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湘西辞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章 译者序

湘西自古就是一个多故事的地方,这与湘西拥有的地理位置、文化有关。

湘西地处武陵山系腹地。武陵山系,山势宏伟,绵延横亘于云贵高原之东侧,东瞰湖湘,西通巴蜀,南抵黔桂,北连豫楚,自古就是战略要地。这片土地上,有峰回路转之要冲,有乱石嶙嶙之山林,有林荫遮日、溪水冷冽之峡谷,也有峻岭环绕之高山台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长期生活着包括苗族、土家族在内的湘西人,由此形成了与平原地带特征迥异的山林文化。湘西美丽而神秘,民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有边边场、上刀梯、赶秋、哭嫁、桃花落洞、梯玛神歌、挑葱会、打溜子、摆手舞、拦门酒等民俗。湘西也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思想的地方,十八洞村取得的成果令人瞩目。

诸多文人雅士将湘西诉诸笔端,这些人中,前有屈原,再有沈从文、孙健忠、韩少功(韩虽非湘西人,但其小说当时大部分以湘西题材为主)、蔡测海等,当今有彭学明、田耳等。他们对湘西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湘西的地域文化性格、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进行了全方位的艺术呈现。

历史上最早用审美和艺术方式表现湘西地域文化的,莫过于屈原。战国时期,楚国屈原被流放于湘西辰沅间。屈原深入湘西腹地,沿沅水而上,觉百姓习性直率、热情而行事彪悍,又感己遭遇之不平,忧愁幽思,而终于留下《九歌》等千古绝唱。自此,湘西以其独特的文化形象示于世人。沈从文创作历史文化散文《湘西》和长篇小说《长河》等,真实还原一个鲜活美好的湘西。沈从文笔下,湘西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有纯真朴实的湘西人,这里有重美、重感性形式、浪漫多情的湘西文化。

彭学明对湘西的全面推介,前溯屈原,后承沈从文。20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陆续发表了大量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小说、报告文学和艺术评论等。其中,有大量的湘西题材作品,如散文集《一个人的湘西辞典》,有他后来轰动中外的长篇纪实散文《娘》,也有最新出版的反映“精准扶贫”的报告文学《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亦如沈从文、黄永玉一样,彭学明将湘西视为他的精神家园。湘西这精神家园里,没有坚硬,有柔软温暖;没有隔膜,有温和包容。由此,湘西不仅仅是作家个人的精神家园,也是世界的;由此,彭学明的“湘西世界”亦如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样,具有了世界性。

彭学明笔下的湘西是美丽的,首先是美在其地理上的自然风光。《古丈风景》有古丈的茶乡、坐龙峡、栖凤湖、红石林等自然美景,《张家界水墨画》有鬼斧神工的天子山,《桑植》有美不胜收的太平山。湘西各个地方乡村美景,作品集中都有篇目体现,比如《永远的凤凰》《保靖》《芙蓉镇》等。湘西山美,水也美。

《走滩》《澧水清明天》《白河》《猛洞河水色》诸多篇目中对水的描述,使得世人对湘西水的清澈干净记忆犹新。湘西在武陵山系中有独特的地理空间,千百年来孕育了独特的地理文化,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空间和精神空间。其次,湘西之美,美在日常生活世界。彭学明的笔下,形象地呈现出了湘西日常生活世界的诸多温暖处,比如爱情,比如亲情,还有日常人伦之美。再次,湘西之美,美在人,美在风土人情,《赶秋》《节庆的声音》《正月打彩》《村戏》《唱歌的扎染》《龙门阵》等篇目对此都有形象的审美展示。

《一个人的湘西辞典》是一部描写湘西的人文和历史、湘西的生命与生活、湘西的爱情与人性的湘西百科全书。《一个人的湘西辞典》将湘西推向世界,自有其审美和艺术的独特性,其独特性在于:其一,采用词条的方式,既有对湘西诸多文化事象的高度抽象、归纳和总结,又再用艺术感性形式,进行立体呈现,使人可观、可感、可听、可闻,更能遐想哲思,这是其艺术构思方面的独特性所在。其二,作家对湘西本土文化有内外两种视角的融合,既有对湘西本土文化的内部认知,也有对湘西本土文化的科学理解,二者达成了视域的融合,这是散文集构成经典的重要原因。其三,难能可贵的是其文化书写的细节处理能力。文化散文,除了高度而深入的历史认知外,最难的是对文化事象描述的细节处理,这是艺术创造能力高下区分的重要标志。同时,作家对湘西的审美呈现有艺术形象的经典构造,有丰富的思想情感,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湘西辞典》中湘西经典书写时的情感素质、思想深度及其艺术独创。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湘西丰厚多样的历史文化不能是国人的孤芳自赏,还需要全世界人的知晓与认识。将湘西推向世界,也会使世界走近湘西,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相信《一个人的湘西辞典》译本的出版,能助力湘西灿烂的民族民俗文化走出去,让西方读者较为全面、真实地了解湘西,读懂湘西,走进湘西和融入湘西。

本书英译本得以顺利问世,感谢作者彭学明先生对我的信任,并在我翻译本书的过程中耐心给予解答。感谢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赏面为本书写序。感谢学校、学院对我翻译本书的大力支持与资助。尤其感谢我院刘汝荣院长、宋政余书记、石卉博士、罗剑平博士、外国语学院蒋林教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罗惠缙院长、杨再彪教授、鲁美艳博士、武陵山区发展研究院陈廷亮教授,以及吴恒忠教授、吴心源教授对我的帮助。感谢在我文化考察期间给予帮助的朋友们,包括向先林先生、王本富先生、滕延梅女士、向盛福先生、唐琪女士、朱春香女士、向世芹先生、田中女士、李娟女士、吴健女士、尚莲英女士、卢桂云女士、于芳女士、付鹏志先生等。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大力支持。我的父母全心帮我照顾小孩,让我能够安心于翻译。我的先生邵晓飞博士在我遇到文化理解瓶颈时,总是耐心地结合专业知识对文化事象进行释疑,协助我更好地翻译原作内容。在本书出版过程中,还有很多同仁给予过很多帮助与鼓励,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书涉及民族历史文化、地域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知识与词汇较多,有的还比较冷僻,翻译不当与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朋友指正。

刘彩霞

吉首大学青教楼

2019年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