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岁:大脑发育的黄金五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早期触觉益处大

触觉在小婴儿的生命中扮演着非常特殊的角色。因为触觉在出生时已经相当成熟了。相比其他感觉,触觉可以更加清晰地让新生儿认识这个奇妙而全新的世界。触觉对婴儿感觉—运动系统发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免疫功能中也发挥着神奇的作用,所以触觉对婴儿的身体发育、情感健康、认知潜能甚至整体健康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影响。

威斯康星大学的哈里·哈洛(Harry Harlow)进行了一项经典的实验,揭示了触觉在心理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他一直在研究猕猴(这是一种高级灵长类动物,通常群居生活,其群体成员数目为15只到上百只不等)母婴接触的原始状态。哈洛用两个无生命的“替身母亲”抚养猕猴宝宝:一个替身是用铁丝网编制的躯干,上面安着一张粗糙的脸,躯干上还绑着一只装着牛奶的奶瓶;而另一个替身上则没有奶瓶,但是它的铁丝网外面裹着一张毛茸茸的毯子。出人意料的是,小猕猴们都不喜欢能喂奶的替身。尽管饿的时候它们会找“铁丝妈妈”吃奶,但更喜欢盖着毯子的“妈妈”,绝大多数时间都抱着它柔软的“小肚子”。实际上,小猕猴在刚出生的几周里一般都会保持这种姿势:紧紧地贴在母亲的胸前,这里既能取暖、又能吃奶,而且还不会影响母亲活动(见图5.4)。哈洛的实验表明,安抚小猴子并增进它们与母亲之间联系的并不是哺乳,而是触觉感受。

用群居猕猴进行的其他实验也证实了接触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群居生活可以补偿那些没有妈妈的小猕猴。将一群没有妈妈的猕猴宝宝放在一起抚养时,它们大部分时间都会紧密地挤成一团。虽然这些群居的猕猴很胆小,但比起那些分开喂养的猕猴,它们的生活能力的确会更强。如果把它们放在同一房间分笼饲养,不让它们碰到彼此,它们也无法获得群居生活在情感上的补偿。尽管它们能看到、听到、闻到彼此,但这种缺少社会接触的早期环境也会让它们非常不安。

这一发现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哺乳动物。无疑,身体接触对幼崽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在很多物种中,母亲会舔舐幼崽,比如母狗、母猫、母羊、母马以及母鼠,它们会马上将宝宝的全身都舔个遍。舔舐对这些新生的幼崽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没有这一动作,新生幼崽很可能会因泌尿道或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死亡。不过,如果有饲养员或兽医充分地抚摸幼崽,代替母亲的舔舐,仍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状况。

科学家近来的观察结果解释了早期接触为何有这些好处:每天受到实验员短暂抚摸的新生大鼠会表现出一系列的激素水平升高和行为优势,而且这些特征将会陪伴其一生。被抚摸的大鼠胆子更大,大脑中有更多的苯二氮卓类药物(一种抗焦虑的镇静药,它与天然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作用相似)受体,海马体(大脑中重要的记忆储存区)在老年期的退化很慢,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相应的认知功能也会渐趋完善。这些改进都可以归功于早期的接触,对新生鼠的抚摸可以永久性地降低大鼠应激系统的反应性。被抚摸过的动物在应激时会有正常的激素应答(见第3章),但它们的皮质类固醇水平并不像未被抚摸过的动物那样高,而且很快就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由于长时间激素水平过高会严重损害包括大脑在内的很多身体器官,所以应激系统的良好调控对动物的健康和智能都是有益的。

图5.4 刚出生几个月的小猕猴喜欢紧紧贴在母亲胸前,这样既方便吃奶,又容易被抱住和保护。(照片承斯蒂芬·J.苏米惠赠。翻印自K.E.巴纳德和T.B.布雷泽尔顿编辑的《触觉:经验的基础》。)

最有意思的是,这种抚摸只在鼠宝宝出生的头10天起作用。在这段关键期后被抚摸的鼠宝宝就不会表现出这种优势了。当然,人的抚摸对大鼠来说并不是一种天然的刺激,从母鼠那里得到更多触觉刺激的鼠宝宝会获得很多与实验大鼠相同的益处。母鼠在哺乳期的舔舐越多,鼠宝宝就越可能长期受益。这些鼠崽的应激系统调节力很强,在异常情况下脑内神经化学状态会发生变化,让它们不那么害怕。

还有一些动物研究重点关注了母婴分离对婴儿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猴宝宝离开母亲后会非常痛苦,即便是短暂的分离也会使其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而长期的分离甚至会抑制免疫系统。如果母猴和孩子能在10天之内重逢,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转的;但如果分离时间超过10天,这种抑制的影响将会持续终生,而且小猴子的免疫功能直到6岁都会呈下降趋势。大鼠幼崽也一样,被抚摸过的幼崽会产生更多的反应性抗体,早期的触摸对大鼠的免疫功能十分有益。与猴子类似,大鼠幼崽与母亲的短暂分离会提高其应激激素水平,还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以及细胞的生长与分化。这些不良影响仅限于幼崽出生后的前3周,并且可以通过人类的抚摸消除。这表明,是母亲的触摸促进婴儿发育,而非母亲的温度及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