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记账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做的合理设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对会计事务处理对象和范围的限定。
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是由各项具体的经济业务构成的,而每项经济业务往往又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相联系。由于社会经济关系的错综复杂,会计人员首先就需要确定会计核算的范围,明确哪些经济活动应当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哪些经济活动不应包括在核算的范围内,也就是要确定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例如,一个企业作为一个法律主体,应当建立财务会计系统,独立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如,企业集团中的母公司拥有若干子公司,母、子公司虽然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但是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为了全面反映企业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我们有必要将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企业集团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它却是会计主体。例如,由企业管理的证券投资基金、企业年金基金等,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属于会计主体,我们应当对每项基金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因此,作为会计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具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第二,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业务活动;第三,实行独立核算并提供反映本主体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报表。
【例1-1】 兴华公司20×8年基金管理公司管理了10只证券投资基金。对于该公司来讲,一方面,公司本身既是法律主体,又是会计主体,需要以公司为主体核算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反映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另一方面,每只基金尽管不属于法律主体,但需要单独核算,并向基金持有人定期披露基金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因此每只基金也属于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假设下,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明确这一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政策和估计方法。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在历史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提折旧的方法等。这些会计处理方法的运用都是基于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的。
持续经营是企业会计核算选择、使用会计处理方法的前提条件。若无持续经营前提,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无法被采用。只有在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拥有的资产才能按原定的目标和用途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出售或转让;企业承担的各种债务才能按原定承诺条件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被清偿;企业会计核算才可以依据会计计量和确认原则,解决很多常见的资产计价问题。例如,企业对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并按其使用情况和历史成本确定折旧方法计提折旧费用。
会计正是在持续经营这一前提条件下,才能使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而不采用合并、破产清算那一套处理方法,解决财产计价和收益确认的问题,保持会计信息处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例如,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有区分为流动和非流动的必要;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清算价格计价。这一假设为企业正确地计量财产的价值、确定收益提供了前提条件。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通常情况下,会计年度是按公历起讫日确定的。会计期间的划分有营业制和历年制,我国采用历年制。会计分期按公历制划分为月份、季度、半年度和年度。中期报告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如半年报、季报和月报。会计分期假设的作用体现为定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总结,计算盈亏,即时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来反映。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通常用当地币种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但向国内编报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折算为人民币。
以货币计量为假设,会计可以全面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有关交易、事项。但是,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例如,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使用者决策也很重要,因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在有些情况下,统一采用货币计量也有缺陷,某些影响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因素,如企业经营战略、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等,往往难以用货币来计量,但这些信息对使用者决策来讲也很重要,因此企业可以在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有关非财务信息来弥补上述缺陷。
二、会计记账基础
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上认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会计记账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
会计记账基础是指会计确认和计量在时间上的要求。会计记账基础有以下两种: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权责发生制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在实务中,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如销售实现,但款项尚未收到;或者款项已经支出,但并不是为本期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明确会计核算的确认基础,真实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确认收入和费用。
例如,兴华公司20×8年3月已按合同发出商品,并向银行办妥了托收货款的手续,而货款在4月才能收到。在权责发生制下,商品的销售收入应计入3月。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事业单位的经营业务也可以以权责发生制确认、计量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计制或现收现付制,即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记账;凡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虽应归属本期,但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记账基础,它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
例如,兴华公司20×8年3月已按合同发出商品,并向银行办妥了托收货款的手续,而货款在4月才能收到,在收付实现制下,商品的销售收入应计入4月。
收付实现制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会计采用的会计记账基础,事业单位的非经营业务应以收付实现制为基准确认收入与支出。
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