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共享改变我们的生活
2015年9月,在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及分享经济模式,并指出全球共享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途径。其实早在1978年,美国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琼·斯潘思(Joe L. Spaeth)所撰写的论文《社区结构与协同消费:一个常规方法》中就首次提出“共享经济”这一概念。
以前我们总是没有顾忌地分享所有公共资源,如教室、运动场、公共交通工具等,但对于像卧室、家具、衣服等私人财产,却总是和其他人划清了界限。随着社会经济逐步发展,环境由短缺经济开始过渡到过剩经济,当人们对其所拥有的私有物品并不能充分使用时,“共享”意识便出现了。人们开始通过媒介交换,让生活中的大部分闲置物品得到较充分使用。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势头,共享经济已经得到全球各界专家、精英和市场共同关注,成为讨论的热点议题。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需要在共享经济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经历过爆发式增长和市场选择、国家政策调控之后,目前我国“共享经济”模式正在以更加合理的速度向各领域逐步渗透。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和就业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为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41.6%;平台员工数为598万人,比上年增长7.5%;共享经济参与者人数约7.6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人数约7500万人,同比增长7.1%。同时,上市企业财报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共享出行、共享金融、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共享物流和共享知识技能这六大方面形成的经济价值链中,金融领域的排名仅次于共享出行,净利率超过20.0%。由此,伴随共享经济发展而延伸出的“共享金融”这一概念变得备受关注。
共享金融是一种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是将闲置金融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交易的创新金融模式,其概念中“主要是由技术驱动”的特征比较明显。尽管一直以来金融行业都属于传统行业,但不同的时代,技术革命创新依然赋予其不同时代的生命力特征。例如在电报发明以后,可用电报来做交易,出现了电报金融;在电话出现以后,又有过电话金融,比如买卖股票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下单。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纳斯达克场外市场不再通过喊单的方式来交易,而是采用电子清算的方式,金融业务也不再局限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电子金融业务。如今,在共享经济不断渗透金融领域的背景下,金融又被赋予了共享的特征,例如从国外的代表企业“Lending Club”“Prosper”和“Zopa”到国内的“人人贷”这一类P2P 网络借贷,以及“Kickstarter众筹”“京东众筹”等众筹平台,其实都是共享金融这个概念的体现。
目前所被人熟知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共享金融在当前网络与信息技术发展中植入的一种更有利于其发展的具体手段。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我国消费金融也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种将线下融资单纯平移到线上融资的模式已经无法涵盖金融共享理念所及范围。共享金融模式因为覆盖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居民、非金融企业、机构等金融资源个体之间的共享;第二个层面是金融资源个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第三个层面是金融机构之间的共享)而使其具备更加深入与长期的特征。
因此,共享金融在未来会有更加多样与广泛的方式并成为常态。同时,由于共享金融的核心内涵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多渠道分离,构建出多层次金融供给机制,把社会金融资源及时有效地进行供求匹配,最终成为社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方式。
如今,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涉及共享经济概念行业的经营者已达8000万人。即便是这样的市场体量,中国的“共享”概念市场仍旧有很大的潜力。而由共享经济发展孕育出的共享金融这一分支,同样成为金融业态的大势所趋,这一创新模式正逐步登上风口。已经出现的P2P 网络借贷、众筹等模式为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平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完成共享金融的布局扮演着先驱的角色。尽管存在着共享金融还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经营企业由于缺少自律而出现部分违规操作;国家的行业监管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彻底完善;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等一系列的不足,导致共享金融领域的供、需和监管三方面出现信息不对称,不合规P2P 问题平台逐步离场。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共享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创新模式,在实现社会的金融普惠性、破解社会主要矛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向着“良性金融”和“社会经济稳中向好”的美好目标迈进的重要路径。
在共享经济的时代,共享金融到底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影响?共享金融将以哪些金融模式运用到金融行业中去?共享金融如何才能在未来金融行业中担负起巨任?基于以上问题,本书系统性地阐述了共享金融的方方面面:首先结合共享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与企业经典案例提炼分析其潜在风险;其次结合国外监管经验提出建议;最后总结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六章内容,既回顾了过去,总结了现状,也展望了未来。
第一章主要是针对那些在过去几年里对“为什么共享金融这个概念会出现”存在疑问的读者,主要论述了共享经济衍生出共享金融的基础,对于共享金融观点的发展过程及其发展存在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讨论。
第二章主要阐述共享金融这一理念及其属性,同时为了更好地让读者去理解什么是“共享金融”,还将同为热点的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和共享金融进行了对比,从社会发展需求特征的视角去探讨发展共享金融的可行性。
第三章深入探析了基于不同目的产生的主要共享金融模式,其中包括“共享+P2P网络借贷”“共享+众筹”“共享+消费金融”“共享+保险”“共享+供应链金融”五大模式,让读者了解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通过对目前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共享金融企业案例进行分析,从当前金融机构、企业的经营中去了解共享金融具体各模式的运行情况。
第五章主要阐述共享金融作为一种金融新业态,在发展过程中与创新相伴相生所存在的风险,通过分析国外监管经验,给出与相关监管有关的针对性建议。
第六章主要是对共享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展望。
本书虽然做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工作,但面对共享金融这样一个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伴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新事物,现阶段成果依然不够全面且存在不足。希望本书能给读者带来启发,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础。欢迎各位读者批准指正。
周婧玥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