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
在建立了线性规划的模型之后,接下来就要求解模型了。在求解线性规划模型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图解法。
当线性规划问题中变量个数为2时,我们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把变量及其变化方向、范围等用图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求得目标函数的最佳取值,这种方法就是图解法。在应用中,图解法相对是比较缺乏实际意义的,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形象地说明线性规划的许多特征。
接下来,我们用图解法求解例2-1-1。之前,我们建立出了例2-1-1的模型:
在以x1,x2为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中,非负条件是指位于第一象限。每一个约束条件都代表一个半平面。我们先将这个规划的可行域画出来。约束条件x1+2x2≤8表示以直线x1+2x2=8为边界(包括边界)的左下半平面。同理,4x1≤16表示以直线4x1=16为边界,包括边界在内的左下半平面,而4x2≤12则表示以直线4x2=12为边界,包括边界在内的左下半平面。因此,结合非负约束限定的第一象限,我们可以作出同时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区域,如图2-2-1所示。在线性规划中,满足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可行解。我们可以看到,在图2-2-1中,阴影区域中的每一个点(包括边界点)都是可行解。阴影部分就是同时满足了4个约束条件的解的集合,我们把这个区域称为该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域。
图2-2-1
目标函数z=2x1+3x2在这个坐标平面上,它可以表示以z为参数、为斜率的一族平行线:,其中代表斜率,代表截距。现在我们要在这个可行域中求得一个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的点,其实也就是说,当目标函数z=0时,作出目标函数的一条直线,在这条直线上,决策变量x1,x2的任何取值,对应目标函数z的取值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等值线。随着z的增大,直线一直向右平移,当直线平移到刚好要离开阴影部分的临界点时,再向右平移就与可行域没有交点了,这时就得到了z的最大化目标值,如图2-2-2所示。
图2-2-2
因此,在等值线与阴影区域的临界交汇点就是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该点坐标x1=4,x2=2就是满足约束条件的最优解,将它们代入目标函数求得z=14,也就是目标函数的最优值。
同理,当平行线向下移动时,当它移动到刚好要离开阴影部分的临界点时,我们就能得到z的最小值。因此,图解法既可以求解最大化问题,也可以求解最小化问题。
另外,由图2-2-2可以看出,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出现在可行域的一个顶点上,此时线性规划问题有唯一解。但有时线性规划问题还可能出现其他解的情况。接下来通过例题来说明。
(1)如果将例2-1-1中的目标函数改为求maxz=2x1+4x2,这时目标函数的等值线就与边界线x1+2x2=8平行,所以当等值线向右平移到阴影区域时,临界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边界线,这时,边界线上的任意一点都是这个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如图2-2-3所示。这时,线性规划问题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图2-2-3
(2)如果在例2-1-1的基础上增加约束条件x1+x2≥9,那么该问题的可行域是空集,所以,这个问题不存在可行解,当然更不可能存在最优解,如图2-2-4所示。
图2-2-4
例2-2-1 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
解:这个线性规划问题,当我们画出它的可行域和目标函数时,我们发现,这是个无界集,不管目标函数的等值线怎么向右平移,目标函数和可行域总是有交集,这时目标函数值可以无限增大,也就是说,这个问题有可行解,但没有最优解,如图2-2-5所示。
图2-2-5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线性规划可能有一个最优解,可能有可行解而无最优解,可能有无穷多最优解,也可能根本就没有可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