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故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寒食清明

春秋时代的晋国,晋献公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晋献公的第二个儿子重耳为了避免自相残杀,流亡国外十九年。原来跟着他一起流亡的大臣,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有一人叫介子推。介子推敬佩重耳的人品,舍命相随,历经艰难险阻。重耳最终能返回晋国,成为国君,介子推立了大功。

在逃亡途中,重耳的手下一个叫头须的人偷光了他的粮食和金钱,逃进了深山。重耳没有粮食,在卫地向农民讨饭,没有讨到任何东西,反被当地的百姓扔土块嘲笑。重耳饥肠辘辘,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重耳知道后,非常感动,表示以后一定要重重报答介子推。这就是割股奉君的故事。君臣二人还经常讨论救国、治国的方法,两人的关系很融洽。重耳曾经和介子推说,如果自己将来能做国君,一定要报答介子推的恩情。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终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国君,成了晋文公。

晋文公复国之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大臣们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说晋文公忘恩负义,不用贤臣,晋文公猛然想起以前的事,心中感到很愧疚,赶紧叫人去请介子推。可是,他让手下人去了几趟,介子推就是不肯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一问才知道介子推已经带着母亲去绵山隐居了。晋文公带领大臣们来到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市东南),让军队上绵山搜查,最终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介子推是个大孝子,大王派人放火烧绵山,介子推怕伤了老母,一定会出来见大王。没了主意的晋文公见介子推心切,竟糊里糊涂地采纳了这个主意,于是下令放火烧山。谁知火烧起来之后无法控制,大火一直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晋文公上山一看,介子推已经和母亲被烧死在山顶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放声痛哭,他命人安葬介子推遗体的时候,发现介子推的脊梁堵着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忠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升天终不见,强似伴君作闲臣。
倘若主公心念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憾,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葬在山岭上。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同时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后第一百零五天那天全国禁止动烟火,只许吃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晋文公临走的时候,命人砍下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可怜啊!我足下的木屐。”“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寒食节,晋文公到绵山介子推遇难的大柳树下来祭拜,他发现被烧死的大柳树上已长出了新的柳枝。他回想起介子推生前希望他回国之后施行清明政治的主张,感慨万千,下令封这棵柳树为“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随着晋国影响力的增大,寒食节、清明节的习俗开始流传到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