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胥复仇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来吴国把申地封给他,因此又称呼他为申胥。
伍子胥的祖父叫伍举。伍举侍奉楚庄王的时候,性格刚直,对庄王能直言进谏,因此很受大家的赏识。在祖父伍举的威望下,伍氏家族的后代也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文善武,有勇有谋。周景王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因为遭到楚国太子的老师费无忌的陷害,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杀害了。伍子胥被迫逃往吴国,他发誓将来有机会一定要搞垮楚国,报仇雪恨。在到吴国的路上,伍子胥得了病,穷病交加只能讨饭吃。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了解到吴公子姬光想推翻吴王僚自立为王。伍子胥为了利用吴国和姬光的力量攻打楚国,就帮助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登位后,任命伍子胥为“行人”,加以重用,协助自己管理国家大事。伍子胥成为吴国重要谋臣。
伍子胥具有雄才大略,又深得吴王阖闾信任。为使吴国对内可以驻防守卫,对外可以抵抗强敌,他首先建议吴王阖闾建造城郭,并亲自选择吴国都城城址。他了解当地的土质和水情,察看天象和风水,最后选定在现在苏州城的地方,合理规划,建造了阖闾大城。阖闾大城建于公元前514年,面积14.2平方公里,在当时的长江流域是数一数二的。阖闾大城迄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了。
在伍子胥和孙武的协助下,吴王阖闾又开始整顿兵马,增强军事实力。吴国先后兼并了邻近的几个小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封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为副将,亲自率领大军,向楚国进攻,连战连胜,把楚国的军队打得一败涂地,一直打到了楚国的郢都。那时,楚平王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楚昭王继位。在吴国的进攻下,楚昭王逃走了。伍子胥恨透了楚平王,他不仅把楚平王的坟刨开,还把平王的尸首挖出来狠狠地鞭打了一顿。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王勾践的战争中受了箭伤,临死前嘱咐他的儿子夫差,不要忘记报杀父的大仇。夫差即位后,于公元前494年出兵攻打越国,大获全胜。越国用大量的金银珠宝向吴国求和,又进献了美女西施给夫差,同时还贿赂了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的吴国太宰伯嚭(pǐ)。伯嚭接受了贿赂,就在夫差面前为越国求情:“越国已经投降了,还向您纳贡称臣,这有什么不好的呢?”他又指引越国大臣文种去面见吴王,一面说好话,一面委婉地威胁,说越国万一得不到吴王的宽恕,将会销毁宝器,用仅剩的五千甲兵和吴国拼个死活。如果真是这样,吴国再强,也只有损失,不会有什么利益吧!在越国的软硬兼施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劝阻,同意了越国的议和请求,后来又放困于吴国的勾践回到了越国。
公元前491年和487年,夫差两次率领军队攻打齐国,伍子胥又规劝说:“勾践卧薪尝胆,打算有所作为。这个人不死,一定是吴国的祸患。现在吴国有越国在身边,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大王不先铲除越国却一心攻打齐国,不是很荒谬的吗?”但吴王始终不听。夫差宠信西施,伍子胥认为这是越国实施的美人计,他希望夫差杀死西施,夫差很不高兴。伍子胥没完没了地劝谏,再加上太宰伯嚭不停地说他的坏话,夫差对伍子胥越来越厌恶。
眼见劝服不了夫差,伍子胥就趁着去齐国做使者的机会,将儿子送去齐国,为吴、齐两国交好,日后联手抗越做准备,这是他保护吴国的下下之策。夫差听说了伍子胥把儿子寄养到齐国的事,误认为是伍子胥通敌卖国,他立刻派使臣赐给伍子胥宝剑,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气得浑身颤抖,悲愤地说:“我死后,把我的头颅挂在东城门口,我要亲眼看看越军是怎样打进城来的,否则,我死也不瞑目!”
夫差听后大怒,下令把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口袋内抛弃到钱塘江中。吴国人同情他,在江边给他修建了祠堂。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叫胥山。
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攻破,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也被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