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有研究发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当股权结构集中时,一方面可以减少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控股股东很有可能利用其控制权优势,通过关联交易、定向增发等方式实施掏空。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新兴加转轨经济国家,股权结构非常集中,具有典型的“一股独大”的特征,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较为严重;同时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且其执行效率也有待提高,致使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控股股东有强烈的动机和能力实施掏空。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会严重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影响与制约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因素(股权制衡、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师监督等)。但控股股东的掏空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媒体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目前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化的问题,因此,完善公司治理不应只考虑公司内部的监督机制,还应考虑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媒体作为公司社会监督的重要体现,已成为影响公司行为、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媒体负面报道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体的公司治理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完善公司治理。
基于此,本书以中国2010—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在实证分析时,本书首先分析了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其次验证了声誉机制是否存在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中,并根据经理人特征将经理人分为控股股东本人或其亲属、职业经理人和公司内成长起来的经理人三种类型,分别分析了媒体负面报道对这三种经理人特征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最后分析了不同的法律环境下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是否相同,以及对不同经理人特征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是否相同。同时为了保证结果的有效性和稳健性,本书采用了媒体负面报道数量和负面报道数量与总的报道数量的比值两种方法来衡量媒体负面报道,并采用关联交易中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差额与总资产的比值和该比值的变化两种方法衡量掏空。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媒体负面报道后,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会明显减少;媒体负面报道对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影响较大。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减少有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和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降低。
(2)在家族上市公司中,当经理人为职业经理人和公司内成长起来的经理人时,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影响较大;当经理人为控股股东本人或其亲属时,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较小。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相对于经理人为公司内成长起来经理人的公司,媒体负面报道对经理人为职业经理人的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较大;相对于经理人为控股股东本人或其亲属的公司,媒体负面报道对经理人为职业经理人的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较大。
(3)当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好时,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更易受到媒体负面报道的影响;当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差时,媒体负面报道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的影响较小。公司所处地区的法律环境不同,媒体负面报道对不同经理人特征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也不同。
本书的研究结论表明媒体确实存在着治理效应,促进了公司治理的完善,提高了投资者保护水平。同时本书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等相关部门充分认识媒体的治理效应及经济后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了解媒体积极的公司治理作用,也为抑制控股股东掏空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供了直接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媒体负面报道;控股股东;掏空;法律环境;职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