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庚迁殷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从此,结束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的先河。传到夏朝的最后一个首领夏桀时,政治已是十分腐败,夏桀非常残暴无德,有个部落首领汤带领诸侯讨伐他,把他杀死,夏朝灭亡。商朝开启。
商汤打败了夏桀,建立商朝的时候,最早的国都在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三百年当中,都城一共搬迁了五次。因为商朝的王位继承制是“哥哥传给弟弟”和“父亲传给儿子”相结合的方法,这就导致王族内部经常发生王位之争,内乱不断。君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摆脱同宗兄弟的威胁,常常使用迁都的办法。因为君王可以趁迁都的机会,将忠于自己的王公大臣和亲信带走,而把反对和威胁自己权力的人员留下。从商王仲丁开始,商朝的国都便先后从亳迁到隞(在今河南荥阳),从隞迁到相(今河南内黄),从相迁到邢(今山东定陶),又从邢迁到了奄(今山东曲阜)。
到了王位传到商朝的第二十代君王盘庚时,奄都已经非常热闹和繁华了。可是这里地势低洼,每到雨季,便遭水淹,常常使交通中断,与外界的联络非常不便。
盘庚在各代商王中,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他既通晓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又有一套现实的统治办法;他能很好地笼络旧臣,又能不被这些人左右。因此,在盘庚继承王位的时候,他就意识到商朝正处于一个非常危险的时期,如果再不进行改革,抑制浪费的坏习惯,商朝势必走向衰亡。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心再一次迁都。
但是,这个决定遭到了一部分大奴隶主贵族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奴隶、大面积的土地以及很多的房屋,迁都必然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一部分有势力的贵族甚至挑动平民老百姓起来闹事,他们闹得很厉害。盘庚面对强大的反对势力,并没有动摇迁都的决心。他把反对迁都的贵族找来,耐心地劝说他们:“我要你们搬迁,是为了安定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百姓安居乐业。你们不但不谅解我的苦心,反而发生无谓的惊慌。你们想要改变我的主意,这是办不到的。”
盘庚坚持迁都,挫败了反对势力,终于带着平民和奴隶,渡过黄河,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殷”这个地方,原叫北蒙,位于黄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有着优越的地理条件。这里土地肥美,既能灌溉,又易排水,很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当时商朝统治的地域,已由现在的山东、河南扩大到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湖南等广大地区。位于河南北部的殷,居“天下之中”,便于对全国的统治。
在那里,盘庚开始大力整顿商朝政治,并且很快将这里建成了一个政治和经济中心,取名为“大邑商”。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与改革,他用茅草盖屋,减轻剥削,反对营造宫室,严惩贵族奢侈腐化。这些措施,使衰落的商朝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盘庚因此被称为中兴贤王。盘庚在位二十八年,他以后,商朝又经历了八代十一个王,历经二百多年,商朝一直没有再迁都,所以商朝又称作殷商,或者殷朝。
商朝灭亡后,经过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殷早就变为一片废墟。到了近代,人们在安阳小屯村一带发掘出大量古代的遗物,证明那里曾经是商朝国都的遗址,就叫它“殷墟”。
从殷墟发掘出来的遗物中,有龟甲(就是龟壳)和兽骨十多万片,在这些龟甲和兽骨上面都刻着很难认的符号。这种文字和现在的文字有很大的不同,后来就把它叫作“甲骨文”。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最早的文字,也是我们汉字的前身。这些文字记录了商朝当时的一些社会活动情况,比如:占卜、祭祀、打猎、征战等等。所以说,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