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文武分置(求推荐!求收藏!)
朱祁镇在坤宁宫陪着孙氏和心满意足的常德公主用过晚膳之后,便带着紫芙以及一干太监宫女离开了坤宁宫,返回乾清宫。
第二天清晨,又是一夜香艳之后,朱祁镇神清气爽的早早起床,简单的洗漱之后便在乾清宫前的广场上晨跑起来。
没多久,朱祁镇便满头大汗的完成了任务,在紫芙细心的伺候下,朱祁镇神采奕奕的带着一干随侍前往文华殿。
而此时的文华殿中,身为内阁大学士的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都面色凝重的看着坐在殿中的一干勋贵官员子嗣,出了他们三位之外,还有同为辅政大臣的英国公张辅以及礼部尚书胡滢。
五人笑盈盈的站在殿中,看着低眉顺眼的端坐在殿中一干二代们,对他们的表现感到很是满意。
事实上,虽然他们五位一脸和善,但在一干二代们的眼中,却是不怒自威。
三位内阁大学士、一位功勋卓著的国公、一位礼部尚书,在这五位面前,别说是他们,就算是他们家里的长辈,也不敢有丝毫放肆。
这也是因为今天是外臣子弟首次入宫伴读,他们不放心,所以才会全部亲临镇场子,否则的话,只需要一位现身也就是了,毕竟,朝廷许多军政大事还需要他们首肯才能执行。
而众多二代之中,京卫指挥使、保定侯孟俊之子孟昂却是最引人注意的,谁让他昨天在顺天府被打了一百板子?
这件事在整个北京城的勋贵之中早已传遍,孟昂也成为了众人之中的笑话。
感受着周围投来的戏谑目光,孟昂暗暗发誓,一旦再次遇到那个小屁孩儿,一定也要让他的屁股开花。
“皇上驾到~”
就在这时,文华殿外传来一道尖锐的声音,众人急忙起身,转身躬身而立,五位辅政大臣更是急忙迎了出去。
紧接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便出现在众人视线之中,众人齐齐下跪磕头,高呼道:“臣等(草民)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华殿中除了五位辅政大臣之外,其他一些二代也是有恩赐的官位的,特别是世袭爵位的嫡长子,一般都是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名誉职位,并没有实权。
而在众人之中的孟昂在看到朱祁镇时,大惊失色,面色恐惧、浑身发抖,一个劲儿的将自己的身形隐藏在众人之中。
“五位老大人快快请起!”
朱祁镇急忙伸手虚扶,随后又对殿中的一干二代们沉声道:“诸位都请起吧!”
“谢陛下!”
一阵嗤嗤声响起,众人起身。
“诸位都是我大明功臣之后,召诸位入宫伴读,便是朕期待诸位有朝一日能够为大明建功立业,光宗耀祖,而不是成为帝国的负担!蛀虫!”
朱祁镇扫视着众人,道:“望诸位共勉之!”
“臣(草民)等谨遵陛下训诫!”
众人之中不论心中是怎么想的,面上却都是一脸谦恭。
杨士奇五人一脸恭谨的紧跟在朱祁镇身后,任由朱祁镇开口。
“今天,你们将选择各自的未来,文、武不限,若是有人想要进入锦衣卫和都察院都可以。”
随着朱祁镇的声音在殿中响起,跟随在朱祁镇身后的金英则带着两名端着托盘的小太监依次来到那些伴读子弟面前,将托盘里面装着的纸张分发给众人。
只需要他们填写好姓名、以及所选职务也就是了。
很快,近百伴读子弟的选择便交到了朱祁镇的案头。
事实上,对于勋贵的嫡系子弟们来说,他们根本就没有选择权,因为他们的未来早已经被他们的长辈安排妥当,毕竟他们要继承爵位,那就注定了他们将会是武将一系。
朱祁镇此举更多的是想从旁系的勋贵子弟中寻找人才,让他们不至于靠着祖辈余荫庸碌一生。
选择武将的最多,谁让在场大部分都是勋贵子弟呢。
其次就是锦衣卫和都察院,选择进入锦衣卫的基本上都是出身勋贵家的旁系子弟,而出身文官家族的基本都是进入都察院。
上百人中竟没有一人选择下到地方,这让朱祁镇感到很失望。
不过,朱祁镇也没怎么在意,他此举的意义在于分置文武,让双方互不干涉,在他们内心中形成一种习惯,为以后的改制做准备。
今天的事情到此也就基本结束了,然后就是带着众人前往他们以后上学的传心殿和本仁殿。
“以后传心殿改为明文殿,本仁殿改为明武殿,文武学子就在这里上学。”
朱祁镇带着一干人等巡视了一圈之后,才对众人开口道:“从明天开始,每上课五日休息两日,此为一周,二十八周为半期,一年一期,若上学期间遇冬至、万寿、元旦节,则当天放假休息,如此轮转!锦衣卫和都察院学子另外择地授课!”
“臣(草民)等谨遵圣谕!”
随即,众学子便齐齐立于一旁,静静的等待着朱祁镇接下来的吩咐。
“文课就劳三位大学士和胡尚书负责教授,武课就劳英国公和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们教授,至于锦衣卫和都察院,朕再寻合适的人选吧。”
“陛下,这是不是不太妥当?”
杨士奇有些迟疑的对朱祁镇开口道。
“没什么不妥当的,文武课朕也会和他们一起上的,杨师傅不必担心。”
朱祁镇摆摆手,对众人宽慰道。
杨士奇五人闻言,提着的心也就放了下来。
这些日子下来,杨士奇几人越发的担心朱祁镇又出什么幺蛾子。
“以后就有劳诸位师傅多多费心了。”
朱祁镇恭谨的对杨士奇五人拱手行了一礼。
“陛下言重了,此乃臣等本分!”
杨士奇五人连连还礼。
一早上就这样度过了,未来响彻寰宇、在史书上留下浓厚一笔的黄金一代就此诞生,在今天,却没有任何人能够想到,本以为是朱祁镇的玩闹之举,却对大明帝国产生了务必深远的影响。
“好了,诸位若是无事,就告退吧。”
朱祁镇挥了挥手,对众人道。
“臣(草民)等告退!”
除了杨士奇三人之外,其他人包括张辅和胡滢都齐齐躬身离开。
“三位阁老还有事?”
朱祁镇一脸疑惑的看着还留在原地的杨士奇三人。
“回陛下,这是今早内阁收到的保定侯的奏折。”
杨士奇从袖中掏出一封奏折,一边递给朱祁镇,一边开口解释道。
按说,保定侯孟俊身为侯爵,他的奏折是应该直接到朱祁镇的案头的,但现在是内阁三大辅政大臣代理,所以,保定侯的奏折出现在内阁也就不奇怪了。
“哦?”
朱祁镇微微一愣,接过杨士奇递过来的奏折,打开一看,赫然是请辞爵位的,原因自然就是因为他儿子孟昂在闹市纵马伤人的事。
尽管此事顺天府已经处理过了,但对于保定侯来说,还是小心为上。
因此,这封奏折实际上就是孟俊用来试探朱祁镇的。
若是朱祁镇对顺天府的处理不满意,那他自然就会应了孟俊的请辞,反之,就是朱祁镇并不在意,他也就能够放心了。
“不知三位师傅对此事怎么看?”
朱祁镇看完奏折之后,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对三杨反问道。
杨士奇和其他两人对视一眼,对朱祁镇拱手道:“回陛下,臣等以为应该下诏勉励,并让保定侯对其子严加管教即可。”
“哦,为何?”
朱祁镇一脸不解的看着杨士奇。
杨荣开口解释道:“若陛下就此同意保定侯所请,传出去难免会寒了众勋贵的心。”
“原来如此。”
朱祁镇恍然。
事实上,有着后世记忆的他对于保定侯的这一举动心知肚明,之所以在杨士奇他们面前如此表现,更多的还是想看看杨士奇他们会不会因此打压勋贵。
结果证明,朱祁镇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
“那就依几位师傅的意见,下诏勉励保定侯,让他对家中子弟严加管教。”
朱祁镇做出最终决定:“此事也形成邸报,晓谕天下各王公贵族、皇亲国戚!”
“臣等领旨!”
杨士奇三人齐齐躬身领命。
随后,朱祁镇便带着金英和紫芙以及一干随侍的太监宫女,在杨士奇三人的目送之下朝乾清宫的方向走去。
至于杨士奇三人,则回到内阁去准备诏书和邸报去了。
朱祁镇一行经箭亭,过景运门,入乾清门,入眼的便是鳞次栉比的乾清宫殿宇。
进了乾清宫,朱祁镇便径直走到内殿之中,在书案上翻翻找找,最后找到一本手稿,这才满意的带着手稿出了内殿。
“金英,带朕去内书堂瞧瞧!”
朱祁镇一到正殿,便对侍立在一侧的金英开口道。
内书堂,于宣德元年创立,专司教授宫内的小太监们读书识字,授课老师都是翰林学士,即便是和大明顶尖的国子监相比亦不遑多让。
“是,陛下!”
金英虽然不知道朱祁镇为什么突然之间要去内书堂,但作为皇帝的贴身内侍,皇帝的任何命令他都必须无条件执行,哪怕是让他去死!
很快,朱祁镇便在金英的指引下来到了在大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宦官培养机构——内书堂!
一到内书堂周围,一阵非常读书声非常突兀的便传入他的耳中,让朱祁镇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就在门外陷入了沉思。
对于太监识字,朱祁镇前世也是很多人的看法一样,认为这是明朝的一大弊政,但是,当真正了解了明朝之后,你才会发现,其实明朝的权阉们并不都是祸国殃民的,也有利国利民的存在。
而文官也不都是为国为民的,也有为祸一方的,但是他们的名声却远没有太监的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太监是皇帝近侍,手握皇帝特赐的批红权,一旦为祸,那就会殃及天下。
更重要的是,他们代表着皇帝和文官相抗。
很快,内书堂内的声音便停歇了下来,金英便欲张口高呼皇帝驾到,但却被朱祁镇抬手制止。
只见朱祁镇抬腿步入内书堂,刚刚停歇下来的内书堂内众小太监和一名授课的翰林学士见此均是面色巨变,急忙跪地磕头:“臣(奴婢等)参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都起来吧。”
朱祁镇走到最前方,扫视了一圈众人,笑着点了点头。
“谢陛下!”
授课的翰林学士这才带着满堂小太监站起身,静待朱祁镇接下来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