”,看到妈妈后他突然说了句:“HI”,还挥了挥手,平时他都不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即使老师和家人也是在我们的要求下才说句再见,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学会的这句HI,这让我觉得他只是不屑于平常的人际交往,却什么都懂似的,他太挑剔,只对有趣的事物给予回应,就好比她妈妈在八层这种躲猫猫式的互动,他的主动性变得好了很多,平时让他被动的去说你好和再见,去和同伴去握手时,他基本是表现的没有耐心,或者被动的接受,这种到底有多少帮助呢?如果先设计成有趣的互动,再慢慢过渡到生活里,会成功吗?
最近机构里在上的情绪认知课有了明显进步,主要情绪包括:开心/难过/生气/害怕,刚开始是认识老师的情绪,老师做一个相应的情绪表情,问陈琢:“老师的心情怎么样?”,一开始时陈琢对开心和难过能正确回答,生气和害怕明显还没有掌握,不过由于老师是故意做出来的表情,会有些不准确,情绪不够丰富,也会有误导的可能性。后来变成了看卡片识别情绪,卡片上的情绪表情大多也是故意摆拍出来的。在做这些时,我认为陈琢是死记硬背下来的,比如一张害怕的表情卡片,当老师辅助了几次后,他会记得这个卡片就要回答害怕,至于害怕的认知到了多少就不确定了。等卡片也通过后,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卡片情景情绪,比如一张卡片是小朋友刚搭的积木被另一个小朋友推翻了,拿给陈琢看,并问这个小朋友心情会怎样,在这里时,生气这个情绪一直回答不对,经常和害怕混淆了,直到有一次经历后老师告诉我他突然能正确回答生气了,是头一天晚上,在他姐姐家玩时,他把他姐姐刚搭的火车轨道给推翻了,他姐姐就生气的跑进屋,还把门反锁了起来,这时我带着他走到门口,告诉他:“陈琢把姐姐搭的积木轨道推翻了,姐姐很生气,看,姐姐在屋里不愿意开门,陈琢要说‘对不起’”,听到我这么说后,陈琢还真的拍了拍门,不过没说对不起,而是说了句‘开门’,我认为第二天在课堂上能正确识别生气这个情绪,是和这个经历有关的。
等过了这个阶段后,就进入了真实生活情景式情绪,比如在室内游戏时,陈琢不小心碰到了老师的水杯,这时老师就会问:“你把老师的杯子碰倒了,老师的心情会怎样?”,“难过”,这个情景多半是老师故意设置的,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一些偶然事件来教。有一次我带他去做85路公交车,准备去他姐姐家玩,来了一辆坐满了人的公交车,我给他说:“这辆公交车坐满了,没有位子了,我们坐下一班公交车”,听到我这么说后,他看着驶离公交站的85路车突然说了句:“没有位子了,陈琢很难过”……当时听的我哑口无言,心情很复杂,开心的是他成功泛化到生活里,并正确表达了自己当下的感受,顾虑的是,大多小朋友并不会这么说话,这么表达似乎有些不够口语化。过了一会又来了一辆85路,刚好是有座位的,我们上车坐下后,我又问了句:“我们已经坐上85路了,陈琢心情怎么样?”,看他一副满足的模样望着车窗外懒得回答我似的说了句:“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