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投降,要么被杀死
蒙古的远征是以坚不可摧的蒙古铁骑为强大后盾的。
蒙古军队一般分为三翼,按蒙古人习惯的方向、即向南展开,左翼军在东,右翼军在西,另外有中军和后备军。由于作战的需要蒙古军队主要以骑兵为主,骠悍的蒙古马,骁勇的骑士这些都是蒙古军队雄厚的战争资本。这种蒙古铁骑不知疲倦,只要一天饮一次水就能活下去,它们可以在任何条件下找到饲料,用蹄子扒开冰雪寻找残留的干草。而蒙古骑士们则可以一天也不下鞍,可以在雪地宿营,即使食物不足或完全断食仍可照样行走。
在装备方面,蒙古人的盔甲都是用经过硬化处理和上漆的生牛皮制成的。每个士兵配备两张弓,一张供马下用,另一张准确度较高的供马上用。箭分长、中、短三种。那种分量重、镶有金属头、射程近的箭是专为射穿盔甲而设计的。每一个战士带有一份应急的干奶酪,只要半磅即可维持一天的战斗。每个人都带有备用的弓弦线、蜡和针以供修理装备使用。这些装备都装在一个皮袋子内,渡河时,可以往袋子里充气。除战斗兵员外,还编有后备部队:包括设计师和操纵石弩及其他攻城设备的特种部队、军需队、战马补充队、军火管理队以及一个收容队。后方国内的人民尽量节衣缩食,生产食品和装备支援前线。
蒙古人饮马陶俑。游牧民族的迁徙和征战都依赖马匹,特别是战争中损失了马匹需要补充,或者是战线漫长之时,马匹的体质、品种、数量以及相配的马具都必须保持高质量。蒙古人在残酷的环境里学会了驯养战马的优良技术,保证了他们的远征实力。在大草原上,只要二三个牧者就能管理数以千计的马匹,他们逐水草而行,保证马匹在征战时驰骋千里而不困乏。
军队内部分为不同的等级。个人效忠的纽带将十夫长(阿儿班)、百夫长(扎温)、千夫长(敏罕)和万夫长(土绵)联系在一起。百夫长、千夫长、万夫长是由地位较高的那颜组成。在他们之下,军队的骨干是由自由人中的小贵族组成,他们被称为答儿罕。原则上,这些答儿罕有权享有战争中掳掠的战利品和大规模狩猎远征中获取的猎物。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答儿罕是因为其英勇而擢升为那颜的。
此外,还有护卫军,护卫军主要是保护蒙古大汗。护卫军(怯薛)约由10000人组成。护卫军中的士兵原则上分值日班者和值夜班者。此外还有弓箭手。值夜班人数是800-1000人,弓箭手是400-1000人,值日班人数是1000人。事实上,只有贵族和答儿罕、有特权的自由人才能加入护卫军,护卫军中一个普通士兵的地位高于其他军队的千夫长。成吉思汗的大多数将领就是从护卫军中挑选的。
蒙古军队的战斗对形分为五列纵队,骑兵营拉开很宽的距离,前边为突击队。他们全身披挂,手持大刀、长矛和狼牙棒。队尾是骑兵和弓箭手。弓箭手穿过骑兵营突击队的中间策马急驰向前,一边全速奔驰,一边开火,等接近了敌人,他们下马摘下重弓,飞蝗似地射出重箭。蒙军进攻时主要靠火力的猛烈和集中,其猛烈和集中程度迄今罕见。
蒙古马是优良的战马品种。蒙古人的养马法非常先进,战马经过3年训练后,能够做到千百匹马聚在一起也寂静无声,驰骋数百里也不流汗,不用驾驭也不会走散。蒙古人有管理战马的专门机构和官员。
蒙古人利用宣传作为一种恐怖武器。他们打算侵略哪个国家,总要先提醒该国想一想那些曾经抵抗过大可汗的国家所得到的可怕的下场。他们警告说:要么投降,要么就要被杀死。事实上,即使对手屈服了,他们进兵该国时还是要把他们杀掉。他们得心应手地利用宣传从而在士兵心中树立起必胜的信念。他们极力赞扬士兵的职业,使所有老百姓把辛勤劳作、养兵打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还教育人民说:“蒙古族是一个出类拔萃、比别的民族都优秀的种族。”
成吉思汗的远征是从西夏国开始的。西夏当时已经是定居的文明民族,面对蒙古铁骑,西夏王李安全组织了有效的防御,以致成吉思汗几次蹂躏西夏都未能攻陷其都城中兴府和灵州。西夏王李安全以纳贡者的身份保住了王位。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摄影记者拍摄的近代蒙古人生活场景,他们仍然继承了祖先们迁徙、游牧时搬运蒙古包的方法。
1209年,成吉思汗再次回军包围中兴府,他企图引黄河水,水灌中兴府从而夺取宁夏,然而,水坝工程对蒙古人来说是很复杂的,他们未能按预定方向引水。这一次西夏王将自己的女儿香公主献给成吉思汗,求得和平。
成吉思汗对香公主很是喜爱。事实上,成吉思汗喜欢女人,就像他喜欢战争一样。但是,对待女人,他是有分寸的,女人只是他战争间隙的调味品,他从不会因为女人而误了军国大事。他常对心腹将领说:“女人如甘醇,少饮则提神爽气抑性;多饮则耗神消气;滥饮则灭志杀身。”可是在香公主面前,这一切都发霉了。成吉思汗很快爱上了香公主,以致香公主投黄河自杀后,成吉思汗痛苦万分,派出三千铁骑顺水去寻找香公主,从天明寻到天黑,从上游找到下游,之后又在黄河边破土立墓,以此纪念香公主,把黄河称作“哈吞高勒”,“哈吞高”蒙古语之意为“夫人河”。
在使西夏成为他的领地之后,成吉思汗转攻金国。攻金之战开始于1211年,一直持续到成吉思汗去世,其间只有短暂的停战,由他的继承者于1234年结束了战争。
1218年成吉思汗命大将哲别率军攻打喀剌契丹国,哲别很快就征服了喀剌契丹国。
这样整个东突厥斯坦、伊犁河、伊塞克湖、楚河和怛逻斯河流域,归并于蒙古帝国。
这样成吉思汗帝国与花剌子模帝国就成为紧邻了,这为双方矛盾的引发、发展、尖锐提供了机会、可能、条件,因此,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远征也就势所必然了。
元上都宫遗址。元上都建于大草原上,是忽必烈称帝登基之地,后来成为元朝的陪都。文献记载,上都城方圆近9公里,分宫城、皇城、外城三重。许多重要建筑的材料都是从千里之外的汴梁运来的。
草原游牧部落的定期性袭击曾经成为历史上的一种地理规律,草原游牧部落的可汗们登上了长安、洛阳、开封或北京的王位,登上了撒马尔罕、伊斯法罕或大不里士的王位,登上了科尼亚或君士坦丁堡的王位。但是,还存在着相反的另一种规律,它通过古代文明地区使游牧入侵者发生缓慢的同化过程。这些野蛮的牧马人作为相当分散的贵族被淹没在这些密集的居民中。中国和波斯文明,尽管被征服,但反过来征服了野蛮的和未开化的胜利者,令他们陶醉,使他们麻痹沉睡,最后消灭了他们。在征服之后常常只需要50年,生活继续着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中国化和伊朗化的蛮族首先起来保卫文明,反对来自蛮族之地的新攻击。
襄阳炮,蒙古人利用伊斯兰工匠发明的最具杀伤力的武器。首次应用于攻打襄阳城,所以名襄阳炮。它是利用重力来发射巨石的一种抛石器。它靠大砣的下坠力来产生能量,省去了人力,发射的弹丸较重时,只要增加大砣的重量就行了。而且,通过大砣的变化可以自由地调整射程。攻打襄阳时,发射的石弹重达90公斤,击中目标时,可以深入地下两米多。最致命的一击曾一炮砸死宋军1员大将、3员偏将和5个士兵。1268年秋,蒙古人进军汉水南岸,把襄阳围个水泄不通,宋军守将吕文焕坚守了五年城池。1273年,忽必烈从伊斯兰获得了襄阳炮,发动了历史上最有名的炮战,狂轰滥炸了14天,襄阳守军魂飞魄散,最终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