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18.元芳领受新的使命
吐蕃骑兵见自己的主将已死,立马陷入混乱。
唐军越战越勇,吐蕃军士纷纷被唐军砍落马下,唐军渐渐占据上风。
不一会儿,吐蕃骑兵开始败退,争相恐后地往隘口里撤退。
元芳和薛讷收拢军队也不追赶,反而指挥队伍开始撤退。
正在城楼上观战的钦陵见一向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副将扎木哈被杀,吐蕃骑兵被打得溃不成军,气得七窍生烟。这下又发现这伙得了便宜的唐军要跑时,彻底坐不住了。他立刻命人制止住败退回来的骑兵,吹响进军的号角,立刻出兵追击,他决不能让这伙唐军逃掉。
一时间,山丹隘口内想起吐蕃人的震天号角声。
吐蕃“战神”钦陵亲率两万骑兵从隘口内迅猛地冲了出来,向元芳他们疯狂地追去。他发誓要将这伙唐军碎尸万段,为他的副将扎木哈报仇。
正在往回撤退的元芳和薛讷见大批吐蕃冲出隘口,向他们追来,他们明白:他们的诱敌之计成功了!
几千骑兵在元芳和薛讷的率领下一路狂奔,并士兵胡乱丢下一些头盔、铠甲和武器,佯装溃败。
钦陵亲自率领的2万吐蕃骑兵在后面紧紧追赶,见唐军为逃命已经是丢盔弃甲,狼狈奔逃,更加坚定了他想将这伙唐军彻底消灭掉的信心。
不过,身经百战的他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在他带兵出隘口追击时,命另一位副将率领隘口内还剩下的1万多骑兵半个时辰后再出发,以便万一唐军设有埋伏便于及时赶来,和他一起夹击唐军。
钦陵率领的吐蕃骑兵在唐军的骑兵后面紧紧追赶,已经追出去好几里地,始终和唐军骑兵相距约半里地。
元芳和薛讷带着几千骑兵玩命地往回跑,此时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将吐蕃大队人马引入前面约10里处的埋伏圈。
此刻,巳时已过半,这西北夏日的阳光格外刺眼,紫外线特别强烈,阳光照射到皮肤上火辣辣地疼。
薛仁贵和将士们黝黑的脸上已经冒出一粒粒晶莹的汗珠,“来了!”望见西面官道上烟尘弥漫,薛仁贵知道吐蕃人追过来了,元芳他们诱敌成功了!
随着挥动的令旗,将士们严阵以待,作好了和吐蕃骑兵拼杀的准备。
陌刀队的将士紧握住手中陌刀,神色坚毅地望着前方。随着令旗的再次挥动,陌刀队的将士们见己方的骑兵奔过来,立刻闪开一条条通道,让己方骑兵迅速通过。
此时,吐蕃骑兵迎着明晃晃的阳光杀气腾腾地冲了过来,已不到两箭之地,可是当他们的战马冲到距唐军陌刀队不足一箭之地的地方却乱了套。有的战马突然收住了腿停在原地,瞬间就被后面狂奔的战马撞翻地,有的却往旁边瞎跑,甚至还有的掉转头往回跑,和后面的战马冲撞在一起。
一时间,场面一下子变得混乱不堪,吐蕃骑兵乱糟糟地挤在一团,自相践踏,不少吐蕃骑兵被剧烈的冲撞从马背上掀翻下来,被马踩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都是薛仁贵的计策。在明晃晃的烈日下,待放过我方诱敌的骑兵,等到吐蕃骑兵冲到唐军阵前一箭之地的地方,薛仁贵下令迅速挥动令旗,陌刀队的将士们心领神会,立刻将手中陌刀举到空中,将刀刃转动,一时间几千把的刀刃立马反射出几千道耀眼的金光,非常刺眼,吐蕃人的战马一下子受了巨大的惊吓。
这真是天赐良机,随着令旗再次挥动,陌刀队的将士们保持着严密的阵型,呐喊着奋不顾身地迎着吐蕃骑兵冲了上去,一阵疯狂地砍杀。
陌刀队大显神威,一时间,吐蕃骑兵纷纷落马,有的马头、马腿被齐刷刷地斩掉,连人带马摔倒在地,有的手臂被砍断,有的大腿被斩断,甚至有的被拦腰劈成了两半......
到处是飞溅的鲜血,到处是残肢断臂,叫骂声、惨叫声不绝于耳。
一些冲过了陌刀队防线的吐蕃骑兵立马又遭到薛仁贵亲自统领的盾牌手和长枪手的联手攻击。盾牌手在盾牌的掩护下,专砍敌军的马腿;长枪手专刺马上的敌军,两者配合得非常娴熟,无数敌军就这样死于他们之手。
元芳和薛讷带领剩下的两千多骑兵,返身从两翼也加入到与吐蕃骑兵的混战之中。元芳纵马挺枪,哪里的吐蕃人多他就杀往哪里,所到之处,吐蕃军士纷纷中枪落马,如若无人之境。
钦陵的吐蕃骑兵渐渐不支,开始败退。
薛仁贵看看时机已到,命人往空中发出两枚响箭,这是预先约定的伏兵出击的信号。
此刻正率军埋伏在两边山中的周青、周文和周武、姜兴霸望见薛仁贵的信号,立刻率领1万多骑兵和2万步军分别从两边山地里杀出,攻向钦陵的左右两翼。
听到震天的呐喊声,见唐军潮水一般从两边涌来,钦陵心中一惊:不好!中计了!薛仁贵果然不一般!
他开始为自己太过轻敌而盲目追击感到有些后悔了,他立刻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
可是,已经迟了!
从南、北两边冲杀过来的唐军,已经用几千骑兵抢先阻断了钦陵回山丹隘口的退路。
在钦陵看来,今天只有只有拼死一战了。
双方继续混战在一起,直杀得地动山摇、天昏地暗,吐蕃骑兵渐渐支持不住,被处于优势的唐军分割包围,吐蕃骑兵是越打越少。
正在这时,钦陵安排好的那1万多吐蕃骑兵杀过来了。
负责阻断钦陵退路的唐军骑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加上兵力悬殊,只好败退下来。
见援军到了,钦陵心中一阵狂喜:这下有救了!
不甘心失败的钦陵,不顾部下的劝阻,挥军又向唐军凶狠地杀了过去。
此时,唐军这边,3千人的陌刀队已折损过半,薛仁贵手下的周青、周文、李庆先、姜兴霸等部将都挂了彩,余下将士也大多不同程度地负了伤,已无力阻挡吐蕃骑兵的猛烈冲击。
薛仁贵知道:形式到了最危急关头,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泄气,必须咬牙挺住。深知兵法的他明白:胜败的关键往往在于谁能坚持最后几分钟!
于是,他挥动着银剪戟,大喊一声:“弟兄们杀呀!纵马迎向吐蕃骑兵冲去。
唐军将士见自己的主帅亲自冲了上去,士气大振。元芳、周文、李庆先等几员部将紧随其后带着本部人马也冲了出去。
薛仁贵一马当先,挥舞着那把巨大的银剪戟左右击打。被他的银剪戟打中的吐蕃军士纷纷惨叫着从马背上栽倒下来,生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元芳紧紧跟随在薛仁贵的身旁,尽力保护者他的安全。
敌我双方混战在一起,谁都不服输,谁都想一口将对方全部吃掉,双方都在苦苦支撑。但事实上,一时半会儿谁也奈何不了谁,战事陷入了胶着。
正在这紧要关头,唐军背后传来震颤大地的战马狂奔的声音和士兵们响彻云霄的呐喊声。
薛仁贵心中一喜:一定是苏定芳大将军派来增援的2万精锐骑兵杀到了!
顿时,唐军士气大振,个个奋勇争先,气势如虹,奋不顾身地斩杀吐蕃骑兵。
很快吐蕃骑兵就落了下风,支撑不住,开始败退。
钦陵见此情景,已知败局已定,无力回天。于是长叹一声,心有不甘地下令往山丹隘口撤退。
他后悔自己事前怎么没有从埋伏在隘口南面山中的骑兵中调派一部分兵力也赶来增援,他为自己的失策,为自己太过于轻敌,悔得肠子都青了!
此役,由于唐军的援军及时赶到,吐蕃骑兵被薛仁贵统帅的唐军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败退,共计损失了2万多人;而唐军这边也损失了1万多。
唐军追出数里后鸣金收兵,一代名将薛仁贵何尝不懂得‘穷寇勿追’的道理。
薛仁贵下令各部收拢兵力,救治伤兵,然后全军后撤20里扎营,向苏定芳大将军统帅的主力大军靠拢,以防吐蕃军队的突袭。
安营扎寨后,薛仁贵将此役战况具表详细报与苏定芳大将军。
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芳接到前军大总管薛仁贵的报告后,对唐军取得的大胜甚为满意,对薛仁贵、李元芳等将领大加赞赏,同时具表上奏朝廷,为李元芳、薛仁贵等有功将士请功。
傍晚时分,薛仁贵的前军和苏定芳的主力大军在距离山丹隘口约40里的地方汇合了。
而吐蕃这边,逃回山丹隘口惊魂未定的钦陵闻之苏定芳的大军已经与薛仁贵会合,且兵力达到20万余万,兵力是他们的三倍;况且还有攻城用的云梯、抛石机等利器时,就有些泄气了。和先前那个壮志满怀,从不服输,一心想彻底击败唐军的钦陵简直判若两人。一个人的变化也确实太大了!也许是薛仁贵统率的前军此次带给他的失败让他清醒了许多,使他进一步认清了吐蕃和大唐实力巨大悬殊的现实。
现在他真切地感觉到了大唐军队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觉得这场仗根本没法再打了!再打下去毫无胜算,只能是徒增伤亡而已。他萌生了想与大唐谈判的念头,当务之急是赶回甘州与他的老爹禄东赞商议。
而唐军这边,苏定芳和薛仁贵等主要将领商议:决定趁吐蕃军队刚遭受大败,士气受挫,军心不稳之际,明日一早进军山丹隘口,一举攻下山丹,为收复甘州扫清障碍。
第二天一早,负责进攻山丹隘口的唐军还未出发,斥候回报,带来了一个令人惊奇的消息:山丹隘口的吐蕃军队竟然一早就开始往甘州方向撤退了,现在那里已经空无一人。
这是什么情况?
大将军苏定芳搞不懂这吐蕃人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不管那么多,先占领山丹这一要地再说。于是,下令全军立即开拔,在山丹扎营,并加强警戒,暂不急于向甘州进军。
唐军在平静中度过了两天,第三天,隘口外突然奔来一吐蕃信使,送来了吐蕃大相禄东赞的一封亲笔信,大意是说吐蕃和大唐世代友好,不应刀兵相见,吐蕃愿与大唐和谈等内容。
苏定芳不敢怠慢,立刻将禄东赞的信六百里加急上奏朝廷,请掌管朝政的
武则天皇后定夺。
苏定芳的大军暂时停留在山丹,一面整军备战,一面等待朝廷的旨意。
8天后,圣旨到了:准许与吐蕃议和,命洮河道行军大总管苏定芳全权代表大唐与吐蕃商谈具体内容;另原凉州军六品骁骑校尉李元芳因在与吐蕃作战中功勋卓著,特加封为甘南道五品游击将军,即日起程赶赴幽州另有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