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资金的监管与效益评估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其三大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共同、协调、公平、高效、多维的发展。

2.2.1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2.2.1.1 公平性原则

所谓公平是指机会选择的平等性。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的横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际公平性,即世代之间的纵向公平性。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当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给他们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实现当代人之间的公平,而且要实现当代人与未来各代人之间的公平,因为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伦理上讲,未来各代人应与当代人有同样的权力来提出他们对资源与环境的需求。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在考虑自己的需求与消费的同时,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与消费负起历史的责任,因为同后代人相比,当代人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处于一种无竞争的主宰地位。各代人之间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处于支配的地位,即各代人都应有同等的选择机会的权利。

2.2.1.2 持续性原则

这里的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力的能力。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要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再生性资源能保持其再生产能力,非再生性资源不至于被过度消耗,环境自净能力能得以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2.1.3 共同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全球的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必须争取全球共同配合行动,这是由地球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所决定的。因此,致力于达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遵守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至关重要。正如《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写的“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这就是说,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要共同促进自身、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协调,这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2.2.2 可持续发展基本要素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含两个基本要素或两个关键组成部分,即需要和对需要的限制。满足需要,是要满足贫困人民的基本需要。对需要的限制主要是指对未来环境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限制,这种能力一旦被突破,必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中的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决定两个基本要素的关键性因素如下:

(1)收入再分配保证不会为了短期生存需要而被迫耗尽自然资源;

(2)穷人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农产品价格暴跌等具有脆弱性;

(3)普遍提供可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如卫生、教育、水和新鲜空气,保护和满足社会最脆弱人群的基本需要,为全体人民,特别是为贫困人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和选择自由。

2.2.3 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如果说,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内容的协调发展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体系,那么,管理、法制、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保证,即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通过技术的、观念的、体制的因素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地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包括决策、管理、法制、政策、科技、教育、人力资源、公众参与等内容。

2.2.3.1 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有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体系。历史与现实表明,环境与发展不协调的许多问题是由于决策与管理的不当造成的。因此,提高决策与管理能力就构成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决策人员与管理人员,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组织结构,形成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的机制。

2.2.3.2 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

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化、法制化的途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立法的实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因此,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法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使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得到控制,保障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2.3.3 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系统

科学技术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有效地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可持续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加深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扩大自然资源的可供给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提供保护生态环境和控制环境污染的有效方式。

2.2.3.4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系统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人的活动对自然和社会产生的长远影响与后果要求人们有较高的道德水平,明确自己对子孙后代的崇高责任,自觉地为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这就需要在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大力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应该不仅使人们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知识,而且使人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水平。这种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这种主要形式,也包括广泛的潜移默化的社会教育。

2.2.3.5 可持续发展的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主要方面。这是因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行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公众、团体和组织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将决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进程。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参与应该是全面的。公众和社会团体不但要参与有关环境与发展的决策,特别是那些可能影响到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决策,而且需要参与对决策执行过程的监督。

2.2.4 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

在具体内容方面,可持续发展涉及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生态和可持续社会三方面的协调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和谐,追求社会公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表明,可持续发展虽然缘起于环境保护问题,但作为一个指导人类走向21世纪的发展理论,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环境保护。它将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已经成为一个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性战略,具体如下:

(1)在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鼓励经济增长而不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忽视经济增长,因为经济发展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基础。但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追求经济发展的质量。可持续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并节约资源和减少废物。从某种角度来说,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体现。

(2)在生态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在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将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因此,可持续发展强调了发展是有限制的,没有限制就没有发展的持续。生态可持续发展同样强调环境保护,但不同于以往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对立的做法,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人类发展的源头、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3)在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平是环境保护得以实现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指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可以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享有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这就是说,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才是目的。下一世纪,人类应该共同追求的是以人为本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综合性和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可持续发展涉及众多的学科,可以分不同重点来展开。例如,生态学家着重从自然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学家着重从经济方面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在保证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持久供应能力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社会学家从社会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在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的情况下,可尽可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科技工作者则更多地从技术角度把握可持续发展,认为可持续发展产生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绿色工艺或技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