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败家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篡位谣言

“你们听说了吗,仁宗皇帝竟然不是太宗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真正的皇位继承人是汉王!”

“难怪先帝驾崩之前,将汉王处死,又将赵王圈禁了起来,原来是因为太宗皇帝本意不是传位给仁宗皇帝的!”

“嘘…噤声,小心锦衣卫缇骑。”

“多谢兄台提醒!”

……

关于仁宗继位不正的消息就像是一阵风一般,在任何人都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在新帝刚刚登基之际,便传扬开来。

皇宫内阁。

此时,给朱祁镇上完课的杨士奇刚刚才回到内阁,正坐在他的正位上小口小口的酌着太皇太后以皇帝名义赐下的贡茶,耳中不时的响起杨荣和杨溥两人商议的声音。

“三位阁老,大事不好了。”

就在这时,一道焦急的声音在偌大的内阁中响起。

“什么事,大呼小叫的干什么?”

正在和杨荣商议朝廷大事的杨溥被突然响起的声音打断,本就有些性急的他顿时心头大怒。

内阁是什么地方,岂容人大呼小叫,下意识的便开口呵斥道。

“回禀杨阁老,京中不知何时起了太宗皇帝传位于汉王、仁宗皇帝得位不正,先帝之所以杀汉王囚赵王,是因为害怕事情败露的谣言。”

“什么!?”

“有这样的事!?”

“怎么可能!?”

小厮的话音刚落,内阁中当今地位最高的三位文官便齐齐惊呼出声,杨士奇就连口中滚烫的茶水都忘记了,咕噜一下吞入肚中才发觉,不过,他也没时间在意,可见这个消息带给他的震动有多大。

刚刚开口呵斥的杨溥也急忙来到那名传话的小厮面前,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宫里知道了吗?”

“回阁老的话,这股传言就像是凭空出现的一般,下官刚刚得到消息就来内阁了,那时候锦衣卫正派人稽查传播流言者,估计消息已经传入宫里了。”

“这样的事瞒肯定是瞒不了的,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入宫觐见太皇太后,并且让刑部下令五城兵马司严查。”

杨士奇站起身,看向杨溥和杨荣,对两人开口道.

三人齐齐站起身径直走出内阁,朝皇宫里面而去。

清宁宫。

张氏正准备用午膳,便听到外面来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刘勉前来觐见,虽说张氏对于刘勉的到来略感意外,但还是召见了他。

“臣锦衣卫指挥使刘勉,参见太皇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刘勉一进入清宁宫便跪地磕头,对端坐在凤椅上一身盛装的张氏恭声道。

“刘指挥使免礼。”

张氏先是抬手对跪地的刘勉微微虚扶,而后才面露疑惑的看着他,问道:“不知刘指挥使这么急着入宫觐见哀家所为何事?”

“启禀太皇太后。”

刚刚站起身的刘勉一听张氏的问话,急忙躬身拱手禀告道:“臣在不久前得到下面的禀报,说今日早间京城内流出了一股针对仁宗皇帝和先帝篡改太宗皇帝遗诏的流言,臣深感此事重大,安排了锦衣卫缇骑四下侦查缉捕后,这才急忙入宫觐见,禀报太皇太后。”

“什么!?”

张氏闻言,面色大变的从凤椅上‘蹭’的一下站起了身:“竟然有这样的事?”

“臣初闻之际也是震动不已,但京师内却有此谣言,因为此事事关重大,臣不敢擅专,这才入宫请太皇太后示下!”

“这有什么好请示的?”

张氏闻言,顿时咬牙切齿、一脸怒容的看着刘勉,寒声下令道:“给哀家查,一定要将幕后指使者查出来,不管是皇亲国戚、文武勋贵还是皇族亲王,一经查实,统统打入锦衣卫诏狱!”

“臣谨遵懿旨!”

刘勉跪地领命道,随即,脸色略显犹豫的看向张氏,请示道:“敢问太皇太后,此事是否禀报皇上?”

“恩,你去吧。”

张氏并没有开口回答,只是对刘勉点了点头,然后便挥了挥手,示意刘勉退下。

刘勉见此,恭敬的磕了个头便起身退出了清宁宫。

出了清宁宫,刘勉便转身朝乾清宫的方向走去,要去向朱祁镇禀报。

清宁宫。

就在刘勉刚刚离开清宁宫不久,得到消息就急急赶来的内阁‘三杨’此时也来到了清宁宫。

“启禀太皇太后,三位内阁阁老在外等待召见。”

虽然刘勉已经离开了,但张氏依然端坐在凤椅上,听到刘勉带来的消息,此时的张氏没有丝毫食欲,只想尽快将京城中的流言平息,正巧,此时杨士奇三人便赶到了清宁宫,让张氏有了可以信任的人商议对策了。

“快快有请!”

张氏立时激动的从凤椅上站起身来。

“臣杨士奇、杨溥、杨荣参见太皇太后!”

“免了免了!”

杨士奇三人一进入清宁宫便准备跪地行礼,却被张氏出声制止,只听张氏强作镇定的开口道:“三位想来也是因为京中谣言入宫的吧?”

“……”

杨士奇三人默默的对视一眼,显然事情正如他们所预料的一般,张氏已经得到了消息,因此,三人便齐齐躬身拱手,为首的杨士奇向张氏开口道:“回禀太皇太后,臣等三人正是为此事而来。”

“来人,给三人阁老赐坐!”

“谢太皇太后赐坐!”

等到杨士奇三人落座之后,张氏才一脸希冀的看着三人,问道:“三位阁老可是有了平息之策?”

三人闻言,相视一眼,而后性格稳重、资历最老的杨士奇才开口道:“启禀太皇太后,臣等一得到消息便匆匆赶来,只是在路上简单的商议了一番,已有了几条应急之策!”

“哦?”

张氏闻言一惊,但面对杨士奇这三位宦海数十年的重臣来说,这样的事确实不算什么大事,只是因为涉及太宗遗诏,才会让这件事情变得棘手,不过,只要朝廷和宫内不乱,那这些谣言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臣等以为,只要京营不乱,百官不从,谣言不需多时就会平息。”

杨士奇沉声道:“不过,臣等就是不知此事背后是否有皇家子弟参与,特别是外地藩王。”

“此话怎讲?”

张氏略显不解的看着杨士奇。

“启禀太皇太后,此事若是有外地藩王参与,那事情可就复杂了,需要谨慎对待。”

杨士奇面露忧色的解释道:“因为当今皇上年幼,若朝廷在此事上处置不当,那就很容易让外地藩王起兵叛乱!到时候,天下烽烟四起,百姓难免遭遇兵灾,即便朝廷最后平息了叛乱,也会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不过,士奇这是最坏的结果,局势接下来怎么发展,我们谁都不知道,我建议还是将谣言控制在京都内,然后下令锦衣卫、五城兵马司尽快平息,这样一来,即便有外地藩王在暗中搅风搅雨,他们也没了机会。”

杨士奇的话音刚落,作为仁宗皇帝和宣德皇帝亲信的杨荣便接着向张氏开口道。

“若他们依然还要跳出来,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朝廷就派出精兵,将那些心怀鬼胎之辈一网打尽!”

“勉仁(杨荣的字)此话有理,臣附议!”

“臣也附议!”

杨荣的话刚刚说完,杨溥和杨士奇便先后躬身拱手赞同道。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按照三位阁老的意思办吧。”

张氏见此,毫无异议的便同意了,她也确实没有比杨士奇三人更好的办法了。

杨士奇三人领命,而后便携手退出了清宁宫,他们需要尽快回到内阁,然后召集有关部门应对此次京中突然流传开来的谣言。

而张氏在杨士奇三人离开之后,便带着贴身的内廷总管余枫,离开了清宁宫,朝皇宫后面走去,不知道她准备去哪。

坤宁宫。

刚刚吃完饭,朱祁镇正捧着圆鼓鼓的肚皮瘫坐在椅子上。

“启禀太后娘娘,皇上,锦衣卫刘勉在宫外求见皇上,说有重要的事情禀报!”

就在这时,坤宁宫外的小太监进来禀报道。

“刘勉!?”

孙氏闻言,有些疑惑的转头看向朱祁镇:“皇儿,怎么回事?”

按理说,锦衣卫虽是皇帝亲军,但更是朝廷重要衙门,现在的朱祁镇还未亲政,刘勉有事也是去找张氏禀报才是,怎么会找到朱祁镇这个还在坐朝听政期间的皇帝?

在场不仅是孙氏感到疑惑不解,同样不解的还有她的父亲孙忠。

本来孙忠吃完饭便要随朱祁镇到乾清宫商议如何开始做生意的细节,却不想刘勉此时前来觐见。

“让他进来吧。”

孙氏开口对前来禀报的太监吩咐了一声,太监便领命退下。

既然想不通,那就将人召进来问一问不就全都清楚了吗?

很快,一身大红蟒袍的刘勉便进入坤宁宫。

一进入大殿,便跪地磕头拜道:“臣锦衣卫指挥使刘勉,拜见皇上,拜见太后娘娘!”

“刘勉,你要见皇帝有何事?”

孙氏并没有让刘勉起身,而是面色不善的径直开口道:“皇帝现在还没亲政,若是有朝廷大事,要先禀报太皇太后才是,这是规矩!”

因为孙氏担心刘勉越过张氏直接禀报朱祁镇,会让张氏怀疑她心中有依仗朱祁镇生母的身份掌控朝廷的野心,所以,才会出言提醒刘勉,也算是对他的敲打了。

“启禀太后娘娘,臣已经禀报过太皇太后了,是太皇太后命臣前来禀报皇上的。”

正所谓‘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刘勉自然听出孙氏的话音,因此,急忙面带惶恐之色的磕头解释。

孙氏虽然没明说,但刘勉怎么听不出,孙氏分明是怀疑他破坏太皇太后和皇帝之间感情。

毕竟,现在身为皇帝的朱祁镇还在坐朝听政期间,由太皇太后监国,你有事不先禀报太皇太后而是皇帝,到时候太皇太后还不得将这一切都算在她这个皇太后头上?

“启禀太后、皇上,今日京中出现了仁宗和先帝篡改太宗皇帝遗诏的谣言,太皇太后得知此事后大为震怒,臣在请示太后之后,太后让臣将此事禀报皇上。”

刘勉开口禀报的时候,不动声色间还不忘向朱祁镇卖了个好,毕竟,现在朱祁镇尚未亲政,若不是他请示张氏的话,张氏估计就会把朱祁镇这个正牌皇帝给抛到脑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