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文学史(全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骑士文学

一、骑士抒情诗

渊源 骑士抒情诗紧接着英雄史诗之后产生,大约出现于11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南部,由于大贵族的扶持,得到迅速发展,并传播到北方。其中,普瓦图伯爵兼阿基坦公爵纪尧姆第九(Guillaume IX,10711127)的家族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本人是第一个有名的骑士抒情诗人,他的宫廷是庇护行吟诗人的地方。他的孙女玛丽··尚帕涅于1137年嫁给亨利·普朗塔日奈(后来成为英王“狮心理查”)。她的宫廷成为北方骑士抒情诗人活动的场所。玛丽的两个女儿也热衷于骑士抒情诗。她们的活动推动了北方骑士抒情诗的流行。

在法国,抒情诗最早是与音乐相结合的。“抒情”(lyrisme)一词来自古琴(lyre)。16世纪七星诗社诗人杜贝莱说过:“给我唱一曲颂歌……弹起像希腊罗马古琴一样优美的竖琴”,由此可得到印证。从诗歌形式上看,骑士抒情诗受到了民间抒情诗的明显影响,其中有纺织歌(Les chansons de toile),这是唱给在刺绣或纺织的妇女听,或者是她们边织边唱的情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抒情诗;破晓歌(Les chansons daube),写男女幽会,天将破晓,女方提醒离别时刻已经到来;牧歌(La pastourelle),描写骑士向牧羊女求爱;伴舞歌(Les chansons de danse),节日舞会上的歌曲;还有情歌(canzo)、挽歌(plauh)、夜歌(serena)等。另一方面,骑士抒情诗也受到另一种体裁诗歌的影响:政治题材的感兴诗(siaventes),鼓励去攻打叛逆的十字军诗(La chansons de croisade)、辩论诗(tenso)等。

骑士抒情诗同这些诗歌已经融为一体,至今很少流传下来纯粹属于某类民歌体裁的诗歌,它们或多或少被骑士抒情诗所改变。因此,关于盖叶特和热拉尔的一首纺织歌就显得特别宝贵。这首民歌描写盖叶特和她的妹妹奥莉娥在泉边沐浴,年轻的热拉尔从阿吉泰纳经过,看上了盖叶特。盖叶特让奥莉娥汲完水,自己回去。奥莉娥伤心落泪,只得让热拉尔把盖叶特带往城里。诗歌最后一节写道:

热拉尔、盖叶特双双离去,

他们走向他居住的城区,

他一回到家,便把她迎娶。

清风徐来,树枝摇曳:

愿多情人睡得安逸。

诗歌用复调的形式一唱三叹,加强抒情色彩;节奏明快,情调健康。后来阿波利奈尔加以借鉴,写出他的名作《米拉波桥》。

南方诗人 骑士抒情诗发展到13世纪已有3000多首(现存),但是,由于骑士抒情诗往往按照一个模式创作,缺乏新意,优秀作品屈指可数。

在南方的行吟诗人(称为troubadour)中,有代表性的是马卡布吕(Marcabru,创作年代约为11301148)、若弗雷·吕德尔(Jaufré Rudel,创作年代约为11301170)、贝尔纳··旺塔杜尔(Bernard de Ventadour,11501200)、贝特朗··博恩(Bertran de Born,11401210?)、阿尔诺·达尼埃尔(Arnaud Daniel,约生于1150年)。马卡布吕有一首《牧歌》(Pastourelle,骑士用第一人称千方百计向牧羊女求爱,牧羊女回答他:

老爷,一个人在狂热中会立下誓言,提出婚约,做出保证。不过,您对我这样另眼相看,我不安得很。我可不愿为了微不足道的高攀,拿我的贞操换来婊子的臭名声。

老爷,疯子做出疯狂举动,浪荡公子寻花问柳,农妇农夫成双配对,是同样的自然。老人们说得好:失去约束离丧失理智并不远。

老爷,猫头鹰说得清楚:“这一个张嘴想咬画饼,另一个空等面包出炉。”

诗歌通过一问一答表现了牧羊女不为甜言蜜语所动,洁身自好的品格。牧羊女的驳斥充满了民间的智慧和犀利的鞭挞,这样贴切的语言是从实际生活中撷取来的。

吕德尔的《遥远的爱情》(Amour lointaine)吟唱春天来临,骑士想起了远方鸟儿的鸣啭,诗歌倾诉骑士对远方贵妇的渴念和思慕,表达了典型的骑士之爱。相传诗人热恋平生未曾见过面的特丽波莉伯爵夫人,为她而参加“十字军东征”,死在她的怀抱里。

北方诗人 在北方的行吟诗人(称为trouvère)中,较著名的有加斯·布吕莱(Gace Brulé,12世纪后半叶至13世纪)、科农··贝蒂纳(Conon de Béthune,约1150约1220)、蒂博··尚帕涅(Thibaud de Champagne,12011253)。布吕莱有一首《家乡的小鸟》(Les Oiseaux de mon pays):

我在布列塔尼

听到家乡的小鸟唱歌;

歌声令我若有所悟

我在可爱的香槟

也曾听到它们啁啾,

如果我没有搞错。

鸟儿使我陷入温柔的沉思,

歌声震动了我,

爱神早就应承我的求乞,

我终于觅到柔情许许多多。

这首诗清新朴实,富有田园情趣,结尾留有余味。诗歌借小鸟的歌声来抒写爱情。蒂博··尚帕涅的《自慰之歌》(Chanson pour me conforter)刻画了爱情在诗人心中引起的复杂感情,诗歌的第一节写道:

我想再写首歌

用来安慰自我;

我想再次咏唱

使我烦恼的人儿。

我的欲望难熬,

因为若不唱歌,

我就泪水滂沱。

诗人写出了向贵妇求爱那种又欢乐又烦恼的思绪。从这首诗可以看到骑士抒情诗着意描写的是“细腻的爱情”,虽然诗人的表白有些夸张。

后期诗人 骑士抒情诗在13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衰落,但从14世纪开始,却获得了复兴。新出现的一批诗人处在战乱频仍的时期,他们大多生活坎坷,寄人篱下,生活遭遇使他们扩大了诗歌题材,冲破爱情的狭小范围,开始思索人们的生活状况、人生经验和生与死问题。他们更为注意诗歌的形式,刻意求工,在诗歌的艺术表现方面有所发展。

纪尧姆··马肖(Guillaume de Machaut,13001377)曾侍奉过好几个国王。他在音乐方面很有修养,对音乐与诗歌的联系十分敏感。他赋予一些短小的诗歌体裁以严格的形式,使之变得更为完美。他认为艺术家应克服形式的困难,所以诗人应崇拜形式的完美。他的诗作有的追求博学和隐喻,有的描写幻想的爱情。他善写故事诗,最有名的一首《真理故事诗》(Le Voir dit)描写他同一个贵族少女的爱情,这个少女并不认识他,因慕他诗人之名而钟情于年老的诗人。马肖写过大量的抒情诗,较有名的一首《回旋诗》(Rondeau)将美人比作白如百合,比玫瑰更艳红,/像东方红宝石闪亮晶莹,/使你的美丽无双添雍容,/白如百合,比玫瑰更艳红这首诗运用比兴手法来形容贵妇。另一首谣曲写道:

我诅咒时辰、光阴和白日,

还有星期、地点、月份、年龄,

以及我的贵妇那双眸子,

她的柔情剥夺我的欢欣。

我诅咒我的思想、我的心、

我的爱情、愿望、我的正直,

还有危险:在那奇异之地

使我悲苦的心哭个不停。

这首诗运用排比式的句子抒发自己的胸怀,诗人将具体的事物和抽象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描写贵妇的双眼和她的柔情,这种手法颇有点超现实主义诗人并列意象的意味,相当独特。三节诗的最后一句半是重复的,加强了抒情的力量。

于斯塔什·德尚(Eustache Deschamps,13461406或1407)是马肖的弟子,他曾在宫廷中任职,到过欧洲和东方的许多国家。他在《诗艺》(Art de dictier,1392)中对谣曲等体裁做了新的规定;他认为诗歌有别于音乐,两者应区分开来。德尚写过1400多首诗,达到82000多行。他开创了论辩体诗歌(影响了马莱布和高乃依),写过戏谑性的《遗嘱》(Testament),为后世所继承。他的诗往往抒写个人的切身感受,如生的欢乐与愁苦、旅行的厄运、病痛、激情与思索。他常常从《玫瑰传奇》中汲取灵感,也不忽视市民抒情诗的传统。《悼念杜·盖克兰的哀歌》(Chant funèbre en lhonneur de Du Guesclin)所写的杜·盖克兰在1369年的战役中取得辉煌的胜利,因武功卓著从普通骑士擢升到军队统帅。诗歌怀念这个具有“狮子般的心”的骑士,“完美无瑕的军人”,反复咏唱“哭泣吧,为骑士之花哭泣”。在《巴黎》(Paris)一诗中,他历数巴比伦、开罗、大马士革等历史名城,然后赞颂巴黎:

这是一座冠于全球的城市,

拥有如泉涌、似深井的见识、文化,

在塞纳河上巍然耸立,

葡萄园、森林、田野、草场美如画。

人世生活的美妙优雅

超过了其他城邦;

外国人现在和将来都赞赏,

他们要娱乐和尽情玩耍,

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地方:

哪里都比不上巴黎豪华。

这是对乡土的赞美,诗人的眼界十分广阔,他已经具有现代人的意识,能够理解城市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价值。他对巴黎的赞颂不仅看到了这个历史名城的繁华,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它是个商业城市,这里有无数的商贾店家,“开遍百艺之花。”德尚的爱情诗也得十分大胆,《美丽的少女》(La Belle fille)以少女的自白写出:我乳房结实高耸起,/长手臂,纤细的手指,/论身材我苗条舒展”“我有迷人的腰部、/秀肩、巴黎人的屁股,/大腿小腿富有曲线谁敢大胆向我求婚,/谁就将是我的恋人,/把如花的小姐独占:/告诉我,我是否漂亮。这个少女的大胆袒露具有个性解放的意识。德尚的爱情诗一般具有典雅的特点,如《情人的诉怨》(Plaintes damoureux)写道:没有人能够忍受我对你/怀有的苦恋,尊贵的夫人,/你天天都在我的脑海里。《爱情的烦恼》(Chagrin damour)则写出了心生嫉妒的情人的愁苦:我渴望黑暗的地方,/独自一人。德尚的诗歌善于运用隐喻,他从民歌中借用富有节奏、热烈而自由的表达方式,他的抒情已经带上浪漫忧郁的情调。

女诗人克里斯蒂娜··皮桑(Christine de Pisan,1364约1430)从小生活在查理五世的宫廷里,经历坎坷。她的诗歌抒发年轻守寡的痛苦,维护妇女地位,歌颂贞德的事迹,感情真挚。有名的谣曲《我孤零零》(Seulette suis)一连列举了24个孤零零的处境:人人弃之不顾、厌烦而又恼怒、被人无情侧目、常常泪流如注、要受万般凄楚、没有朋友独处、脸色赛过灰土,等等,充分表达了女诗人的孤独和愁苦的身世,可怜之状令人同情。

夏尔··奥尔良(Charles d Orléans13941465)是查理六世的侄子,在阿赞古战役中成为英国人的俘虏。他在英国度过了25年,1440年才被释放。被囚期间,他写诗遣怀,思念故国,如谣曲《我朝法兰西的土地遥望》(En regardant vers le pays de France):

我朝法兰西的土地遥望,

从杜弗尔驶向大海的一天要来临,

我一想起就欣喜若狂,

返回故国成了我习以为常的心境。

因此我的心开始叹息悲鸣,

虽然看到我热爱的法兰西

就使我快乐无比。

他思念和热爱法兰西,是战争把他羁留在异国,因此他憎恨战争,赞美和平是珍宝,希望它快快降临。夏尔··奥尔良晚年生活在宫廷,受到伊壁鸠鲁哲学的影响。他对生活的理解是在明智中略带怀疑。他的短诗也写得十分精致,具有贵族气息,有时带上幽默感。他咏唱四季的回旋曲(Rondeau)清新明朗,富有生活气息。《春》(Le Printemps)写道:“光阴已脱下风、严寒/和淫雨织成的大衣,/穿上了明丽和灿烂/太阳织成的锦绣衣。”《冬与夏》(LHiver et lÉ)写道:“冬天啊,你真是淘气”“夏天给田野、树林、花/穿上它翠绿的衣服/和五颜六色的大褂,/服从大自然的吩咐。”诗人运用寓意手法,将大自然看作有生命的人物,诗歌的节奏热烈、轻快、活泼。他的爱情诗也写得典雅而深沉,善用寓意。《在这忧郁烦恼的森林里》(Dans la forêt dennuyeuse Tristesse)形容恋爱者是“迷途的人,不知身在何处”,“烦恼”在诗中是大写,表示拟人化,受到《玫瑰传奇》的影响。《我的心,你劝我做什么》(Que me conseillez-vousmon cœur)描写诗人在心中萌生爱情时的“痛苦折磨”,不知是否要向美人诉说。

骑士抒情诗的意义 骑士抒情诗的中心内容是讴歌骑士对贵妇的典雅爱情,它与英雄史诗的内容截然不同,英雄史诗中很难说有爱情描写。描写爱情显然与中世纪盛行的禁欲主义相悖,同教会宣扬的来世思想冲突。南方的普罗旺斯离中央政权较远,流行异教思潮,因此,骑士抒情诗发端于南方并不是偶然的。骑士的典雅爱情乃是向往世俗生活的一种表现,在同宗教禁欲思想的斗争中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理所当然引起教会的极大恐惧。13世纪上半叶,一批受阿尔比教派影响的诗人写出了反对教权的诗歌[纪尧姆··菲吉耶尔(Guillaume de Figuière)的感兴诗),同时也反对路易八世和九世的掠夺(如杜朗··佩尔纳(Durand de Pernes)、贝尔纳··罗弗纳克(Bernard de Rovenac)和贝尔纳·西卡尔··马弗若尔(Bernard Sicart de Marvejols)的一系列诗歌],引起了王权对阿尔比教派的讨伐,导致南方骑士抒情诗的衰落。从这场战争中可以看到正统的宗教观念同世俗思想的激烈斗争。

在艺术上,骑士抒情诗较之英雄史诗也有所发展。骑士抒情诗讲究形式工整、结构对称和辞藻华丽,大多采用民间流行的短诗,相比之下,精练得多。骑士抒情诗开始对人的精神生活进行探索,从英雄史诗只着眼于外部世界和人的行动转向描写人的内心感受。骑士抒情诗相当细腻地描写了爱情心理的矛盾、复杂和痛苦,并善于同大自然的景物融合,运用比兴手法,创造出浓重的抒情气氛,在文学描绘上,这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展。诗人们还十分注意文字的锤炼和用词的准确。骑士抒情诗对全欧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意大利,连但丁也从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

二、骑士故事诗

12世纪下半叶,在法国北方兴起了骑士故事诗,并以极大规模发展起来。骑士故事诗从取材来看,可分为三系:古代系、不列颠系和拜占庭系。

古代系 12世纪有一批教士传抄和评注古罗马诗人和历史学家维吉尔、奥维德、史塔斯的著作,其中的爱情故事和神话传说受到贵族欢迎,成为古代系(Les romans antiques)故事诗取材的对象。《亚历山大故事诗》 Le Roman dAlexandre,约1150)被改写成十二音节诗,后世称为“亚历山大体”。《底比斯故事诗》(Le Roman de Thèbes约1150)共10562行,描写俄狄浦斯王的两个儿子的兄弟仇杀。《埃涅阿斯故事诗》(Le Roman dÉnéas约1160)写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冒险。《特洛伊故事诗》(Le Roman de Troie11601170)长达30000行,作者是伯努瓦··圣莫尔(Benoît de Sainte-Maure)。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服装、思想和生活习惯,都酷似12世纪的法国骑士:亚历山大既很骁勇,又是一个知书识礼、酷爱音乐的典雅君王。爱情描写在这些故事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底比斯故事诗》中,俄狄浦斯的两个女儿温柔多情;埃涅阿斯同狄朵、拉维尼亚的爱情占了很大的篇幅;《特洛伊故事诗》反复描绘伊阿宋和美狄亚,波吕克塞娜和阿喀琉斯的爱情。在艺术上,古代系故事诗是从英雄史诗到骑士故事诗的过渡,所以描绘技巧较为粗糙。

不列颠系 1135年,若弗鲁瓦··蒙慕特(Geoffroy de Monmouth,约11001155)写出一部《不列颠诸王史》(Historia Regam Britannia),由罗贝尔·华斯(Robert Wace,约1100约1183)改写成《布鲁图斯故事诗》(Le Roman de Brut,1155),描绘了亚瑟王麾下圆桌骑士的事迹。另外还有一些不列颠传说和寓言,这些都可能是不列颠故事诗(Les Romans bretons)取材的依据。不列颠系最重要的诗人有玛丽··法兰西(Marie de France,12世纪下半叶)和克雷蒂安··特罗亚(Chrétien de Troyes,约11351190),另有一部故事诗《特里斯坦和伊瑟》(Tristan et Iseult)。

玛丽··法兰西是中世纪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创作年代大约为11601190年。她的《短篇故事诗》(Lais,共12首,11701175),从118行到1184行不等。《短篇故事诗》包括爱情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是这一体裁的代表和最高成就。玛丽··法兰西将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结合起来,她在宫廷中听到行吟诗人歌唱布列塔尼的爱情和冒险故事,收集起来,“将现实诗意化。”她主张:谁想写各种各样的故事/就应该将开头千变万化/注意通过艺术/去取悦读者。第一首短篇故事诗《吉日马尔》 Guigemar)叙述吉日马尔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对爱情无动于衷。他是个好猎手,射中一只白鹿的额角,但箭反弹到他的大腿上。白鹿预言他的伤要由一个他爱得艰难的女人治好。吉日马尔来到一个港口,看到一艘豪华的船,船把他载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老领主将妻子禁闭在一座塔楼里。船正好停在塔楼下。贵妇和女仆照料他,两人一见钟情。一年半后,他们被人发现,吉日马尔只得离去。一对情人山盟海誓。贵妇给他用衬衫打了一个结,任何女人都解不开。他也在贵妇腰间系了一条谁也解不开的皮带。两年后,贵妇决定不逃走毋宁死。这时所有的门都自动打开了,她在港口坐上了船,来到布列塔尼。当地的领主夺走了她,她宁死不从,一听到吉日马尔的名字便昏了过去。领主怀疑到真相,邀请吉日马尔比武。一对情人相认。但领主拒绝放走贵妇。吉日马尔围攻城堡,杀死领主,带走了他的意中人。《埃吉唐》(Équitan)的同名主人公是布列塔尼的国王,只爱找女人和打猎,而将政事交给总管大臣。后者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国王爱上了她,深信她会献身,两人相爱。大贵族纷纷催促国王结婚,贵妇担心被另一个身份高贵的女人取代,于是她决定杀死丈夫。她为埃吉唐和丈夫各准备了一个浴缸,其中一个是煮沸的水。埃吉唐打完猎后要洗澡。总管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国王羞愧中跳进沸水浴缸而死去,总管将妻子也投进这浴缸。诗中,国王给贵妇的信表达了骑士的爱情观:“您是主人,我是奴仆:您是高傲的,我是哀求的!”爱情能使等级颠倒。总管不仅担负国王的职权,而且最后还执法,重建道德秩序。体现在国王身上的典雅爱情,导致混乱、耻辱和死亡。《白蜡树》(Le Frêne)叙述一个骑士的妻子不谨慎地嘲笑生下双胞胎的女邻居。第二年,她生下一对女儿,决定抛弃一个。她给这个女婴戴上一枚珍贵的戒指,让女仆将婴儿放在修道院前的白蜡树中。院长把她抚养成人,取名弗雷娜(白蜡树)。她既美丽又聪颖,吸引了周围的领主,其中,戈隆··多尔成了她的情人,把她劫走。但领主的附庸要他娶一个合法的妻子,他让步了,向弗雷娜的姐姐求婚。婚礼之夜,弗雷娜用自己的襁褓装饰婚床,新娘的母亲注意到了,认出弗雷娜是她抛弃的女儿。弗雷娜终于嫁给了情人。这首故事诗更像民间故事:有情人终成眷属。《比斯克拉弗雷》(Bisclavret)叙述一个男爵之妻对丈夫经常不在家感到担忧。男爵终于承认自己要变成狼(一头比斯克拉弗雷)。她十分惊惶,让情夫藏起丈夫脱下的衣服。于是男爵不能恢复人形,贵妇嫁给了情夫。一天,国王打猎,他的猎犬追逐比斯克拉弗雷,国王把他带回去,不让别人伤害他。一次宴会中,这头狼发现了自己的情敌和妻子,变得凶恶起来,扑过去咬掉她的鼻子。国王十分吃惊,对贵妇施刑,她只得招供。狼穿上衣服后恢复了人形,他的妻子和她的第二个丈夫被赶了出去。作者改造了一则故事《梅利翁》(Mélion),取消了野狼为非作歹的情节,国王的作用表明封建关系高于爱情。《朗瓦尔》(Lanval)叙述亚瑟宫廷有一个古怪的骑士朗瓦尔,在国王分配财产时他被遗忘了。一天,他来到一片森林,遇到两个姑娘,她们把他带到女主人那里。她美若天仙,向他表白了爱情。朗瓦尔也立即爱上了她。在圣约翰节,王后向朗瓦尔吐露了爱情,他拒绝了。王后说他只爱男人,他只得承认爱上了一个比王后美千百倍的女人,王后于是向国王告状,说是朗瓦尔侮辱她。朗瓦尔由于泄露秘密而将要失去美人。可是她来了,大家争着去看这个绝代佳人。国王赦免了朗瓦尔,他跳上情人的马,消失在仙岛。《一对情侣》 Les Deux amants叙述一个国王太爱自己的女儿,不想把她嫁给任何人。他宣布,谁能把她一口气扛到山顶,便可娶她。但公主向一个年轻伯爵表白了爱情,让他到萨莱尔纳去找一种能恢复体力的药。可是他一直不肯吃药,以致到了山顶便累死了。绝望中公主也倒地而死,他们被合葬在一口大理石棺材里。药象征爱情的超人力量。《约奈克》(Yonec)叙述卡埃尔旺的年老领主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把她关在一座塔楼里,一待七年。一天,她希望有个情人来看她,旋即一头苍鹰变成一个俊美骑士出现在她眼前,向她表白爱情。只要她一召唤,他便马上出现。但一个老女人发现了鹰变人的秘密,于是老领主在窗上安上铁叉,鹰受了重伤后飞走了。贵妇从窗口跳出去,寻找血迹。她来到山下,发现了一座宫殿,她的情人躺在床上。他给了她一枚指环,这指环能让她丈夫失去记忆;还给了她一把剑,他们的儿子将用这把剑为他复仇。她的儿子约奈克成为骑士那一天,贵妇和丈夫参观了一座修道院,看到一座坟墓,这是一个国王为了一个贵妇而被害埋葬在这里的。贵妇明白了,向儿子吐露了内情。约奈克割下老领主的头,成了当地的主人。这则故事诗根据《蓝鸟》写成,所不同的是,她不能治好情人的伤。《拉奥斯蒂克》(Le Laostic)叙述在圣马洛城有两个领主,一个已婚,而未婚那一个却爱上邻居的妻子。贵妇每夜都在窗口与情人见面,丈夫问起来,她便说喜欢听黄莺唱歌。丈夫扼死了这只鸟,将死鸟扔在她的胸衣上。她用布把鸟包好,在布上绣上她的爱情故事,送给情人。情人将鸟放进遗骸盒里。鸟在诗里象征爱情。《米龙》(Milon)叙述一个贵族小姐爱上骑士米龙,生下一个孩子,托给姐姐。米龙去服役,她只得嫁给一个有权势的贵族。米龙回来后,他们在一只天鹅的帮助下,又恢复20年前的关系。他们的儿子成了骑士,享有盛誉,而米龙却不知道他的身份,同他较量,被摔在地上。但年轻骑士看到他的白发,把他扶起来。米龙看到年轻人戴着以前他送给儿子的指环,父子相认。儿子决定把父母亲结合在一起。正巧这时贵族死去,米龙马上娶了情人。天鹅在这则故事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不幸者》(Le Chaitivel)叙述四个贵族爱上了同一个贵妇,她难以选择。他们进行比武,三人被杀,第四个受了重伤,失去性功能。他虽然活下来,却是爱情的牺牲品。最短的一首故事诗《金银花》(Le Chèvrefeuille)将特里斯坦和伊瑟的爱情加以缩写,形式是8音节诗:

没有她,他不能生活:

他们两人情投意合,

就如同金银花一样,

攀附在榛树的干上:

当金银花沿着树干,

绕来绕去,紧紧相缠,

它们就能共同生存,

如果要让它们离分,

榛树不久就会枯竭,

金银花也同样凋谢。

诗人用金银花来象征这对情人的爱情,比喻生动贴切,也富有诗意,全诗文字凝练。这位女诗人还善于在故事诗中插入魔法变异或仙女与骑士相爱的情节,诗意地描绘人的心灵和背景,竭力避免俗套。她描绘的并不是普罗旺斯诗歌中的典雅爱情,也不是克雷蒂安·特罗亚描绘的骑士盲目服从冷漠的贵妇的颐指气使,这是无法实现的爱情悲剧。细腻的描绘具有女性的温情和淡淡的忧愁。在她笔下,女子对爱情是忠贞的,愿为意中人牺牲自己。最后一首短篇故事诗《埃利杜克》(Éliduc)叙述小布列塔尼国王的心腹埃利杜克被诬陷,逃到英国,留下妻子。他击退了进犯的敌人,公主吉拉东爱上了他。埃利杜克左右为难。这时他的旧主召他回去抗敌入侵,他答应公主会回来的。他击退敌人后过海劫走了公主。风暴骤起,一个水手怪他不忠,被他杀死,但吉拉东昏了过去。上岸后,他把她抱到教堂,每天去看她,公主一直昏迷不醒。他的妻子发现了真相,见公主长得美,同情丈夫的行为。一只鼬使吉拉东苏醒过来。妻子让丈夫娶公主,自己则进了修道院。过了许多年以后,埃利杜克再去找前妻。

玛丽··法兰西的故事诗是这类作品中的典范和顶峰,被称为“将现实诗意化”。她具有一个优秀故事诗作者的优良品质,其作品故事内容多变,能以艺术吸引听众和读者。

《特里斯坦和伊瑟》是骑士诗中最动人的诗篇。这个源出于凯尔特人的传说,先在法国流传,后在欧洲广泛传播。现存两个残篇:贝鲁尔(Béroul)约写于1170年的残篇有4485行,他的名字出现在1268行和1790行中,他叙述故事的中心部分,至3027行;托马斯(Thomas dAngleterre)约写于11721175年的残篇有3000行,描写主人公最后的冒险和死。手抄本形状和结尾都有残缺。后人约瑟夫·贝蒂埃根据各种版本重写了这个故事,瓦格纳也将其改写成歌剧(1865)。这首故事诗的情节如下:

特里斯坦为玛克国王寻找“金发美人”,征服了龙,解救了爱尔兰,带回公主伊瑟。返回途中,两人误喝魔药——能使人产生爱情。玛克终于发现了王后与自己侄子的恋情,他们俩逃往莫罗瓦森林。一天,玛克发现了这对情人,不过两人之间隔着一把剑。国王感动了,留下剑和结婚戒指,悄悄离去。他们俩也为国王的宽容而感到内疚,决意分手。伊瑟回到国王身边,特里斯坦流落在阿莫尼克,娶了“白手”伊瑟。但他情丝未断,几次打扮成朝圣者、麻风病人和愚人,潜回家乡。他在一次战斗中受了致命伤,只有王后能治愈他。王后得知后,坐船赶来。特里斯坦的妻子出于嫉妒,谎称王后不能前来,他终于死去。伊瑟因受风暴阻挡,迟到一步,她悲痛过度而逝。玛克将两人合葬在一起。

《特里斯坦和伊瑟》不同于英雄和美人终成眷属的骑士抒情诗,这是一部爱情悲剧,诗歌的动人力量也在于此。特里斯坦和伊瑟相爱,命运却不让他们结合。社会要求他们遵守习俗和宗教义务,但他们的爱情力量更大,一对情侣双双逃走。待到他们不得不分手,特里斯坦仍然不忘旧情,千方百计要见一见伊瑟。他在王后必经之地放上一根榛树枝,并扎上一串金银花——他们不可克服的爱情象征。特里斯坦死前呼唤着伊瑟:

你知道我过世以后,我了解,你得不到安慰。你会悲恸万分,加上你十分疲劳虚弱,你永远也不会恢复过来……我的痛苦就在于知道没人救你。想到我死了,你举目无亲,没有支持,难免一死,我痛苦难受,心如刀绞。我毫不在乎死;如果天主非要这样,我心甘情愿。可是,你一知道我去世以后,朋友,我明白你也会溘然长逝。

伊瑟在特里斯坦的遗体前痛哭:

如果我及时赶到,朋友,我会使你恢复健康;我便能对你温柔诉说我们之间的爱情;我会边哭边说我们爱情的遭遇、幸福、苦难和悲痛:我会回忆起这一切,拥抱你,亲吻你。我要是能治好你,我们就能一同死去。

诗中描写爱情比天上和人间的法律更有力量,比流亡更有力量,比死亡更有力量。在他们毗邻的坟旁,从特里斯坦的墓中长出一根连理枝,一直伸入伊瑟的墓中。人们愈是剪断它,它愈是长得茁壮:他们死后和生前一样,始终结合在一起。《罗兰之歌》与《特里斯坦和伊瑟》同样以死来表达人物的精神达到升华境界,但《罗兰之歌》是歌颂骑士荣誉的史诗,而《特里斯坦和伊瑟》是讴歌骑士爱情的优秀诗篇。这个故事令人想起岱赛和人身牛头怪物的古代神话。

骑士故事诗的代表诗人 克雷蒂安··特罗亚是最重要的骑士故事诗诗人。他的创作年代约为11651190年间。他早年受奥维德的《变形记》的影响,写过一部关于特里斯坦的故事诗,现已失传,但可说明他熟知亚瑟王的传说。另外,他也模仿过南方行吟诗人的作品。这些都反映在他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艾雷克和爱妮德》(Érec et Énide,约1170)写亚瑟王的骑士艾雷克在妻子爱妮德的陪伴和暗中协助下,克服重重危险,重建了国家。《克利杰斯》(Cligès,约1176)描写克利杰斯同希腊王后费妮丝相爱的故事。

《朗塞洛,或名囚车骑士》(Lancelot ou le chevalier à la charrette,11771189)是克雷蒂安··特罗亚的重要作品,共7134行,是应玛丽··尚帕涅的要求而写作的。这部故事诗叙述朗塞洛去寻找他爱上的贵妇格妮艾芙,她是亚瑟王之妻,被梅莱阿冈劫走了。朗塞洛战胜了最凶狠的对手,经历了最危险的魔法。一天,他被剥夺坐骑,只能坐着押送囚犯的侮辱性的大车,像受桩刑一样难受。通过剑桥以后,他同梅莱阿冈比武。由于他曾犹豫过一下,格妮艾芙没有阻止比武。在她同意献身的晚上,全身是伤的朗塞洛染红了王后的床。后来他匿名参加了诺奥的比武。他按王后的吩咐在比武中战败和受侮辱。最后,他的女主人允许他尽力而为,他便置敌人于死地。特罗亚将骑士的冒险故事和爱情纠葛糅合起来,着意表现爱情高于骑士荣誉。在他笔下,朗塞洛为了寻找亚瑟王之妻格妮艾芙,轻而易举地战胜强手。为了能见到格妮艾芙,他甘愿坐上马拉的囚车(这是给杀人犯、叛徒、决斗败北者、窃贼等的一种惩罚),因为

爱情紧藏在他心中,引导他和命令他立即登上囚车。爱情非要他如此,他便跳了上去,因为他对耻辱毫不在乎,既然爱情在引导他,非要他这样不可。

他还不顾疼痛受伤,爬过脱鞘长剑架设的桥。格妮艾芙要他在比武中显得像脓包,他唯命是从;她命令他骁勇过人,他便马上战胜对手。朗塞洛堪称典雅爱情的典范。这种疯狂的爱情是超越理智和节制的,它能使魔法消失,使痛苦变得甜蜜。值得注意的是,在使意中人获得解放的同时,骑士也使囚犯、一切弱小者和受压迫者获得解放,消除一切坏习俗。

《伊万或狮骑士》(Yvain ou le chevalier au lion,11761181)是克雷蒂安··特罗亚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共6819行,也在玛丽··尚帕涅的宫廷中写成。这部故事诗叙述伊万在布罗塞利昂德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封地——松树泉,此地将矛盾现象融合在一起,有一个骑士守卫着。他杀死了这个骑士,藏在死者的城堡中,爱上了女主人罗蒂娜。贵妇的侍女帮助他实现他的意图,他娶了罗蒂娜。亚瑟王经过这里,伊万抵挡不住建功立业的号召。罗蒂娜同意给了他一年时间,但他逾期不归。等他回来时,罗蒂娜不肯接待他。他把一只与蛇搏斗的狮子解救出来,此后,狮子一直跟着他,陪伴他渡过千难万险,他因而得名“狮骑士”。在狮子协助下,他屡建奇功,包括解救一处城堡的囚徒。伊万终于得到罗蒂娜的原谅,爱情失而复得,同时他获得了封地。伊万之所以要经受种种考验,都是因为他失约,触犯了爱情的底线。伊万带着狮子漫游,又表现了他骁勇的一面,他站在弱者和受压迫者的一边。他获得了众人的爱戴。

《佩塞瓦或圣杯故事》(Perceval ou le conte du Graal,11801190)应菲力普··阿尔萨斯的要求写作,但未写完,共8960行,后人续写至60000行。这部故事诗描写骑士佩塞瓦寻找一只偶然显现的圣杯。这是耶稣的一个门徒用来盛接耶稣受难时流下鲜血的圣杯。在佛兰德尔伯爵的宫廷,佩塞瓦在森林打猎时遇到一些骑士,他决定成为这样的人。于是他去寻找亚瑟王,杀死了骑士维梅伊;为了解救一个姑娘,他攻下城堡,让打败的骑士去见亚瑟王。他遇到渔王,渔王送给他一把宝剑。在金碧辉煌的城堡里,他看到奇怪的迎神游行:两个姑娘拿着一根滴血的长矛、一只圣杯、一只盘子。他不敢提问。早晨,城堡消失了。在附近的森林,他遇到堂姐,她把他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他。佩塞瓦从亚瑟的宫廷出发,要去找圣杯和长矛,他找了五年也没找到。在圣杯城堡,他遇到了舅舅,舅舅向他指明了圣杯的含义,这是给渔王的父亲进餐的……这部故事诗引进了新人物,将凯尔特人的神话和传说与基督教的传说结合起来,表达了寻找天主的精神努力,瞻仰圣杯象征着神秘的幸福,唯有纯粹的人才能获得这种最高的恩惠。这个故事引发了后世关于圣杯的一系列作品。

特罗亚是一个富有艺术感的诗人。他善于组织情节,将奇异的战斗、局面的演变、魔法的出现、忠实的动物和爱情场面连接成较有艺术魅力的故事,虽然插曲太长,不免拖沓一些。他的叙述不时带有一点幽默感,使离奇的情节变得较为令人容易接受。他注意描绘宫堡、服装、家具、仪式,等等,是一个现实主义的观察家。他喜欢心理分析,乐于进行对观念的讨论和爱情的细致描写。诗人还善于写对话,注意诗行的变化,用词准确,他所运用的法兰西岛方言极大地有助于法兰克语的日益确立。他的影响超出了法国。

进步倾向 骑士故事诗的作者有的是低级僧侣,他们多半依附于宫廷,但同下层人民有所接触,了解民间疾苦。他们的写作虽然要取悦王公贵族,却常常流露出进步的思想倾向。克雷蒂安··特罗亚的故事诗在讴歌骑士之爱的同时,总是着眼于社会的幸福:在《艾雷克和爱妮德》中,爱情的获得也使“宫廷的欢乐”——社会的利益得以实现;朗塞洛的所作所为不仅是为了解救王后,而且是为了王国所有臣民的利益;伊万更进一步,他还救助受压迫者,诗中插入了“惨遇宫堡”里两个魔鬼的囚徒——纺织女工的诉怨:

我们不停地织着丝绸,

却永远穿不上好衣服。

我们始终贫困,衣不蔽体,

永远口渴难熬,饥肠辘辘;

我们从来也挣不够,

吃的东西总是不足。

我们很难吃到面包,

早晨一丁点,晚上更少:

每人为了糊口,

要织一斤丝绸。

所以我们无法

拥有足够的食品衣衫

因为一星期挣二十苏,

并不是毫无困难。

您要真正明白,

我们当中没有一个

所挣超过二十苏:

因此王公自然富有!

而我们却非常困苦:

我们替主人做工,

他靠我们的活计致富。

我们挣钱要做一整天,

还要熬上大半夜;

主人威胁我们,

我们一停手就有皮肉苦,

所以我们不敢歇一歇。

这一段描写完全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对12世纪香槟和阿尔瓦图地区的工场工人的贫困生活刻画得十分真切。工人处在最底层,贵族老爷和主人如同魔鬼一样,残酷榨取工人的血汗。伊万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反映了诗人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在《圣杯故事》中,同样可以看到主人公佩塞瓦要拯救变得荒芜的王国。《奥卡森和尼柯莱特》(见下文拜占庭系)在描写奥卡森寻找尼柯莱特时插入一个农夫的遭遇:他诉说丢了一条牛,怕赔不起而坐牢,因此三天没吃没喝,到处寻找,不敢回家,丢下老母躺在干草上。华斯的《卢的故事》(Le Roman de Rou,11601184)长达11400行,这个注重描绘现实的诗人记录了诺曼底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的场面:

我们为啥让他们毁灭?

不如摆脱他们的威胁;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大家都有四肢,

也一样有肉身,

痛苦同样能忍,

只不过我们需要勇气;

我们立下誓言,

互相帮助,互相保护,

我们共同行动,

如果他们胆敢来犯,

我们对付一个骑士,

就有三四十个农夫,

既听指挥又很善战。

领主老爷会感到后悔,

因为二三十个粗壮农民,

单独不能自卫,

联合起来领主便束手就擒。

我们挥舞大棒和木桩,

还有弓箭、木棍、长矛,

我们有斧头、弓弩、标枪,

没有武器就用石头。

由于我们人多势众,

足以同领主战斗。

起义农民最后被凌迟处死,“惨不忍睹”。在文学史上,这是最早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华斯的另一部作品《布鲁图斯故事诗》约15500行,将特洛伊故事与亚瑟王传说混合在一起,并叙述布列塔尼的历史,提到恺撒入侵英国、高卢人的征战、亚瑟王向罗马进军,华斯称之为“布列塔尼史诗”。当中还穿插了爱情故事、奇迹显现和魔法。由于这部故事诗注重历史,对中世纪的编年史也产生了影响。

拜占庭系 “十字军东征”后,法国贵族掳掠了大批财物,也带回拜占庭的文化,拜占庭系故事诗(Les romans bysantines)的产生与此有关。这大抵是田园故事诗,代表作为《奥卡森和尼柯莱特》(Aucassin et Nicolette,约13世纪初)。这部故事诗叙述博凯尔伯爵之子奥卡森爱上异教徒女俘尼柯莱特,伯爵反对,将尼柯莱特囚禁起来。奥卡森出发去征战,被敌人俘虏。但他反过来俘获了布加尔。老伯爵食言,不肯答应儿子的要求,奥卡森愤怒之极,放走了俘虏。伯爵将儿子关在一座老塔楼的底楼。尼柯莱特逃入森林,奥卡森被释放后到森林里打猎,牧童把尼柯莱特的信息转告给他。他的肩膀因跌倒脱臼,恰巧尼柯莱特来到,治好了他。他们来到海边,坐上商船,到了托尔洛尔国,过上幸福的日子。但海盗来犯,劫走了他们。奥卡森的那艘船遇到风暴,搁浅在博凯尔岸边。伯爵已死,年轻人继承父业。尼柯莱特在迦太基上岸,她发现自己是迦太基的公主,她的父亲想把她嫁给一个王子。但她忘不了奥卡森,化装成行吟诗人逃走,来到博凯尔,在奥卡森面前吟唱自己的爱情故事。奥卡森终于娶了她。这部作品的咏唱部分为诗歌,叙述部分为散文,称为“弹词”(chantefable)。这部故事诗有不少地方模仿《狮骑士》《囚车骑士》《特里斯坦和伊瑟》,但也从民歌和口头传说中吸取材料。这部故事诗中,女主人公的作用更为具体,她能使病人恢复健康,她是恩惠和仁慈的源泉,她不再使人们产生不安。而男主人公也不像不列颠系的骑士主人公那样充满战斗和冒险的激情,多少有点反骑士人物的味道。

三、记事散文

中世纪的记事是最早的散文创作,但直到12世纪,记事文体才具有较大影响。在这之前,格雷古瓦··图尔(Grégoire de Tours,538或539594)的《法兰克史》(Histoire des Francs)用拉丁文叙述397591年的事件;埃然亚尔(Éginhard,约770840)的《卡洛林纪事》(Vita Karoli,829836)用拉丁文记述查理大帝的生平。随后,12世纪,华斯用诗体记录布列塔尼和诺曼底人的事迹。“十字军东征”后,人们希望看到目击者的真实叙述,而散文比诗歌更准确、更具体、更自由,这样,记事散文终于登上了历史舞台。由于这个时期的记事散文记录的史实与骑士密切相关,所以列入骑士文学一章中叙述。

维尔阿杜安 若弗鲁瓦··维尔阿杜安(Geoffroy de Villehardouin,约11501218)是香槟元帅,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首脑人物之一,后获罗马尼亚元帅称号,留在当地。他约于1207年开始撰写《君士坦丁堡征服记》(Histoire de la conquête de Constantinople。他从1198年写到1207年,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准备开始,至博尼法斯··蒙费拉之死为止。第一部分从1200年至1204年,即从十字军到达威尼斯至第二次夺取君士坦丁堡和博杜安··佛兰德尔成为东方拉丁语新王国的首位皇帝,内容包括夺取瞎眼的老总督亨利·当多洛的十字架,撺掇威尼斯人参加十字军,舰队到达君士坦丁堡,还有描写法兰克人、威尼斯人、希腊人之间的互相牵制。第二部分叙述围攻过程、统帅不和、布拉克人的国王若阿尼斯出现、在昂德里诺波尔遇到灾难、博杜安被俘、退守君士坦丁堡、博尼法斯被保加利亚人斩首。

维尔阿杜安写作此书的本意是要为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2021204)改变路线进行辩护。据他叙述,1202年6月,许多参加者由于未到威尼斯赴会,不能如数付款给威尼斯人,只得帮助他们去攻打扎拉城。随后,在被废黜的君士坦丁堡皇帝之子阿历克西斯的撺掇下,十字军又攻下君士坦丁堡。阿历克西斯本来答应给十字军20万马克银币,并协助东征,但事成后食言了。于是十字军在1204年再次攻打君士坦丁堡,扶植起新的皇帝。十字军最后只能保卫这片领土,防卫希腊人和保加利亚人而无力东征。

然而,“十字军东征”的掠夺性质在行文间仍不免透露出来。十字军到君士坦丁堡时有如下一段描写:他们想不到世界上竟然存在这样富有的城市……须知,最坚强的人也不会不为之战栗。在赞叹中流露出掠夺者的贪婪心理。威尼斯总督的一番话更为露骨:这片土地广阔无垠,而我们的人民没银子又没粮食……附近的海岛生产小麦、粮食和其他财富。我们在那里抛锚,搜集小麦和当地的粮食。第二次攻下君士坦丁堡时,战利品多得无法计算,包括金银、餐具、宝石、绸缎、松鼠皮、灰鼠皮、白鼬皮和各种各样世上能找到的值钱物品。在这段描写中,十字军的掠夺愿望暴露无遗。

作者辩护的意图反倒使行文舍弃了不必要的插曲,中心突出,文气贯一。威尼斯总督的谨慎、希腊人的灵活、博尼法斯的坚定等都跃然纸上。语言简洁有力,作者并不过分描写战斗,而着意探索政治动因,描绘场景给人以真实感。19世纪的史学家米什莱将维尔阿杜安称为“第一位用俗语写作的法国史学家”。

另有罗贝尔··克拉里(Robert de Clari,约11701216)的同名著述。他从1198年写到1216年,他确信“十字军东征”是合理的。他的文字不及维尔阿杜安,但善写插曲,补充东征前的历史、在耶路撒冷的败北,并以写实的笔触抨击拜占庭诸皇帝的政治罪行。他也以赞赏的口吻去写进入君士坦丁堡见到富丽堂皇的建筑时,战士们发出的惊叹。

儒安维尔··儒安维尔(Jean de Joinville,约12241317)是香槟贵族,参加过第七次“十字军东征”(12481254),同国王路易九世结下友谊,但他没有跟随国王参加第八次十“字军东征”。14世纪初,他应“美男菲利普”之妻的要求,写作《圣路易史》(Vie de saint Louis,1309),传给未来的路易十世。

在《圣路易史》中,路易九世统治的历史不占多少篇幅。它从路易九世的诞生和登基写起,提到国王统治初期发生的主要事件。全书主要由国王的轶事和传说组成,大半写第七次“十字军东征”:到达西普尔、在埃及登陆、夺取达米埃特、芒苏拉之役、国王被俘、国王同埃米尔签订条约、到达圣地、国王在阿克尔接见阿萨散人首领派出的代表团、国王在塞扎雷接见鞑靼人的使者、返回法国。圣路易虽然身体虚弱,仍然再次参加“十字军东征”;在突尼斯,他病得很重,给长子做出最后的交代;国王驾崩。儒安维尔自称要记下“我所见所闻的神圣言论和出色教导”,包括国王对人民的热爱、对穷人的尊重、对衣服的想法、言行举止、坚定的信念和光明磊落,总之,他把路易九世写成了一个伟大的国王和基督教英雄。国王非常勇敢,被俘时镇定自若;拒绝先离开搁浅的战船,要与臣民共命运;他亲自背走士兵的尸体,连鼻子也不掩一下;他在星期四要为穷人洗脚;他公正廉明,信守诺言,仁慈善良;他衣着朴素,吃饭不挑肥拣瘦;教导儿子要为臣民所爱,等等,是一个十全十美的圣人。儒安维尔劝告路易九世的后代仿效圣王,不做坏事,否则“人们要千手所指”,圣路易“会深恶痛绝犯下这样的败德恶行”。

儒安维尔善于从日常生活的言行去刻画人物,叙事生动,是一个故事家。他写出十字军在埃及成了俘虏后的困苦,描写萨拉森人敲鼓、包头巾和古怪的宣誓,他们尽管无情,对俘虏却很尊重等细节,写出穆斯林世界的特点。他还描写贝督因人、鞑靼人、阿萨散人的风俗、宗教、历史,读来颇有兴味。尽管他并不注重结构安排,但在众多的路易九世的传记中,《圣路易史》是最为成功的一部,原因就在于此。

儒安维尔虽然在写路易九世,却也是在写自己,回忆录写的是他这个年轻的香槟贵族和法国国王的友谊。国王比他大十几岁,在芒苏拉战役中,他脱下国王的头盔,把自己的铁盔给国王戴上,让国王能自由地呼吸;后来,他带病去寻找国王;最后,国王临死时让他抱在怀里,从德·奥克塞尔伯爵府一直抱到方济各会修道院。国王曾在阿克尔邀请他一起进餐;得知母后去世,国王把他叫来诉说衷肠;当儒安维尔主张国王留在耶路撒冷,遭到大家反对时,国王拍拍他的肩膀,表示支持。在描写国王的同时,儒安维尔也写了自己,因此,他被看成法语第一位自传家。

傅华萨·傅华萨(Jean Froissart,约1337约1404)出身商人家庭,1361年到英国宫廷,后游历苏格兰、法国西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14世纪70年代开始撰写《史记》(Chroniques,1400)。

《史记》共16卷,记录了13221400年的事件,这正是百年战争时期。傅华萨不仅依靠文献资料(他从20岁就开始搜集),而且有赖于自己广泛的经历,接触目击者和参加者,所以他的材料广泛丰富,有的篇章接近“报告文学”。《史记》最有名的一段插曲——描写加来市民的事迹就有这种风格:英军围困加来,逼迫该城交出六个最重要的市民。当宣布这一条件时,人们“痛哭流涕,悲呼惨叫,世上找不到哪个硬心肠的人,看到和听到他们这样难过会不表示怜悯”。最有钱的市民慷慨陈词:

父老兄弟们,能挽救那么多人,却让他们饿死或换种方法死去,这怎能忍心?这多么不幸……如果我的死能使居民幸免于难,我就第一个献身。我甘愿只穿内衣,不戴帽,赤着脚,脖子牵着绳,任凭高贵的英国国王摆布。

人们扑倒在他脚下,号哭着伴随六个市民交出该城的钥匙。英国国王下令将他们斩首,直到法国籍的王后恳切哀求,六个市民才死里逃生。这个插曲表现了像贞德那样的献身精神,19世纪的大雕塑家罗丹的名作《六个加来市民》再现了这一悲壮的场面。

傅华萨并非市民阶级的代言人,他仍然是骑士阶级的维护者,虽然他对历史事件的看法随着他的政治观点而变化,但他热衷的是骑士制度,这一态度始终不变。所以他在叙述13781385年间的佛兰德尔暴动、英国的瓦特·勒尔起义和雅克团起义时带着鄙夷的态度,表示要“处死这些雅克”。

由于傅华萨也写作骑士诗歌,作为诗人,他更注意细节的生动性。他往往将事件的动因归之于上帝和命运,但他也竭力挖掘人物的心理。他的解释并不科学,而带有传奇性。他突出让··卢森堡双眼瞎了仍然指挥作战,表现人物的骁勇;描写法国国王“善人”让被俘前与对手的一段对话,则反映了这个国王不愿过分受辱的心理;骑士杜盖克兰不敢指挥身份比他高贵的大贵族,“(大贵族)嫉妒心强,我不得不加以防范”,既写出人物的谦虚,也符合人物的思想状态。他描绘的克雷西战役、普瓦蒂埃战役、尼科波利战役、查理六世发疯,都十分生动:战场上战旗五光十色,武器和盔甲闪闪发光,爱德华三世赠给骁勇的于斯塔什··里布蒙一串珍珠和银子的念珠,黑王子款待俘虏——法国国王,佛兰德尔伯爵躲在布鲁日一个农妇的茅屋里,查理六世在芒斯森林第一次发疯,阿尔通精灵的故事,皮埃尔··贝阿恩的梦游症,等等。

科米纳 菲利普··科米纳(Philippe de Commynes,14471511)出身贵族,1464年进入布戈涅公爵的宫廷,后为大胆查理(14531477)的侍从长,1468年参加佩罗纳会谈,认识路易十一。1472年他被路易十一争取过去,娶了一个女继承人。路易十一去世后,他一度入狱,后又陪查理八世出访意大利,晚年退出政界。《回忆录》 Mémoires,14891491,14971498)的写作本意是给维也纳大主教安日洛·卡托——路易十一的御医和占星家——提供材料。前六卷写路易十一时期,从1364年开始,然后是查理八世时期,后两卷写远征意大利,提到路易十二加冕。

科米纳亲身经历了15世纪下半叶的所有重大事件,做了较忠实的记录,揭示了贵族社会的面貌,由此可见《回忆录》的分量。他顺应历史潮流,反对封建割据,认为“利益在哪里,荣誉就在哪里”,所谓“利益”,意指统一。出于这个原因,他才归附路易十一;不过他也反对专制,主张召开三级会议。科米纳并不满足于陈述事实和描绘历史场面,他对轶事和戏剧性场面不感兴趣,他力图找出事件后面的动因,研究王公的精神特征和他们所使用的计谋、手腕。他对英雄人物也不感兴趣,将贵族看成普通人:“如此聪明的王公有时也会弄错。”严格符合史实和探索前因后果是《回忆录》独具的特色。因此,他对历史人物肖像的刻画就不同于前人,而着重概括人物的政治面貌。路易十一的肖像最有代表性:

在我们认识的人中,能在复杂情况下摆脱困境的、思虑最周密的人,便是人们的主上路易十一国王,他在言辞和服装方面也最为朴实,千方百计去争取能为他效劳或可能损害他的人。他竭力争取的人起初拒绝,他并不气恼,而是坚持要厚待,实际上也给予金钱和地位,他知道这能取悦对方;在和平繁荣时期他排斥和驱逐的人,一旦需要他会用重金赎买,使用时绝不计较过去……没有人像他那样倾听别人的意见,像他那样知道那么多事,想认识那么多人。

这是一个新型的政治人物,在他身上,追求有效代替了荣誉和道德的法则;他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有某种联系。不过,路易十一也有缺点:平时他谈论起别人过于轻率;他怕提到死,让人在他临终时也不要提及这个字眼。科米纳进一步寻求路易十一这种政治素质形成的原因:青年时期,路易十一反对父亲,逃到菲利普··布戈涅公爵那里躲避,一过六年,“这就是复杂的经历所教会他的,他获益匪浅。”科米纳剥去了布戈涅公爵头上的光环,把这位公爵写成越来越残忍的暴君,变得狂妄自大,最终毁灭。这样,他就为自己背叛第一位主子大胆查理,改为臣服路易十一进行了辩护。科米纳对历史的理解持有自己的见解,他不同意中世纪流行的对命运的深信无疑,他说:“必须回答,这样神秘莫测绝不是来自命运,命运算不了什么,这仅仅是一种诗意的想象,天主肯定把它抛弃了。”《回忆录》有叙述,有分析,细节准确,能达到比较正确的结论。

历史散文的特点 这四个有代表性的记事散文家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他们记录的多半是亲身经历的事件,或者是根据目击者和参与者提供的材料,丰富翔实。由于他们的纪录大半是重大事件,对认识当时社会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其二,他们的记叙较为生动,有的刻画了历史人物,有的再现了历史场面,有一定的艺术魅力;语言简洁明快,用词注意准确,对后世散文颇有影响。